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渔洋镇 | 隶属:潜江市 |
区划代码:429005101 | 代码前6位:429005 |
行政区域:湖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鄂N |
长途区号:0728 | 邮政编码:433100 |
辖区面积:约136.41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6万人 |
人口密度:44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27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渔洋社区 | ~002 | 镇中心区 | 2011年,成立渔洋社区居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
鄢岭村 | ~200 | 村庄 | 解放初期,属总口;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渔洋人民公社,设立鄢岭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渔洋区;1975年1月撤区并社,属渔洋公社;1…[详细] |
高湖村 | ~201 | 村庄 | 解放初期,属总口;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渔洋人民公社,设立高湖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渔洋区;1975年1月撤区并社,属渔洋公社;1…[详细] |
新台村 | ~202 | 村庄 | 明洪武年间,陈友谅兵败鄱阳湖,遗嘱其后人用“生邓死陈”之计,改名换姓,以续陈氏香火,次子陈善改名为邓善,逃至新台地方,被张姓人收留,并许以其女与之婚配…[详细] |
跃进村 | ~203 | 村庄 | 解放初期,属总口;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渔洋人民公社,设立跃进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渔洋区;1975年1月撤区并社,属渔洋公社;1…[详细] |
火港村 | ~204 | 村庄 | 解放初期,属总口;1958年,属渔洋人民公社,设立火港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渔洋区;1975年1月撤区并社,属渔洋公社;1984年,设区…[详细] |
快岭村 | ~205 | 村庄 | 解放初期,属总口;1958年,属渔洋人民公社,设立快岭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渔洋区;1975年1月撤区并社,属渔洋公社;1984年,设区…[详细] |
三叉河村 | ~206 | 村庄 | 清朝时期,此地原有三条老河,一条河呈斜线通往窑台,一条河呈南北走向通往同桥,另一条河东西走向通往箭杆河,且均在此处交汇形成三汊状态,习惯上称为三汊河,…[详细] |
同桥村 | ~207 | 村庄 | 1949年属总口区,总口区公所就设在三汊河陈古岭;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渔洋人民公社,设立前进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渔洋区;197…[详细] |
雷乐村 | ~208 | 镇乡结合区 | 解放初期,属总口;1958年,属渔洋人民公社,设立雷乐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渔洋区;1975年1月撤区并社,属渔洋公社;1984年,设区…[详细] |
陈桥村 | ~209 | 镇乡结合区 | 解放初期,属总口;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渔洋人民公社,设立陈桥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渔洋区;1975年1月撤区并社,属渔洋公社;1…[详细] |
谢小村 | ~210 | 镇乡结合区 | 此地谢家湾原名“谢小家湾”,建立群众自治组织时,就简称“谢小”村。…[详细] |
荆安桥村 | ~211 | 村庄 | 解放初期,属总口;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渔洋人民公社,设立新桥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渔洋区;1975年1月撤区并社,属渔洋公社;1…[详细] |
谭场村 | ~212 | 村庄 | 解放初期,属总口;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渔洋人民公社,设立永丰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渔洋区;1975年1月撤区并社,属渔洋公社;1…[详细] |
新南村 | ~213 | 村庄 | 此地原有一庙名新南,后面有一湖池,故称新南海,就居住在此庙附近。…[详细] |
桥头村 | ~214 | 村庄 | 解放初期,属总口;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渔洋人民公社,设立桥头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渔洋区;1975年1月撤区并社,属渔洋公社;1…[详细] |
排湾村 | ~215 | 村庄 | 解放初期,属总口;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渔洋人民公社,设立排湾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渔洋区;1975年1月撤区并社,属渔洋公社;1…[详细] |
毛桥村 | ~216 | 村庄 | 解放初期,属总口;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渔洋人民公社,设立毛桥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渔洋区;1975年1月撤区并社,属渔洋公社;1…[详细] |
横堤村 | ~217 | 村庄 | 解放初期,属总口;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渔洋人民公社,设立横堤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渔洋区;1975年1月撤区并社,属渔洋公社;1…[详细] |
拖船埠村 | ~218 | 村庄 | 解放初期,属总口;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渔洋人民公社,设立中桥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渔洋区;1975年1月撤区并社,属渔洋公社;1…[详细] |
双马村 | ~219 | 村庄 | 马尸剅,相传一百多年前,有一黄姓的人偷了别人一匹马,拴在剅(闸)处饿死了,后称马尸剅。马家咀,相传从前有一个姓郑的武相公在此练过马,故名。…[详细] |
金城村 | ~220 | 村庄 | 放初期,属总口;1958年,属渔洋人民公社,设立金城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渔洋区;1975年1月撤区并社,属渔洋公社;1984年,设区建…[详细] |
五洲村 | ~221 | 村庄 | 唐朝时期,由天门搬迁来五户人家居住在南的一处圩洲上,名叫五家洲,后者去家字,名五洲。…[详细] |
文桥村 | ~222 | 村庄 | 解放初期,属总口;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渔洋人民公社,设立文桥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渔洋区;1975年1月撤区并社,属渔洋公社;1…[详细] |
从家村 | ~223 | 村庄 | 明代中期,从氏家族由江西迁入该地,子孙后代在此安居繁衍,形成村落;解放前称从家湾;解放初期,属总口;1958年,属渔洋人民公社,设立从家大队;1961…[详细] |
刘桥村 | ~224 | 村庄 | 解放初期,属总口;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渔洋人民公社,设立刘桥汪小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渔洋区;1975年1月撤区并社,属渔洋公社…[详细] |
马家湾村 | ~225 | 村庄 | 马家湾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七一村 | ~226 | 村庄 | 以合并的年号得名。1958年为王滩、东方两个大队,1971年王滩、东方两个大队合并,以合并的时间得名为七一大队。…[详细] |
地名由来:
渔洋镇因境域湖泊广大、渔业繁盛得名。
基本介绍:
渔洋镇位于江汉平原腹地,潜江市东南,地处潜(江)监(利)仙(桃)三县(市)交界处,是一个以水网旱作兼备,工商业发展迅速的乡镇,面积136.41平方公里,辖27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人口6万。
渔洋是一个已有300年历史的老镇,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史,民风朴实,文化底蕴深厚。早期0人胡幼松等曾在这里开展革命工作,电影《洪湖赤卫队》里“到新沟坝找县委”就是指该镇新沟坝(幸福)集镇。潜监仙三县市第一个党小组、第一个中心县委、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第一个列宁小学均诞生于此。
渔洋自然条件优越,水资源丰富。境内既有汉江支流东荆河冲积而成的旱作地,也有古云梦泽遗痕的大、小苏湖,素有“鱼米之乡”的
历史沿革:
民国时期,分属总口、新沟(监利县)和东荆河北区所辖。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7月,在三汉河建立总口区。
1955年8月,改为渔洋区;同年12月,渔洋与徐李两区合并,成立老新区。
1959年,撤区,成立渔洋公社。
1962年,撤社重建渔洋区。
1975年2月,撤区并社。
1984年3月,撤社,成立渔洋区公所。
1987年10月,撤区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