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甘肃省 > 庆阳市 > 宁县 > 焦村镇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焦村镇

[移动版]
地名:焦村镇隶属宁县
区划代码:621026109代码前6位:621026
行政区域:甘肃省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行政级别:镇车牌代码:甘M
长途区号:0934 邮政编码:745000
辖区面积:约176.9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1个社区、24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红光社区~001镇乡结合区
红光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西尚村~200村庄
由于本地最早属宁县的西北方向,因宁县比本地地势低,行驶方向从下往上,所以曾明命名为西上村,后因居住大多数姓尚,后改为西尚村。中华民国时期,属焦村镇第七…[详细]
长官村~201村庄
据说明朝的时候,此地有一人当知府,人称长官,后来就把此地称为长官。以长官自然村得名。中华民国时期,属和盛镇第十四保(长官老庄)和第十五保(麻线杜家、岭…[详细]
周郭村~202村庄
洪武二年由山西大槐树迁入此地,以周姓郭姓居多,故称周郭。中华民国时期,属和盛镇第十四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宁县第十二区第六乡(长官楼子);195…[详细]
高尉村~203村庄
以高姓和尉姓人口居多而得名高尉。中华民国时期,属焦村镇第十一保(高家坳)和第十二保(尉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宁县第十三区第七乡;1958年成立…[详细]
朱寨村~204村庄
相传古时,在这一带生活着五个家族,分别为:朱家部落、杜家部落、潘家部落、王家部落、李家、后因外界经常来犯,各家族也经常发生冲突,后来他们就开始维修自己…[详细]
森王村~205村庄
民国18年(1929年)由于本村王姓人家居住甚多,故取森字众多之意,取名森王村,由此沿用至今。中华民国时期,属焦村镇第八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宁…[详细]
西卜村~206镇乡结合区
据村志记载,现村民小组一组、二组、三组隶属“西家头”,四、五、六、七、九组隶属“高里卜家”,为两个自然村,1963年村改制将两个自然村合并为一个行政村…[详细]
樊浩村~207村庄
由樊家头和浩家咀合并后命名为樊浩。中华民国时期,属焦村镇第十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宁县第十三区第七乡(元庄);1958年,合并樊家头、浩家咀、刘…[详细]
半个城村~208村庄
以古城命名为半个城。因古城得名。中华民国时期,属焦村镇第三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宁县第十三区第三乡(半个城);1958年成立半个城大队,属和盛公…[详细]
桌子头村~209村庄
此地因马姓居民居多而得名马家咀后改称桌子头村。以村委会驻地桌子头自然村得名。中华民国时期,属焦村镇第一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宁县第十三区第一乡;…[详细]
街上村~210镇中心区
解放初期,有几乎焦姓富户在此地居住,后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移居此地,逐渐形成集贸市场,因此称之为街道,自然村便名为街上村。中华民国时期,属焦村…[详细]
任村村~211村庄
据传因有任姓人家居住而得名为任村,后不知何原因任姓消失,村名未变。中华民国时期,属焦村镇第五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宁县第十三区第四乡(焦村);1…[详细]
王庄村~212村庄
该村以王氏家族较大,地理条件广,而王姓为主,以姓氏取名为王庄村。中华民国时期,属焦村镇第四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宁县第十三区第四乡;1958年成…[详细]
西李村~213村庄
据明朝洪武二年由山西省大槐树迁入此地,取名西李。中华民国时期,属和盛镇第十五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宁县第十二区(和盛)第七乡;1958年成立西李…[详细]
下个村~214村庄
以村委会驻地下个村自然村得名。中华民国时期,属焦村镇第三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宁县第十三区第二乡(杜家桥);1958年成立下阁村大队,属和盛公社…[详细]
玉村村~215村庄
原名尉村,以姓氏得名,后演化为玉村。中华民国时期,属焦村镇第十二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宁县第十三区第七乡(元庄);1958年成立尉村大队,属和盛…[详细]
张斜村~216村庄
张斜村是2005年3月初动工修建,6月建成投入使用,占地1.7亩,建成10间砖混结构平房,190㎡,总投资6.3万元,村自筹6.3万元。县上配备了办公…[详细]
宫刘村~217村庄
宫刘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吝店村~218村庄
在清朝、民国时期就有吝店村之称,当时以本村居住的吝户最多,而且有一姓吝的人家在康家岭开一旅店,供来往客人住宿,故称吝店村。中华民国时期,属焦村镇第二保…[详细]
西沟村~219村庄
据《史志》记载,“义渠古城在(宁)州西北”今遗址尚存,故称为义渠,王莽篡位后改义渠为西渠,东汉称义沟,近代称西沟。据《后汉书》记载,“宁州西北五十里建…[详细]
三里塬村~220村庄
解放后叫三里塬至今。以村委会驻地三里塬自然村得名。中华民国时期,属城关镇第六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宁县第五区(城关)第四乡(上庄子);1956年…[详细]
王咀村~221村庄
中华民国时期,属焦村镇第一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宁县第十三区第一乡(桌子头);1958年成立王嘴大队,属和盛公社坳马管理区;1962年属坳马公社…[详细]
坳马村~222村庄
据记载坳马为董志塬南半部凹心地带,且大部分居民为马姓,故称坳里马,后称坳马。中华民国时期,属焦村镇第二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宁县第十三区第一乡(…[详细]
袁马村~223村庄
因下属袁家庄、马王沟两个自然村,故名。中华民国时期,属焦村镇第十保(袁家庄)和第十一保(马王沟、石家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宁县第十三区第七乡;…[详细]

地名由来:

焦村镇因焦姓人家集中居住此地而得名。

荣誉排行:

2021年10月,农业农村部认定焦村镇为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苹果)。

2021年8月,焦村镇入围2021年度中国苹果产业百强镇

2019年1月,甘肃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焦村镇为2018年度甘肃省卫生乡镇(街道)

基本介绍:

焦村乡位于宁县以西15公里处,东接新宁镇,南靠和盛镇,西、北与西峰区接壤。

【基本情况】全乡共辖30个行政村,213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居委会,总农户10577户,46296口人,其中农业人口45500人,城镇人口776人。总土地面积183.47平方公里,现有耕地91656亩,人均1.97亩,其中塬地占88%,山川地占12%。全乡共有党支部37个,党员1288人。

【经济社会】全乡上下紧紧围绕“发展抓项目”不动摇的思想,通过优化投资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充分调动投资商和企业增资扩建的积极性,上争国投,下启民资,整合利用各类资金共8480万元,先后拓宽整修砂石硬化道路17条78.9公里

+查看详细焦村镇概况>>

历史沿革:

清代时期,为焦村镇。

1949年,升焦村区。

1956年,降焦村乡。

1958年,改焦村公社。

1965年,朱寨、坳马、巩吕3公社并入。

1978年,析置坳马公社。

1983年,改焦村乡。

2005年,坳马乡并入。

2013年,焦村乡撤乡建镇。


还有3个地名与焦村镇同名:

以下地名与焦村镇面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