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贵州省工委活动旧址位于贵阳市云岩区文笔街9号,俗称高家花园。1982年列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是贵州省贵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文笔街一带,旧时俗称大坝子。高家,是清代以来贵阳几个大家族之一,高家花园是高家主宅。旧时贵阳有“华家的银子”、“唐家的顶子”、“高家的谷子”之说。高家是贵阳一个大封建地主家庭,在乌当北衙、定番(今惠水县)等地拥有大片田地。清朝乾隆年间高家从乌当北衙迁来大坝子,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高廷瑶考中乡试第一名,后任过广州知府,道光、咸丰年间,他的后人又作过三任知府,从高廷瑶起历经几代建成高家花园,贵阳人称为解元府(乡试后中举第一名称解元)。高家花园庭园共五套,四进四院,有天井十余个,套套紧连,院院相通,大小房屋近百间,还建有观音堂、谷仓以及池塘、水榭、楼台,种植多种花木。高家花园,又名为怡园。园中主要建筑有楼外楼和怡怡楼。楼外楼也称船屋,是紧傍池塘的两层楼房,四面走廊,围以木栏,立于楼上,园中景色尽收眼底。怡怡楼为藏书楼,上下两层,旧时藏有古今书籍五万余册。
民国23年(1934年)9月,为了便于开展党的工作,成立贵州省革命工作委员会,由林青、邓止戈、秦天真、缪正元、高言志等9人组成,其中高言志是高氏家庭中言字辈的长子,颇受当家族叔高可亭的器重。经高言志建议,党组织同意以高家花园作为贵州省工委活动基地。
一个封建地主家族的高公馆,为什么会被选为地下组织活动和隐蔽的场所呢?这除了党的组织性、纪律性和同志们高度的警惕性与勇敢机智外,高公馆的特殊而复杂的环境提供了有利条件。高家是各房分支聚居又相对分散生活的大家庭,大集中里有小独立,以“欢喜坚固,和气所居”为家训,所以彼此相安无事。高家又是贵阳名门望族,门庭森严,外人不敢贸然进入。院屋各成体系又相连互通,里面空间余地较大。更重要的是:高氏家族人员中,除高言志外还有高旭、高昌华等有识之士,先后参加了革命活动,当家人高可亭对他们的活动也采取默许和支持的态度。
民国24年(1935年)1月,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中共贵州省工委,林青任书记,邓止戈、秦天真为委员。高家花园便成为省工委秘密--和部署工作的场所。高家花园的怡怡楼和楼外楼,作为革命历史见证,留下了众多革命者的脚印。怡怡楼本是重锁尘封的藏书楼,却成为省工委的文件、书刊秘密存放处和省工委领导秘密居住处。古朴典雅的楼外楼,中共女中支部的华丹鹑(华纯)、陈胤孙、陶祖潜在此宣誓入党,这里接待了来筑联系工作的同志,还多次召开重要会议。
1949年11月15日,贵阳解放。不久,高公馆易主,旧屋逐步拆毁,改建银行宿舍。1982年,省人民政府公布高家花园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贵阳市人民政府拨款在高公馆前门入口处,修复原建筑楼外楼,1991年,省工委活动旧址一期工程完工。修复后的省工委活动旧址,交由中共贵阳市委党史研究室管理和使用,在此举办贵阳市中共历史展览。
1996年中共贵阳市委、市人民政府拨款扩建,将省工委活动旧址二期工程修建完成,二期工程在维修现存建筑的基础上,新建展厅与门廊。展厅内举办了《魂系乌蒙——中共贵州省工委斗争史略展》,展览按历史发展,分序厅、红流厅、热血厅、燎原厅、光明厅、革命烈士纪念厅6个部分。
红流厅中心为:先进思想传筑城。主要反映五四运动前后一批贵州籍先进分子,为探索救国救民之路,外出求学,他们通过写家信、寄书刊等方式,把先进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传入贵州。红军长征到贵州后,足迹遍及全省75%以上的县境,他们大力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和党的方针、政策,发动群众打土豪、分浮财、发展抗日反蒋武装、建立革命根据地。正是由于红军在贵州的革命实践,共产党员、进步青年和教育界、知识界先--表人物的艰苦努力,马列主义在贵州得到广泛传播,推动贵州党组织的建立。
热血厅中心为:革命斗争堪险阻,血雨腥风铸英魂。中共贵州省工委建立后,在全省各地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发展党组织,配合和支持红军在贵州的转战。但由于处境十分险恶,数月后即发生“七·一九”事件,省工委及所属贵阳部分党组织遭到国民党特务机关的破坏,省工委书记林青等19人先后被捕。同年9月11日,林青在贵阳英勇就义。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省工委有计划地实行隐蔽、转移、分散活动,并在边远农村和黔军部队、绿林武装中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
燎原厅中心为:抗日寇高潮迭起,党组织蓬勃发展。全面抗战开始后,党中央从延安先后指派黄大陆和邓止戈、秦天真到贵州,同隐蔽在贵州的共产党员一道,以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为指针,广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促进了贵州建党工作。省城贵阳的筑光音乐会、沙驼话剧社、合群体育会艺术部、生活书店、《新华日报》贵阳分销处等文化团体(单位),都建立了中共秘密支部;贵阳战时社会科学研究会建立了党小组,中苏文化协会贵州分会有共产党人进行日常工作;各地的大中小学,有的也建立了中共秘密支部,但由于贵州的抗日救亡运动,展开于严酷形势下,受挫于倒行逆施中,所以整个抗战期间,始终存在着迫害和反迫害的斗争,仅贵阳地区就有25名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被国民党反动当局残害。
光明厅中心为:拼洒热血迎光明,万众欢腾庆解放。从抗战胜利到1948年这段时间,贵阳地区的爱国民主运动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但是,在中国共产党尽心竭力为和平民主而奋斗的影响下,在国民党全面发动内战,弄得民穷财尽、民怨沸腾的事实面前,在隐蔽下来的共产党员、进步人士和进步青年不停地进行反蒋民主斗争的鼓舞下,人民群众日益众多地集合于爱国民主的旗帜之下,同反动当局进行斗争。1949年初,三大战役之后,蒋政权面临崩溃,党中央加强了组织建设,先后指派了张立、刘鎔铸、姚国安、梁燕、安粤等同志在贵阳分别建立了中共贵州省工委和中共贵阳特支,这两个组织的工作重点在城市,采取隐蔽发展、积蓄力量、调查研究的方针政策迎接解放。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贵州主要城市出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反饥饿、反迫害斗争,农村出现了以抗丁、抗粮、抗捐为中心的民变,城乡人民此伏彼起的反美反蒋斗争,成为全国第二战线的组成部分。反动派以为置革命者于死地,便可以维持其摇摇欲坠的统治,经过精心策划,组织了大规模的逮捕,从贵阳下手,逐渐波及省内20余个县。据不完全统计,仅贵阳地区被捕地下党员和爱国志士就有90余人,截至贵阳解放之日,先后有王启霖、史健、宋至平、卢焘等46人被敌人残酷杀害。国民党贵州反动当局的残暴,未能挽救其必然灭亡的命运,在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感召和共产党人斗争精神的感染下,广大人民群众,或直接投身于武装斗争,或积极参与护城、护厂、护校斗争,团结一致,迎接解放。1949年11月15日,坚持地下斗争的同志在凯歌声中与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进部队胜利会师,贵阳人民迎来解放。
革命烈士纪念厅是该基地用以吊唁、纪念民主革命时期在贵阳地区壮烈捐躯的革命先烈的场所。共展陈76位烈士的光辉事迹,按时间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牺牲的烈士3人,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烈士26人,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烈士47人;按地域分,非贵州籍烈士在贵阳被杀害的5人,贵阳籍烈士在贵阳被杀害的22人,在外地被杀害的贵阳籍烈士3人。烈士有照片的,列照或制作浮雕头像;无照片的,刻名于石,均有生平事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