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龙马村 | 隶属:龙凤镇 |
区划代码:422801100212 | 代码前6位:422801 |
行政区域:湖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村 | 车牌代码:鄂Q |
长途区号:0718 | 邮政编码:445000 |
城乡分类:城乡结合区 | 分类代码:112 |
地名由来:
“龙马村“地名最早见于明史。共来源有三。地形特征:属马头龙身之地,龙马地形酷似马头。其一,马嘴在清涟桥处,马耳直插龙王塘,马眼龙马原粮店,马脸泪槽沿风情街公路,连绵起伏的龙洞山脉逶迤而来,直接马头龙形彰显,岭岗(龙马民族学校)一朵莲花佩戴码头。又加龙王塘两山环扣,龙马河水中绕,整个龙王塘形成天然太极图,暗合“龙马负图”的神话传说,故名龙马。其二,据《恩施县志》记载:“古养马场,该因多生龙驹而得名”。其三,民间传说因神马变化为龙而得名。其一最为直观。
基本介绍:
龙马村位于恩施市龙凤镇西北方向,距恩施城区21公里,最高海拔1000米,最低海拔400米,国土面积10.2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595亩,下辖街道组,村坊组,上保扎组,彭家湾组,袁家湾组,花庙组,纸厂河组,岭岗组,余南山9个小组。全村有872户,3048人。
近年来,龙马村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带领全村广大群众,积极开拓,勇于创新,大力发展茶叶、养殖苗木等产业,大力实施退耕还林,依靠自然环境优势,牢牢把握试点建设机遇,大力推进产业调整和特色民居改造,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农民增收。村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村容村貌得到很大改善,乡村文明程度得到了大幅提升,民主管理机制更加健
信息来源:恩施市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历史沿革:
明朝洪武二年(1369)黄氏宗祖黄熟光携妻带子到屯堡落业坝落叶;明正统年间(1435-1449),黄熟光之重孙黄景贵从落业坝分家到龙马。
清代属恩施县都亭里五甲。
民国初袭里甲制,民国十六年(1927年)为龙马联保第三保、第四保,属恩施县第四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为龙马乡第三保、第四保,属第四西乡区(屯堡);民国二十九年(1940)裁区建乡,为3保、4保,属杉木镇。
1950年设龙马乡,属杉木区;
周边相关:
龙马村附近有恩施大峡谷、恩施土家女儿城、板桥鹿院坪、恩施土司城、梭布垭石林、枫香坡侗族风情寨等旅游景点,有板桥党参、恩施玉露、恩施青钱柳、恩施马铃薯、恩施紫油厚朴、恩施黑猪肉等特产,有撒尔嗬、恩施傩戏、恩施板凳龙、太阳河民歌、恩施玉露制作技艺、恩施灯戏等民俗文化。
区划:湖北省·恩施州·恩施市·龙凤镇·龙马村 |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
联系我们: QQ:264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