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石城村 | 隶属:埭头镇 |
区划代码:350305105201 | 代码前6位:350305 |
行政区域:福建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行政级别:村 | 车牌代码:闽B |
长途区号:0594 | 邮政编码:351152 |
城乡分类:村庄 | 分类代码:220 |
地名由来:
相传元代壬辰元年(1292),莆田城内有个叫“奴哥”的地理相命先生来到此,看到该地面海背山,形成城廓之状,且多石头山,故名。
基本介绍:
石城村地处兴化湾、平海湾和南日水道的交汇点,是莆田东北部的一个半岛渔村,也是莆田市的重要侨乡之一。全村陆域面积3.5平方公里,有11个自然村、2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453人,户数1470户;村两委干部11人、党员157人。1998年以来,先后多次获得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文明村镇、全国创建文明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是福建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和城乡一体化“幸福家园”建设的试点村。
2012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6万元,村财收入200万元。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是劳务输出、水产养殖和海洋运输:1、村党支部重视发挥侨乡的优势,积极牵线推荐,不断向国外输出海员,规模逐年扩大。2、在鲍鱼养殖
荣誉排行:
2025年3月,被认定为福建省第一批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2024年1月,石城村被命名为2023年福建省卫生村。
2023年11月,石城村被认定为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2022年10月,福建省农业农村厅认定石城村定为第二批福建省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2021年2月,福建省2018-2020年度省级文明村镇社区名单出炉,石城村上榜。
文化旅游:
石城林氏民居位于秀屿区埭头镇石城村寨外自然村,年代为清末至民国,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末,中华民国时期重修,近年再修,为爱国华侨林和义的旧居。坐西朝东,通面阔20.3米,通
合一宗祠位于秀屿区埭头镇石城村寨外自然村,类别为古建筑。坐东北朝西南,二进合院式。通面阔15米,通进深31米。石木结构,悬山顶。中轴线上依次分布院门、前天井、前殿、后天井、大殿。前殿面阔三间
历史沿革:
1950-1951年属23区石城乡。
1952-1953年属23区石林乡(石城-东林合并)。
1954-1955年属23区石城乡(石城-东林分开)。
1956-1957年属23区石林乡、石城高级社。
1958-1960年为埭头公社邱山管理区石城大队。
1961-1964年为埭头区邱山公社石城大队。
1965-1984年为莆田县埭头公社石城大队。
1985-1986年为莆田县埭头乡石城村。
1987年为埭头镇石城村
周边相关:
石城村附近有合一宗祠、湄洲岛妈祖文化旅游区、妈祖祖庙、贤良港天后祖祠、天云洞风景区、闽中海上游击队抗日据点旧址等旅游景点,有南日紫菜、莆田红毛菜、南日海带、莆田牡蛎、南日鲍鱼、包心鱼丸等特产,有莆田铜雕技艺、妈祖祭典、莆田九鲤灯舞、仙游古典家具制作技艺、莆仙十音八乐等民俗文化。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
联系我们: QQ:264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