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城头镇 | 隶属:赣榆区 |
区划代码:320721110 | 代码前6位:320721 |
行政区域:江苏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苏G |
长途区号:0518 | 邮政编码:222000 |
辖区面积:约117.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8.8万人 |
人口密度:约749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43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城头村 | ~200 | 镇中心区 | 《光绪赣榆县志》载:“东魏武定七年置怀仁县......(县治于今城头一带),后梁大定七年,废义塘、归义二县并入怀仁,县治北迁,另立怀仁城。”此地故有"…[详细] |
大黄墩村 | ~201 | 村庄 | 此地原有墩,相传因有凤凰落过而得名凤凰墩,后演变为黄墩,该村大,故名。…[详细] |
后黄墩村 | ~202 | 村庄 | 此地原有墩,相传因有凤凰落过而得名凤凰墩,后演变为黄墩,因庄居黄墩后,故名。…[详细] |
王青墩村 | ~203 | 村庄 | 因此地有一岭十四墩,每年春夏季皆呈青色,村庄以王姓居多,故名。…[详细] |
苏青墩村 | ~204 | 村庄 | 因此地有一岭十四墩,每年春夏季皆呈青色,且庄内以苏姓居多,故名。…[详细] |
中青墩村 | ~205 | 村庄 | 中青墩村:有1145人,耕地面积50.77公顷。…[详细] |
小海村 | ~206 | 村庄 | 由前海子、后海子、竹园三个村合并为小海子,位于镇区驻地西南,因庄居湖洼地,供水季节如同海洋,故名。…[详细] |
西刘夫村 | ~207 | 村庄 | 传说古时候一对夫妇逃荒至此,女欲留夫在此地定居未成,庄以此得名“留夫村”,后以方位演变为西刘夫村。…[详细] |
东刘夫村 | ~208 | 村庄 | 相传古时候一对夫妇逃荒至此,女欲留夫在此定居未成,庄以此得名留夫村,后以方位演变为东刘夫村。…[详细] |
河东村 | ~209 | 镇乡结合区 | 因居城头河东岸,故名。建国初分别名为大河东村、后河东村;1958年分别改为大河东大队、后河东大队;1983年分别改为大河东村村民委员会、后河东村村民委…[详细] |
东坨沟村 | ~210 | 镇乡结合区 | 由王坨沟村、东坨沟村、胡坨沟村三村合并而成,位于镇区驻地东,故名。…[详细] |
西坨沟村 | ~211 | 镇乡结合区 | 2001年前原为潘坨沟、程坨沟两个自然村,2001年村组合并为西坨沟村,与东坨沟村相对且以方位而得名。…[详细] |
大沟头村 | ~212 | 村庄 | 因庄居大沟头部,故名。建国初名为大沟头村村民委员会;1958年改为大沟头大队;1983年改为大沟头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小沟头村村民委员会并入,沿用…[详细] |
东大坊村 | ~213 | 村庄 | 因所开坊店较大,遂借此以方位取名。建国初名为东大坊村;1958年改为东大坊大队;1983年改为东大坊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穆新庄村村民委员会并入,沿…[详细] |
西大坊村 | ~214 | 村庄 | 因位于东大坊西方,故名。建国初名为西大坊村;1958年改为西大坊大队;1983年改为西大坊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
朱村店村 | ~215 | 村庄 | 因朱姓,后有坊店而得名。建国初名为朱村店;1958年改为朱村店大队;1983年改为朱村店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后店子村村民委员会、邵庄村村民委员会并…[详细] |
官路村 | ~216 | 镇乡结合区 | 形成古官员常路过此处,故名。建国初名为官路村;1958年改为官路大队;1983年改为官路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
南杨村 | ~217 | 村庄 | 因此地以杨姓居多,位于镇南部,故名。建国初分别名为杨村村、青墩庙村;1958年分别改为杨村大队、青墩庙大队;1983年分别改为杨村村民委员会村村民委员…[详细] |
王朱孟村 | ~218 | 村庄 | 因是王、朱、孟三姓合并建村,故名。建国初名为王朱孟村;1958年改为王朱孟大队;1983年改为王朱孟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
柏坨沟村 | ~219 | 村庄 | 因此地多沟且以柏姓居多,故名。建国初名为柏坨沟村;1958年改为柏坨沟大队;1983年改为柏坨沟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
白石头村 | ~220 | 镇乡结合区 | 因村原有块白色大石头,故名。建国初名为白石头村;1958年改为白石头大队;1983年改为白石头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
黄草沟村 | ~221 | 村庄 | 因该村原居两座岭下,临沟,又处一片草荒地,草多黄色,故名。…[详细] |
谢坡村 | ~222 | 村庄 | 相传从前一武将在此岭卸甲休息,以此得名“卸甲坡”,后演变为谢坡村。…[详细] |
万桥村 | ~223 | 村庄 | 相传明末来往行人凑钱在此庄东河上建一桥,故名。…[详细] |
塔林村 | ~224 | 村庄 | 相传一武将路过此处一片树林,因路粘脱靴前进,以此得名脱靴林,后演变为塔林。…[详细] |
赵顶村 | ~225 | 村庄 | 因此地原有一个高顶子,后赵姓来此定居,故名。…[详细] |
兴河村 | ~226 | 镇中心区 | 取振兴门河之意,故名。解放初为河东村、宋庄村;1958年改为河东大队、宋庄大队;1983年改为河东村村民委员会、宋庄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两村合并为…[详细] |
新河村 | ~227 | 镇乡结合区 | 取涣然一新之意,故名。解放初为张望河村、左湾村;1958年改为张望河大队、左湾大队;1983年改为张望河村村民委员会、左湾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两村…[详细] |
杨门河村 | ~228 | 镇乡结合区 | 因住户大多以杨姓为主,故名。人民公社化以前为杨门河村;人民公社化期间为杨门河大队;1983年改为杨门河村村民委员会;2013年2月所在行政区由原门河镇…[详细] |
玉河村 | ~229 | 镇乡结合区 | 因两村之间有一条河,好像一条玉带,故名。…[详细] |
富河村 | ~230 | 镇乡结合区 | 取致富门河之意,故名。解放初为三庙村、旺河头村;1958年改为三庙大队、旺河头大队;1983年改为三庙村村民委员会、旺河头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两村…[详细] |
旺河村 | ~231 | 镇乡结合区 | 取兴旺门河之意,故名。解放初为相李村、鲍门河村;1958年改为相李大队、鲍门河大队;1983年改为相李村村民委员会、鲍门河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合并…[详细] |
祥河村 | ~232 | 镇乡结合区 | 取吉祥、祥和之意,故名。解放初为刘门河村、官庄村;1958年改为刘门河大队、官庄大队;1983年改为刘门河村村民委员会、官庄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合…[详细] |
润河村 | ~233 | 村庄 | 取合村并组后带来好运之意,但为了有别于“大运河”,故名。…[详细] |
银河村 | ~234 | 村庄 | 银河村:位于苘湖村以南1公里处,含陆瓦沟等自然村。…[详细] |
金河村 | ~235 | 村庄 | 取金银之河之意,与银河村对称,故取名金河村。…[详细] |
苘湖村 | ~236 | 村庄 | 因该村地处湖洼地区,且方圆几十里每年长满野苘,故名。…[详细] |
仙墩村 | ~237 | 村庄 | 银该村古时有三贞节妇墓墩,称仙女墩,亦称仙墩。…[详细] |
翠竹村 | ~238 | 镇乡结合区 | 因该村淡水竹面积大,且靠近银杏翠竹风情园,故名。…[详细] |
河洼村 | ~239 | 村庄 | 该村位于老朱稽河上游,因村庄低洼,故名。…[详细] |
堰水房村 | ~240 | 村庄 | 村居岭下,洪水易进庄,居民曾高筑大堰挡水,故名。…[详细] |
大瓦沟村 | ~241 | 村庄 | 庄临古代烧瓦制陶取土而形成的大沟,且村庄较大,故名。…[详细] |
曹瓦沟村 | ~242 | 村庄 | 因庄临古代烧瓦制陶取土而形成的大沟,且居户均姓曹,故名。…[详细] |
地名由来:
北宋大定七年废义塘、归义二县并入怀仁,县治北迁,另立怀仁城,此地固有头城之称,后演变为城头。1985年城头撤乡设镇。
基本介绍:
2013区划调整:撤销门河镇、城头镇,设立新的城头镇。两镇合并后,人口规模将达到近8.8万人,镇区规模将达117.5平方公里,辖43个村委会。
【概况】
城头镇总面积117.5平方公里,人口8.8万,总户数10950户,辖43个行政村,43个村委会。
【发展思路】
2006年,城头镇将以壮大民营经济为切入点,强力推进工业经济,全面提升特色农业,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力争用5年时间,打造西部经济领头镇,冲刺全县工业六强镇。具体要实施“四项”工程,加快“四区”建设,即:大力实施招商引资的税源工程,推进民营小区建设的载体工程,加速城镇建设的形象工程,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的富民工程;做大
荣誉排行:
2024年3月,城头镇被命名为第六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街道)、村(社区)。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命名城头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17年12月,江苏省爱卫会命名城头镇为2017年度江苏省卫生镇(村)。
文化旅游:
位于连云港市赣榆区城头镇青墩庙村。为一高约3米,面积约1000平方米的大土墩。1960年清理发掘。清理出土有矮裆鬲足、泥质灰陶片、砂质陶鬲足以及双翼式铜箭镞、骨铁、骨椎等遗物。在其下层发现了
城头大河东文化遗址位于连云港市赣榆区城头镇大河东村北,现存庙墩东西长77米,南北宽50米,高约2.5米。据当地居民讲,明朝时在此墩上有一座庙,在清朝时被毁。从遗址表面裸露的遗迹来看,遗物有豆
西刘夫古柘树位于赣榆区城头镇西刘夫小学院内,年代为唐。类别为其他。西刘夫古柘树为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宣统二年(1910年),为三合乡。
1934年,改为第八区。
1945年9月,为城头区。
1955年,更名城头区。
1957年8月,撤区,改置城头乡。
1958年9月,设立城头人民公社。
1983年7月,复置城头乡。
1985年7月,撤乡,改置城头镇,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