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青堡村 | 隶属:龙凤镇 |
区划代码:422801100215 | 代码前6位:422801 |
行政区域:湖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村 | 车牌代码:鄂Q |
长途区号:0718 | 邮政编码:445000 |
城乡分类:城乡结合区 | 分类代码:112 |
地名由来:
清康熙年间(1662-1722)此为朝廷屯兵之地,又因此高山盆地草木茂盛,四季常青,故名。
荣誉排行:
2010年9月,湖北省环境保护厅命名青堡村为2009年度湖北省省级生态村。
基本介绍:
青堡村地处龙凤镇的西北边陲,与重庆、太阳河乡山水相连,素有高山“小平原”之称,离城区52公里,平均海拔高度在1200米左右,青堡村由原青堡、水槽、后河、茶园沟4个小村合并成而,所辖9个村民小组,826户,3261人,劳力1324人,耕地面积5800亩,其中水田359亩,人均耕地面积1.7亩,境内自然气候适宜,而且具有潜在的空间和发展优势,土地肥沃、阳光充足、雨量充沛,但水资源欠缺。主产玉米、黄豆、红苕、洋芋,养殖业主要是牲猪、山羊和家禽,据青堡的特点,有利于烤烟、魔芋、药材,无公害反季节蔬菜种植。
境内有公路和有机耕路40公里,青龙省际经济路从青堡坝中心穿过,环形公路贯穿青堡坝,有辽阔的
信息来源:恩施市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历史沿革:
清康熙年间,徐氏先祖徐国定从湖南迁入此地居住;1732年隆氏先祖隆德用从湖南宝庆迁此下坝居住;1735年余姓先祖余友学从湖南澧州长乐村迁中坝居住;同时代刘姓始祖迁到上坝居住。
清晚期属恩施县都亭里三甲。
民国初袭里甲制,民国十六年(1927)为龙马联保第六保、第七保,属恩施县第四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为龙马乡第六保、第七保,属第四乡区(屯堡);民国二十九年(1940)裁区建乡,为第六保、第七保,
周边相关:
青堡村附近有恩施大峡谷、恩施土家女儿城、板桥鹿院坪、恩施土司城、梭布垭石林、枫香坡侗族风情寨等旅游景点,有板桥党参、恩施玉露、恩施青钱柳、恩施马铃薯、恩施紫油厚朴、恩施黑猪肉等特产,有撒尔嗬、恩施傩戏、恩施板凳龙、太阳河民歌、恩施玉露制作技艺、恩施灯戏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