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武进区旅游

西崦桥

[移动版] [查看地图]
西崦桥为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西崦桥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镇清明山紫霞峰南麓的西崦村横山中心小学北侧10米,南北走向,是一座单孔石梁桥。西崦桥又名西岸桥,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清光绪十一年(1885)由乡人杨裕城捐资独建,为木头桥。清宣统元年(1909)由乡人刘杨氏和杨素英合资重建为石桥。中间有独轮车道,台阶尺寸均按女子脚步设计,适合当时“小脚”上下,故有“女子桥”的别称。西崦桥桥顶面由3块长为5.8米的花岗岩条石并列铺设而成。桥全长23米,桥体高5.3米,桥面、桥堍宽分别为2.4米和5.1米。桥孔上方栏石上阳刻楷书“西岸桥”三字及“龙飞宣统元年二月榖旦”、“节妇刘杨氏贞孝女杨素英重建”等字样,清晰可见。整桥用花岗岩砌置,粗旷的桥额刻字说明了石桥的历史。桥墙为靴钉式叠砌,无桥联,承重石的端面刻以圆角素面装饰,简洁大方。桥梁以3块巨型长条石组成,桥心处无雕饰图案,两边护栏为实体条石,下置抱鼓石,显得稳重结实。南北各有台阶28级,中轴线处辅以车轮辙,以方便自行车上下。西崦桥的台阶材质是花岗岩,其特点是质地坚硬,耐腐蚀,可以保存久远。在石阶上刻有凹槽,以便排水之用。西崦桥台阶上还有圆形凹槽,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滑作用。这座小小的石桥,在常州石桥中有其特殊的意义。因为这座石桥是由刘杨氏和杨素英两个村妇主持建造的。西崦村中巷有个兰雪祠堂,初称兰雪府,建于清乾隆丙子。西崦杨氏宗祠惇叙堂的一个支祠,上世纪50年代前,女人们可以入祠,与男人一起参祭,因此人们称其兰雪女祠堂。兰雪堂是杨姓始迁西崦十四世孙與丰所建的民宅。杨舆丰,字资坤,号体斋,时人称隐德君子,因平生多善举,例赠修职郎。十四岁丧父,其父也是十四岁而孤,靠寡祖母和寡母二代女人抚养成人。幼失庭训,染有,-习,不思立业。娶妻汤氏,生五子二女,一家四代十余口人,生活贫苦。汤氏贤淑,克勤克俭,操持家务,含辛茹苦,扶老携幼,无怨无悔,谆谆规劝丈夫立志立业,弃邪图新。自己则常常织机声伴着孩子的读书声三更息,五更起。與丰天赋聪明,善于经商,没有几年,家业兴旺。为了感念妻子贤慧内助和报答祖母、母亲抚养之恩,不惜耗费七十亩田的巨资,建造豪宅,并请江阴名儒曹汝夔将其取名为兰雪府,赞誉女人,德如兰馨,心如雪洁。亦有传说,汤氏名兰雪,因旧时女不显名,未知确否,不足定论。與丰自幼孤苦,赖祖母和母亲抚养成人,妻子贤淑内助,深感三代女人之不易,因此当初建府时便立言,女功不可没,女恩不可忘,女德不可失。规定兰雪府中族女可以参祭,外嫁之后直至生养为止。同时立下十条遗训,其中有族女如有孤女寡母,用祠产抚恤。兰雪族人对使女、佣婢不得歧视,年满三十而不赎回者,应视女而嫁,绝不可作为侧室。世世代代,兰雪祠女权受人羡慕,便有女祠之称,兰雪妇女也多以此自勉,故女性中,节妇、贞女、孝媳、义女、贤妻、良母举不胜数。太平天国末年更有杨赵氏掌祠,当家年仅二十三岁,护祠护田未遭损失,后族人敬而为之传。宣统元年(1909),节妇刘杨氏、贞女杨素英慷慨捐资义建西崦桥,为尊重女人,方便小脚行走,桥之石级建的低矮,又称娘娘桥,造福桑梓,传为佳话。1988年11月,武进县(现为武进区,下同)人民政府公布为县文物保护控制单位。2011年1月5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镇西崦村横山中心小学北侧10米


>>石佛新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