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甘肃省 > 定西市 > 岷县 > 寺沟镇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寺沟镇

[移动版]
地名:寺沟镇隶属岷县
区划代码:621126110代码前6位:621126
行政区域:甘肃省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行政级别:镇车牌代码:甘J
长途区号:0932 邮政编码:743000
辖区面积:约254.7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1.93万人
人口密度:约76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16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纸坊村~201村庄
纸坊村西临叠藏河,古时候有很多水磨,很多人在生活的时候都需要借助水磨,以这个地方大部分群众在做纸活,以此得名纸坊村。…[详细]
白土坡村~202村庄
以为坐落在白土坡,所以叫白土坡村委会。1983年改设白土坡村委会并由寺沟乡命名并报县政府审批得名。…[详细]
杨家堡村~203村庄
大多数村民姓杨,故命名杨家堡村。1949年9月11日,岷县杨家堡和平解放。1983年改设杨家堡村委会并由寺沟乡命名并报县政府审批。…[详细]
舍扎村~204村庄
由藏语翻译而来。由藏语翻译而来,1983年改设村委会并由寺沟乡命名并报县政府审批得名。…[详细]
老鸦山村~205村庄
由乌鸦的方言名而来。康熙年间部分岷州难民流落于现老鸦山一带,当时山中乌鸦成群,村民称此地为老鸦山。民国初年1921年命名为老鸦山村,老鸦山村名一直延续…[详细]
坞麻沟村~206村庄
以村村民委员会坐落在自然村坞麻沟,以而得名坞麻沟村。…[详细]
张马路村~207村庄
用军事要塞命名。民国年间,社会动荡不安,城里人为躲避战乱,搬迁居住在比较安全这山沟里;慢慢人居住的越来越多,后来多数人就定居于此,起名张马路。1983…[详细]
扎地村~208村庄
明万历年间该地属无人区,由陕西过来的周姓族人驻扎于此,故命名为扎地。…[详细]
朱麻滩村~209村庄
在民国时期由藏语“珠玛""得来。朱麻滩村从清代中期有人居住,最早地名为藏语地名“珠玛”,解放后曾归属寺沟村,后被分归扎地村管辖,1970年被单独出来,…[详细]
寺沟村~210镇中心区
在1982年寺沟村沟口有座寺庙而取名。在1982年寺沟村沟口有座寺庙而取名。1983年改设村委会并由寺沟乡命名并报县政府审。…[详细]
八步川村~211村庄
八步川村原名“巴布川”,隶属藏羌文化,藏语名,后以简化而渐次改为“八步川”。…[详细]
绿沙村~212村庄
由绿沙公社演变而来。1983年改设绿沙村委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巴仁村~213村庄
由绑人谐音转化而来。何时由绑人谐音转化而来已无从查起,1983年改设村委会并由寺沟乡命名并报县政府审批至今。…[详细]
多纳村~214村庄
明末年间,有位土司将此地界命名为多纳,沿用至今。…[详细]
立珠村~215村庄
1932年以前叫立柱、由于是汉族和藏族共同居住在这个村,后来取名为立珠村。…[详细]
立林村~216村庄
立林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地名由来:

因乡镇府驻地沟口原有座寺庙而得名。

基本介绍:

岷县辖乡。1956年设寺沟、巴仁、白土坡乡,1959年改设南川公社,1961年更名为寺沟公社,1983年改置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10公里。面积254.7平方公里,人口2万。212国道、岷(县)代(古寺)公路纵横过境。辖寺沟、张马路、老鸦山、舍扎、杨家堡、多纳、立珠、立林、朱麻滩、坞麻沟、八步川、绿沙、张家街、白土坡、巴仁、纸坊、扎地17个村委会。地处高山区,草原面积广阔,迭藏河纵贯境中部。农业主产小麦、青稞、马铃薯。为“岷当归”主要产地之一。有林场、种畜场。

荣誉排行:

2019年1月,甘肃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寺沟镇为2018年度甘肃省卫生乡镇(街道)

文化旅游:

岷县秦长城

岷县秦长城位于岷县维新镇卓坪村、坪上村,秦许乡包家沟村、鹿峰村,麻子川镇岭峰村,岷阳镇陈家崖村,寺沟镇绿沙村。2022年10月,定西市人民政府公布其定西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卓坪古

历史沿革:

1958年组建南川人民公社,1961年设寺沟、巴仁两个人民公社,1969年合并为寺沟公社,1983年改建寺沟乡,2017年改名为寺沟镇至今。


以下地名与寺沟镇面积相当:



粤ICP备1300193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2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联系我们: QQ: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