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实园位于大成一厂旧址中心偏西,原为大成一厂的内部园林,占地面积约3582 平方米,南北长约60 米,东西宽约50 米,内有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是典型的江南园林布局。园内中部偏北有六角亭一座,边长2 米,通高5.8 米,基座高0.5 米,内顶高3.35 米,檐口高3.3 米。亭旁辟有池塘,长20 米,宽15 米。池塘周围有太湖石假山环绕,太湖石长24 米,宽20 米,高2.5 米。园林北部为民国时期所建的二层砖木混合结构建筑,青墙红瓦,细部多用西洋风格装饰。大成一厂的前身是刘国钧等人在1916年集资创办的大纶机器纺布厂。1916 年3 月,刘国钧与蒋盘发等人集资9 万元创办了大纶机器织布厂,新建工厂发展顺利,并于1919 年10 月重募资金,收购土地60 余亩,兴建了现大成一厂旧址的厂房,成立了新的大纶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卷土重来,日货大量倾销中国市场,国货纱布一蹶不振,大纶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亦是销路阻老厂滞,连年亏损,至1929 年时已难以维持。当时刘国钧因已独立经营广益染织两个厂,获得成功后打算扩大生产规模,于是在1930 年接盘大纶久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大成纺织染公司。1932 年,又将原广益染织厂并入,更名为大成纺织染股份有限公司。由此,原大成纺织染公司为大成纺织染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厂,简称“大成一厂”,原广益染织厂成为公司二厂,简称“大成二厂”。1936 年的3 月,刘国钧在武汉接盘震寰纱厂,为“大成四厂”。至此,大成纺织染股份有限公司规模由一个纱厂发展为纺织印染联营的四个厂,纱锭由1 万枚增至8 万枚,称“一厂变四厂,资产翻八倍”,达到刘国钧一生实业创办的全盛时期。1937 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常州的大成一厂、二厂、三厂均在11 月下旬遭日军轰炸。11 月18 日,日军在常州上空投掷-,大成一厂中弹18 枚,20—21 日,再次中弹,损失严重。常州沦陷后,大成一厂于1938 年2 月被日军宣布“军管理”,移交至日本丰田纱厂代为管理。1940 年2 月,日军宣布发还军管理工厂,厂方留守人员开始组织修复工作,1941 年后逐步恢复生产。抗战胜利后,大成一厂修复和新建了厂房和车间,至1946 年秋生产基本全部恢复。解放前夕,一度发达的常州棉纺业仅存大成一厂、大成三厂、大明厂、民丰纱厂、新毅纱厂、恒源畅厂等几家。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1954 年6 月1 日,大成纺织染股份有限公司实行公私合营,大成一厂更名公私合营大成纺织染公司第一厂。1966 年5 月,大成一厂实行国营,更名为国营常州第一棉纺织厂,简称“常州国棉一厂”。大成一厂老厂房、求实园、刘国钧办公楼是刘国钧的实业基地,不仅见证了常州民族工业的发展,也为改革开放后苏南模式的开启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地址:常州市天宁区金水岸小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