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洞古建筑群位于宣威市西泽乡西泽村委会黄家台子村回龙山东南面。建筑坐西北向东南,依石灰石山岩用铁链将木柱固定于岩石之上,分别由玉皇阁、文阁、武阁组成建筑群。因回龙山东麓岩壁有5个天然石洞,纵横均分为3层,当地群众依洞就岩建立寺庙,故称“三台洞”。
玉皇阁,位于三台洞古建筑群中部,五重檐攒尖顶楼阁式石木结构。通高5层,28.3米。底层为斋房,10开间,通面阔27.5米,与武阁通连;二层为大雄宝殿,3开间,供奉佛教三世佛像,左后侧洞中塑十八罗汉神像;三层为财神殿;四层为观音殿;五层为玉皇阁。三至五层通面阔均逐层向上递减。
文阁,位于玉皇阁建筑群右侧,四重檐攒尖顶楼阁式石木结构。通高4层,24.12米。底层,3开间,通面阔7.5米;二层为地藏王殿;三层为大成殿;四层为文昌殿。二至四层通面阔均逐层向上递减。
武阁,位于玉皇阁建筑群左侧,四重檐攒尖顶与歇山顶混合式石木结构。通高4层,24.12米。底层为斋房,与玉皇阁底层通连;二层为真武祖师殿,通面阔7开间;三层为岳飞殿,通面阔6开间;四层为关圣殿,通面阔4开间。二至四层通面阔均逐层递减。
玉皇阁、文阁和武阁,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连通,布局合理,构思精妙。建筑群以石洞中自然形成的通道为纽带,三阁连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大门位于文阁前方,重檐歇山顶牌楼式石木结构。整个建筑群建在用五面青石砌筑的台基之上,设有数十级台阶踏道,与建筑前台地及道路相通。三台洞匾额、楹联颇多,为历代地方名人所题。2008年修复时对部分匾额、楹联按照旧制,予以恢复。
三台洞古建筑群始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原名丰乐硐。据回龙山丰乐硐碑记碑记载:之前,也有庙宇,建盖之时“上硐塑观音,左硐玄天,右硐文昌,是三教之源流也”,寺观初具规模。清咸丰六年(1856),武庠符永美组织扩建,在观音殿上加盖玉皇阁,镶其两侧,左建武阁,右建文阁;在祖师殿上加盖财神阁,文阁右侧又置1阁,未设神龛。中华民国初年,三台洞为团练居所、区乡政府驻地,又设三台小学堂。中华民国8年(1919),团首符文镛再度扩建,把灵官殿改建为二层阁楼,沿山麓上23级台阶处设平台建盖山门,悬挂“三台仙硐”匾额。1949年,中国共产党滇东北地委将此作为印刷厂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初为区、乡党政驻地,后迁走。其后,因年久失修,建筑损毁严重。2008年,在地方政府引导下,当地民间集资250余万元将三台洞古建筑群修复,现已成为当地著名的旅游景点和佛教圣地。
2012年1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