浒西庄遗址 位于武功县西部漆水河西岸,北距武功镇约3公里,属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1959年发现,1979—1981年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织发掘。遗址东西约500米,南北约700米,面积约35万平方米,发掘面积12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2米。
遗址出土的12座房址,多为方形半地穴式,圆形较少。墙壁和居住面均为草泥土上加白灰面,坚硬平整。灰坑或窖穴发现35座,形状有袋形、筒形、椭圆形套联坑、勺形坑和不规则形坑。陶窑4座,均为横穴窑,其中3座为“非”字形,1座为两组树杈状分火道。墓葬18座,骨架头多向西北和东南,随葬器物仅有骨镞和几十个贝壳。葬式均为单人葬,有仰身直肢、俯身直肢、侧身葬和二次葬4种。
遗址出土的陶器陶质有夹砂灰陶、泥质灰陶、夹砂红陶及泥质红陶;纹饰有篮纹、绳纹、附加堆坟、画纹、方格纹、戳刺纹、镂孔;彩绘只见于一种喇叭口圆肩罐的顶部及几片碎片上。颜色有红、白两种,均为烧成后彩绘,分横条红彩、横条白彩。器形有鼎、喇叭口圆肩罐、筒形罐、单耳圆腹罐、侈口圆腹罐、单耳杯形罐、敛口罐、小罐、壶、浅腹盆、刻槽盆、碗、豆、圈足盘、灶、盘、杯、器盖、钵、盘形器、甑、棒槌形器、纹异形陶器。生产工具、装饰品及其他用具有刀、斧、镰、铲、锛、凿、刮削器、锥、针、纺轮、陶拍、磨石、矛、镞、环、球、磨盘等。
浒西庄遗址区域内发现有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庙底沟二期文化类型和西周文化遗存,其中以庙底沟二期遗存文化层最厚,为本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典型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