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介福乡 | 隶属:永春县 |
区划代码:350525202 | 代码前6位:350525 |
行政区域:福建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行政级别:乡 | 车牌代码:闽C |
长途区号:0595 | 邮政编码:362000 |
辖区面积:约33.8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9400人 |
人口密度:约27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3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紫美村 | ~201 | 乡中心区 | 介福乡紫美村位于介福乡中部。本村与德化三班毗邻,距永春县城23公里,海拨560米,四面环山素称山谷平原。相传隋朝郑氏家庭从河南荣阳入闽定居莆田,历位六…[详细] |
龙津村 | ~202 | 乡中心区 | 龙津村基本概况
龙津村位于介福乡西部,与德化三班镇、永春五里街镇毗邻,距永春县城22公里,距德化县城11公里,海拨560米,四面…[详细] |
福东村 | ~203 | 村庄 | 福东村地处永春县东北部,介福乡东部,距乡中心集镇1.5公里,距永春县城24公里,距德化县城12公里,与永春湖洋镇、五里街镇、桃城镇及国营永春介福林场毗…[详细] |
地名由来:
原称四班,因境内龙津、紫美、扬美和大坵头四个自然村落而得名,后改称盖福,寓意福地被覆盖,方言谐音称介福。
基本介绍:
介福乡地处泉州永春北隅,与德化三班镇毗邻,距县城23公里,全乡总面积33.8平方公里,耕地6000多亩,山地3万多亩,四面环山,地势平坦,素有山顶平原之称。现有3个行政村,49个村民组,总人口9400多人,海拔585米。
介福原称四班,以龙津、紫美、扬美、大丘头四个自然村(班)而得名。相传明永春知县骆起孟,见四班地形秀丽,宽平肥沃,是被盖着的福地,故称"盖福",谐音为"界福",后简化为介福,宋至清属民康乡鸣琴里,二十都。民国时期属第三区(湖洋)福阳乡。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划归第八区、第十一区、霞陵区、城关区、吾边乡、介福乡,1958年划归城关公社。1961年划出成立介福公社,1984年改称
荣誉排行:
2020年12月,福建省爱卫办命名介福乡为福建省卫生乡镇。
2012年12月,环境保护部授予介福乡2010—2011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文化旅游:
苦寨坑窑址位于永春县介福乡紫美村,年代为青铜时代。简介:青铜时代斜坡式龙窑,出土物以原始瓷器为主,少量陶器。器型有尊、罐、钵、豆、纺轮等,器物胎呈灰色或黄白色。窑址分布面积约35000平方米
林俊德旧居位于永春县介福乡紫美村,年代为明、清,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永春坑刀山窑址位于永春县介福乡紫美村,年代为商,类别为古遗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介福古瓷遗址位于永春县介福乡龙津村、紫美村、福东村,年代为明、清,类别为古遗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宋代至清代属民康乡鸣琴里二十都;民国时期属第三区、湖洋区福阳乡;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划归第八区、第十一区、霞陵区、城关区、吾边乡、介福乡;1958年划归城关公社;1961年从城关公社析出,成立介福公社;1984年复称介福乡,原乡政府驻地紫美大草埔,1985年迁址重建办公大楼,1987年完工,1988年投入使用。
林俊德(1938.3.13-2012.5.31)力学工程技术专家。永春县介福乡紫美村人。196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系,分配到国防科委下属研究所,并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进修两年。1963年5月,接受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