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河南省 > 周口市 > 太康县 > 五里口乡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五里口乡

[移动版]
地名:五里口乡隶属太康县
区划代码:411627208代码前6位:411627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行政级别:乡车牌代码:豫P
长途区号:0394 邮政编码:466000
辖区面积:约47.81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4500人
人口密度:约94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23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五东村~201乡中心区
宋太祖建隆四年(963)这里曾是运粮河的一个渡口,村落因距运粮河墩埠口岸五里,故取村名为五里口。1980年为方便管理,分为五里口西部、五里口东部两个村…[详细]
五西村~202乡中心区
宋建隆四年(963)这里曾是运粮河的一个渡口,村落因距运粮河墩埠口岸五里,取村名为五里口。1980年为方便管理,分为五里口西部、五里口东部两个村落。1…[详细]
包庄村~203村庄
清康熙二十年(1681)包姓村民从河北迁此落户建村,取村名包庄。1949年属太康县第七区(老冢)。1958年8月成立包庄生产大队,属老冢公社。1975…[详细]
吴庄村~204村庄
明洪武年二十年(1387)吴氏兄弟二人由山西洪洞县迁入逊母口大吴、小吴定居,后部分吴姓村民又从大吴搬迁到此地,因吴姓人多,取名吴庄。1949年属太康县…[详细]
刘店村~205村庄
刘氏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到河南杞县东南六十里刘庄居住,后由杞县刘庄迁至太康南三十五里落户,且在村内开设店铺为生,取村名刘店。1949年属太康县第七区…[详细]
刘庄村~206村庄
清顺治七年(1644)刘氏由刘黄村迁此定居,因开库房,取村名库房刘。解放后更名为刘庄。1949年属太康县第七区(老冢)。1958年8月成立刘庄生产大队…[详细]
新集村~207村庄
因是新建的集市。古时这里是一片坟地、麦田地。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许氏来祖从小许庄迁此,后又有一名叫冯大井的村民从冯庄迁来,二人联合潘、韩、石、谢…[详细]
桂李村~208村庄
明洪武十年(1377)来祖李大山由太康东三十里湾子桥李楼迁此定居落户。因村东头长有一棵桂花树,每逢春季花开香郁满树,故取村名桂花李。后演变为桂李。19…[详细]
郭楼村~209村庄
据《郭氏族谱》记载,清顺治六年(1649)有一名为郭文田的人由太康街迁至四柳树南四公里居住,并盖有楼房,因村较大,取村名大郭楼。1949年属太康县第七…[详细]
格大李村~210村庄
格大李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范楼村~211村庄
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范姓兄弟二人从河北迁此定居,取名范庄。后来又盖了楼房,改村名为范楼。1949年属太康县第七区(老冢)。1958年8月成立范楼…[详细]
杨庄村~212村庄
明嘉靖五年(1526)杨姓村民和杜姓村民在此落户,有杨庄户、杜庄户之说。村中人精通武术,一帮强盗来此抢劫受阻,强盗趁黑夜将两个庄户烧光,杨姓部分村民幸…[详细]
王寺安村~213村庄
明嘉靖五年(1526)有一名叫王寺安的人迁此落户建村。后人为纪念来祖,取村名王寺安。1949年属太康县第七区(老冢)。1958年8月成立王寺安生产大队…[详细]
邵楼村~214村庄
明洪武九年(1376)邵氏父子三人从山西迁此定居,取村名邵庄。因在村内建有很多楼房,改村名为邵楼。1949年属太康县第七区(老冢)。1958年8月成立…[详细]
申庄村~215村庄
明洪武六年(1373)有一位申姓人氏从山西洪洞迁此定居,在村内干起了油坊,村民称此村为申油坊。后申姓人口较多,取村名为申庄。1949年属太康县第七区(…[详细]
王庄村~216村庄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有一名叫王林权的人由郸城南关外王寨迁此定居,后因王姓较多,取村名王庄。1949年属太康县第七区(老冢)。1958年8月成立王…[详细]
李公玉村~217村庄
原名孟岭。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有一人名叫李公玉,携家人从五里口村移居此地,改名为孟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李公玉又在村北一里处买地建宅,宅…[详细]
马小庄村~218村庄
明洪武十年(1377)从山西洪洞迁来一马姓人,后有四子。二子外出,其余剩三子,分居三个村庄,因四子最小,住,取名为马小庄。1949年属太康县第七区(老…[详细]
轩尧村~219村庄
以姓氏“轩”取名,且村内曾经设立窑场,后人将“窑”谐音为“尧”。明崇祯十三年(1640)有位名叫轩九成的人曾保李闯王进北京,因君臣不合,回来此地居住,…[详细]
墩埠村~220村庄
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李姓村民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因村落位于宋朝时从汴京至陈州府官路与运粮河中间,官路五里设一石墩,运粮河十里设一埠口,取村名墩埠。…[详细]
常岗店村~221村庄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来祖轩性然迁此居住,因村北有一岗嶺子,取村名常岺岗村。1958年更名为常岗店。1949年属太康县第七区(老冢)。1958年8…[详细]
何楼村~222村庄
清顺治十八年(1661)此村居住张、王、李、赵、河、甘等多姓村民,取名野安村。后因何氏人数增多,何姓中有大户人家在村内建了楼房,逐改村名为何楼。194…[详细]
李大庄村~223村庄
原名南楼。据《李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十一年(1387)来祖李克文由山西洪洞县迁入此地,后因全村均姓李,人口逐渐增多,村庄越来越大,更名为李大庄。194…[详细]

地名由来:

传,宋太祖建隆四年(963)这里是运粮河的一个渡口,因距白坡寺五里,取名五里口。另一说法,元末天下大乱,该村有五家富户协商在此筑寨墙,每家留一寨门口,即东门、西门、南门、东北门、西北门,每门相距一里,环寨五里,故取名五里口。

荣誉排行:

2022年12月,五里口乡入选2022年河南省省级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

基本介绍:

五里口乡位于太康西南,淮阳、西华、太康三县交界处,东靠老冢镇,南连淮阳安岭镇、齐老乡,西与西华县东夏镇接壤,北与大许寨、逊母口毗邻,素有“鸡鸣闻三县”之称,全乡辖23个行政村,耕地面积6.2万亩,43000人。其中乡政府所在地非农业人口4500人,回族250人,街道宽畅,楼房林立,风格迥异,工业品市场、百货批发市场,建材市场,农机交易市场和个体私营经济小区齐全。全乡现有中小学27所,教职员工320人,在校学生6900名,教学楼8幢,乡现有卫生室(所)34处,乡卫生院被国家卫生部命名为一级甲等医院。

历史沿革:

1949年属太康县第七区(老冢)。

1975年成立五里口人民公社。

1983年更名为五里口乡。


以下地名与五里口乡面积相当:



五里口乡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