地名:大麦地镇 | 隶属:双柏县 |
区划代码:532322105 | 代码前6位:532322 |
行政区域:云南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云E |
长途区号:0878 | 邮政编码:675100 |
辖区面积:约523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1万人 |
人口密度:19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8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普龙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彝语地名。彝语音译汉,意为长芒草的地方。…[详细] |
峨足村 | ~202 | 村庄 | 彝族地名。峨意为竹子,足意为生长,彝语意为竹子生长在有村子的地方。…[详细] |
光明村 | ~203 | 村庄 | 原名他资乡,1966年改为光明乡,取彝族地区解放见光明之意。…[详细] |
底土村 | ~204 | 村庄 | 彝语地名。底土系彝语衣土谐音。衣意为水,土意为白,彝语意为远看村后瀑布似白色水帘的村子。又据传底土原名谍土。谍意为飞起来,土意为白(鸟),意为白鸟起飞…[详细] |
河口村 | ~205 | 村庄 | 本村位于柏家河、法甸河与雨本河三河汇合处上边,故名。…[详细] |
大麦地村 | ~206 | 村庄 | 因村子建在一片麦地上,故名。清属底栗营,1913年属底土营,1931年属第三区新化乡,1938年属新宁乡第二保,1950你属第四区底土乡,1951年属…[详细] |
邦三村 | ~207 | 村庄 | 傣语地名。系傣语“邦抗”谐音。邦意为地,抗(三)意为橄榄树,傣语意为生长橄榄树的地方。…[详细] |
蚕豆田村 | ~208 | 村庄 | 因本村田地多种蚕豆且丰产,故名。清属雨龙营;民国二年(1913年)属雨上营;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属惠龙乡;1950年属第四区发脿雨龙乡;1958…[详细] |
野牛村 | ~209 | 村庄 | 传说清代嘉庆年间,辖区内银矿较多,在当时开采银矿时恰好发现一只外形象野牛的矿脉,后续开采时发生矿难,矿工全部被埋。后被传打矿打到野牛脚,野牛发怒导致发…[详细] |
地名由来:
大麦地镇因镇人民政府原驻地大麦地村而得名。大麦地村因建在一大片麦地上得名。
荣誉排行:
2022年12月,云南省农业农村厅评定大麦地镇为2022年云南省绿美乡镇。
基本介绍:
大麦地镇位于楚雄州最南端,东与安龙堡乡毗邻,西与爱尼山乡接壤,北与妥甸镇、法脿镇相连,南与玉溪市新平县老厂乡、新化乡及峨山县富良棚乡隔江相望,政府驻地距县城妥甸70公里;全镇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最高海拔2641米,最低海拔655米,属典型的亚热带、热带河谷气候,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22℃左右,全年无霜;全镇国土面积522.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66.94%,河流总长179.7公里,流域面积390.5平方公里;有耕地1.37万亩,林地56.2万亩;辖9个行政村(普龙、峨足、光明、底土、河口、大麦地、邦三、野牛、蚕豆田),127个村民小组,115个自然村,常住人口9581人;居住着汉、彝、哈
历史沿革:
清代时期,属里海营。
民国时期,属里德乡。
1950年,属五区(新街区)。
1958年,改为新街公社。
1973年,由新街公社分出,设大麦地公社。
1984年,改大麦地区。
1987年,改大麦地乡。
2005年12月,原雨龙乡的野牛、帮三、蚕豆田3个村民委员会划归大麦地乡,同时大麦地乡改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