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城遗址子城墙以圆角方形土墙围成子城,城墙外侧周长约500米,以城内地表计算,相对高度不足5米,宽10米左右。1986年,淹城遗址考古队对其进行了解剖,发掘地点位于子城墙上,东为茅庵,西为南北通道,北靠子城河,南为桑田。该段城墙长10余米,高出周围2.7米,高出桑田5.5米。布方方向北偏东25°,宽3米。东壁总深6.2米,顶部南北长约8米,底部墙基长33米。经过发掘,发现城墙和文化层堆积共29层,其中第1层为近现代堆积;第2A-6A层为城内堆积;第2B-6B层为叠压城墙的晚期堆积。第6层以下为城墙堆积,又可细分为23层,每一层厚度相当,质地较硬,没有夯筑的痕迹。此外,在子城墙缺口处布了一条探沟,了解子城城门结构。经过发掘表面,淹城子城城墙为平地堆筑,未经夯筑,其方法与同时期土墩墓的营造方式相同,当为江南地区先民因地制宜的一种特殊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