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国故城
位于东平街道宿城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城址大体呈长方形,东西长1600米,南北宽1300米。城址的西北角、东南角和东北角还有残存的汉代城墙。特别是西北角的城墙,高度在3米以上,东西长180米,宽15米,现夯土层、柱洞十分明显,为研究汉代城池建筑工程提供了重要依据。
城址内残砖碎瓦和石质、陶质建筑构件随处可见。表明当年城内曾有较大规模的建筑群落。历年来从群众动土的断面上考查,可知文化层厚度达2米以上,包含物十分丰富。文化层大致分三层,中层的为汉代文化层;底层为商周文化层;上层以隋唐文化层为主。汉代文化层包含物最为丰富,主要有灰陶路钉砖、简瓦板瓦、泥质五铢钱范、灰陶豆、罐、缸瓮和铁质的锄、犁等。1972年,遗址的北部也曾出土大量新莽时期的货泉、布币等。皇城区位于城的西南侧,原高出地面2米多,在1976年冬季农田基本建设时被推平,当时出土一些金银器、陶器、瓷器和铁器等。特别是在遗址的北部出土有珍贵文物。
对于这处规模宏大的王城遗迹,清代著名考古历史学家蒋作锦著的《东原考古录》和光绪版《东平州志》、民国《东平县志》均有记载。《东原考古录》载:“宿国故城在危山(白佛山)前……,汉置东平国,治无盐(无盐村),无盐为县城,宿为王城。”《东平州志》云:“州东二十里汉置东平国,治无盐为县城,宿为王城,晋改东平国为东平郡,宿又为郡城”。可见,东平国故城的现在面貌与历史记载相吻合,是山东境内不多见的古文化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