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汤阴县 > 伏道镇

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伏道镇

[移动版]
地名:伏道镇隶属汤阴县
区划代码:410523106代码前6位:410523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行政级别:镇车牌代码:豫E
长途区号:0372 邮政编码:455000
辖区面积:约76.09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4.2万人
人口密度:约552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29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伏道二街村~201镇中心区
战国时期名医扁鹊(姓秦名越人),行医诸国,路过此地。秦太医李醢,知技术不如扁鹊,使人在此伏于道旁,将扁鹊害死,由此得名伏道。1961年,伏道村分成一、…[详细]
侯庄村~202村庄
据考,侯姓20多户人家明初从山西洪洞县迁来,最早在此定居,取名侯家庄,后演变为侯庄。虽然后来迁入此地的人越来越多,姓氏越来越繁杂,但本庄人仍自称侯庄。…[详细]
后小滩村~203镇乡结合区
古代南临一条淤泥河,河两边有旱滩,开始在两岸居住人家较少,故取名小滩。在河北边所以叫后小滩,沿用至今。1950年,设村。1958年,成立汤阴县伏道公社…[详细]
前小滩村~204镇乡结合区
据查古代西北临一条淤泥河,河西边有旱滩,开始在两岸居住人家较少,故取名小滩。明清代称小滩。新中国成立后,以方位称前小滩,沿用至今。1950年,设村。1…[详细]
西官庄村~205镇乡结合区
据传古时有一个官员路过这里,遇有一人拦路喊冤,这位官员当场断清了这场官司。后来,人们把这个地点(村内一个丁字路口)叫做官司口,也因此得名官庄。宋代称官…[详细]
小贺屯村~206村庄
昔时村西头有一个大水池,水向西北流入永通河,故取名小河头村。1957年,因村内贺姓人家占大多数,改为小贺屯,沿用至今。1950年,设村。1958年,成…[详细]
东官庄村~207村庄
与西官庄遥遥相对,故得名东官庄。明正德年间称谓王国宫庄,有石碑文记载。据说,古时曾有一位“百里”君王在此管辖,称谓官庄。解放后,因伏道西有西官庄(又称…[详细]
司马村~208村庄
据明《嘉靖·彰德府志》(1523年版)和《汤阴县志》(1738年版)记载:县城东南30里有司马泊,周围17里,近司马村。《帝王世纪》上说:邺西南有司马…[详细]
辉泉村~209村庄
因古代石灰窑较多,加上村北有四个水泉,故而得名灰泉。后来群众以“灰”字不雅,改为辉,成为辉泉。该地名来源于明代,称灰泉;清代时期称灰泉;后改为辉泉,沿…[详细]
七涧村~210村庄
据挖掘出土的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石棺中记载“相州汤阴县孔村管七涧村”。相周围有七条涧沟,一遇雨天就出涧水,因而得名七涧。宋、明、清记载称七涧,沿…[详细]
南申庄村~211村庄
以申姓人家最早在此落户,取名申家庄。20世纪30年代初期,县钱粮处曾记名南下里。新中国成立后,复名申家庄,为避免同其东部师家庄谐音混淆,冠以方位词称为…[详细]
夹河村~212镇乡结合区
原在扁鹊庙岗附近,名白草洼。明末清初为躲避官府征收银粮,居民迁此,因位于七涧河和永通河之间,遂取名夹河,使用至今。1950年,设村。1958年,称伏道…[详细]
小屯村~213镇乡结合区
此村内阎姓人家系明代由山西洪洞县迁来,王姓系清代由古贤迁来。清代曾叫伏屯,无考。后因人少村小,演变为小屯,沿用至今。1950年,设村。1958年,成立…[详细]
西水磨湾村~214村庄
位于永通河中下游西侧,河水至此向北转弯,故得名水磨湾。因村在河西,又名西水磨湾。明、清代称水磨湾。新中国成立后,称西水磨湾,沿用至今。1950年,设村…[详细]
伏道一街村~215镇乡结合区
战国时期名医扁鹊(姓秦名越人),行医诸国,路过此地。秦太医李醯,知技术不如扁鹊,使人在此伏于道旁,将扁鹊害死,由此得名伏道。1961年,伏道村分成一、…[详细]
后攸昙村~216村庄
明代正德年间在南北两村之间建一圣佛寺,后来寺内有棵花树称菩提,又称昙花树。开花时节,香飘十里,故取村名优昙,后演变为攸昙。宋代称优昙,明、清代称优昙,…[详细]
伏道四街村~217镇乡结合区
战国时期名医扁鹊(姓秦名越人),行医诸国,路过此地。秦太医李醢,知技术不如扁鹊,使人在此伏于道旁,将扁鹊害死,由此得名伏道。1961年,伏道村分成一、…[详细]
岗阳南村~218村庄
岗阳南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伏道三街村~219镇乡结合区
战国时期名医扁鹊(姓秦名越人),行医诸国,路过此地。秦太医李醢,知技术不如扁鹊,使人在此伏于道旁,将扁鹊害死,由此得名伏道。1961年,伏道村分成一、…[详细]
寺台寺村~220村庄
过去有岩乐寺,西南方向的宜沟镇的大青山和东北方向城关镇的五里村,各有一座寺院。三座寺院正好联成一线,(寺)位于中间,由此得名寺台寺,沿用至今。1950…[详细]
东师庄村~221村庄
明洪武年间,师姓人家从山西迁民在此落户,形成村落,取名师家庄。后因“师”和“申”谐音,为避免“师家庄”与附近的“申家庄”含混,冠以方位词称东师庄。明代…[详细]
大性南街村~222村庄
大性南街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前攸昙村~223村庄
明代正德八年(1513年),在该地两村之间建圣佛寺,后来寺院内有一棵花树,称菩提,又称昙花树。开花时节,香飘十里。当时有一文人,在寺前书一对联:“菩提…[详细]
南阳村~224村庄
北、东部地势较高,南、西部平坦,其村名有朝南向阳之义。宋代称南扬,明代称南阳。原有柏林寺,明万历年间为寺院铸的铁钟上有村名南阳。讫今南阳村名未变。19…[详细]
东水磨湾村~225村庄
位于永通河中下游东岸,河水至此向北转弯,故得名水磨湾村。明、清代称水磨湾。新中国成立后,水磨湾分开两个行政村,以方位此村称东水磨湾,沿用至今。1950…[详细]
北里于村~226村庄
宋代称北里王(无考)。明嘉靖《彰德府志》记作南李、北李(无考)。清同治十三年(1887)重修寺碑记载,村名里于(相传寺庙距村一里有余,村名演化为里于)…[详细]
大性中街村~227村庄
大性中街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大性北街村~228村庄
大性北街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岗阳北村~229村庄
岗阳北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地名由来:

据《汤阴县志》(1738年版)记载:殷纣长期实行暴政,知民怨己,遂驻兵于伏道,以监视羑里(当时的监狱)。据此,伏道名称已有三千年历史。据传说:战国时名医扁鹊(姓秦名越人),周游列国路过汤阴,秦太医李醯知技不如扁鹊,使人在此村附近伏于道旁,将扁鹊刺死,葬于伏道南岗,故得名伏道。

荣誉排行:

2022年3月,伏道镇被命名为2021年度河南省卫生乡镇

2021年12月,河南省爱卫办命名伏道镇为2021年度河南省健康乡镇

2021年4月,伏道镇入选农业农村部、财政部2021年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

基本介绍:

汤阴县伏道乡位于县城东南8公里处,全乡辖29个行政村,7.5万亩耕地,4.2万人口,西临107国道,京珠高速、汤上公路、汤濮铁路横贯东西,境内现存有战国扁鹊墓庙、殷太子甲屯兵地、司马泊等古迹。

近年来,优道乡咬定发展不放松,在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同时,以“工业强乡” 为目标,不断强化政府服务意识和服务功能,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项目审批、占地、资金等方面实施优惠政策,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软硬环境。

2002年,先后有6家工业企业在我乡建厂;2003年初,河北华龙集团汤阴面粉有限公司又落户伏道,该厂投资5000万元,年产值2.2亿元,税利 1000万元,

+查看详细伏道镇概况>>

历史沿革:

1945年,国民政府在全县设11个乡,域内曾设大性乡。

1947年汤阴解放后,全县规划8区2镇,设伏道五区。

1950年元月,全县共设7个区,伏道划归西柳圈五区。

1952年,增设伏道为八区,区公所驻伏道二街村。

1958年9月,成立伏道人民公社,驻地伏道二街村。

1983年12月,撤社改伏道乡,驻地伏道二街。

2011年8月,撤乡建伏道镇,驻地伏道二街。

至今,行政区划无变化。


以下地名与伏道镇面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