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属应国。 春秋相继属郑、晋、楚所辖。 秦代西部属城父县(今宝丰县),东部属襄城县和昆阳县(今叶县)。 南北朝时分属高阳县(今卫东区)和龙山县(今宝丰县)。 北周设雉阳县。 隋改雉阳县为湛水县,后改为犨城县。 唐武德四年(621)改设滍阳县。 贞观九年(635)废滍阳县为镇,属鲁山县。 后又设县,为武兴县、中兴县、龙兴县至五代。 北宋熙宁四年(1071)废龙兴县,并入鲁山县。 元佑四年(1089)复龙兴县。 宣和二年(1120)改龙兴县为宝丰县。 元代废郏、宝二县,并入梁县。 明成化十一年(1475)复宝丰县。 1949年分属宝丰县第六区、叶县第八区。 1957年属平顶山市直辖。 1969年设立新华区。 1970年与卫东区合并成立平顶山市中心区。 1977年复设新华区,仍属平顶山市。 |
夏禹定九州,属豫州。 商、周属应侯国。 春秋时楚灭应国置叶邑(今叶县叶邑镇),属之,后期属昆阳邑。 秦属昆阳县。 两汉属颍川郡。 三国属魏,隶颍川郡。 西晋属颍川郡,泰始二年(266)改属襄城郡。 东晋咸泰二年(336)复属颍川郡。 北魏太和元年(477)属高阳县。 北齐废昆阳县、高阳县,设汝坟县。 唐贞观元年(627)属叶县。 1957年属平顶山市直辖。 1969年设立卫东区。 1970年与新华区合并为中心区。 1977年复设卫东区。 |
夏商属豫州,东周属王畿之地。 春秋先后属郑、楚、韩、魏、秦。 秦置梁县。 汉晋沿袭。 隋、唐、北魏置符垒县。 宋、金、元时期境区变属龙山、龙兴、梁县、鲁山、汝州、宝丰等县管辖。 明成化十一年(1475)由汝州划出归宝丰,属永宁乡。 清康熙年间属汝州余屯里大营镇。 1912年分属宝丰县大营镇和鲁山县鲁北乡。 1935年划归宝丰县第三区。 1947年属宝丰县第二区。 1956年属大营中心乡。 1960年撤宝丰县,属平顶山市。 1960年属韩庄矿区城市人民公社。 1961年属宝丰县,将韩庄、南顾庄2个公社共12个大队划属平顶山市。 1971年析鲁山县11个大队成立五七公社,与梁洼、韩庄、高庄、大庄4个国营煤矿共同设立平顶山市西区。 1973年撤销西区,五七公社属平顶山市郊区,余区域合并设立韩梁街道属平顶山市新华区。 1977年复西区。 1979年再撤。 1982年复设西区。 1997年撤西区,设立石龙区。 |
西周属应国。 春秋属楚。 战国属韩。 秦分属颍川郡之昆阳县、城父县。 西汉时改城父县为父城县,西部属之,东部仍属昆阳县。 三国时属曹魏。 西晋泰始二年(266)分属襄城郡、南阳郡。 南北朝中期属北魏。 北魏太和元年(477)置高阳县。 太和二十一年(497)置河山县。 隋大业初年(605)废河山县,置犨城县。 唐贞观元年(627)犨城县并入鲁山县,分属鲁山县(后归龙兴县)、汝坟县。 大历五年(770)汝坟县并入叶县。 宋元时龙兴县两兴两废,今境西部先后归龙兴县、宝丰县、梁县。 明成化十一年(1475)分属宝丰县、叶县。 20世纪50年代中期,随着平顶山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平顶山市的建立,陆续从叶县、宝丰县、襄城县、郏县析出部分乡村划归平顶山市直辖。 1961年设北渡区。 1962年北渡区改为郊区。 1970年、1971年分两次将郏县、襄城、叶县部分大队、宝丰县闹店公社龙门口大队,宝丰县薛庄公社大部划入郊区。 1984年宝丰县曹镇乡划入郊区。 1993年郊区由纯农业区变更为城区,将原郊区的东高皇乡划入卫东区,焦店乡(姚孟村除外)和薛庄乡划入新华区,原卫东区的马庄街道、新华区的南环路街道和姚孟街道、马庄、李乡宦、叶刘、芦铁庄4村划入郊区。 1994年平顶山市郊区更名为湛河区。 |
夏、商为豫州地。 周属应侯国。 春秋属楚。 战国分为叶邑、舞阳邑(治今叶县龙泉乡古城)、卷邑(治今保安古城村)、昆阳邑(治今叶县城),始属楚,后属魏、韩。 秦昭襄王十五年(前292)归秦。 西汉置叶县(治今叶邑镇旧县村)、昆阳(治今叶县城)、红阳(治今叶邑镇东、澧河南同心寨村)三县,叶县、红阳县属南阳郡,昆阳属颍川郡。 三国时叶县、昆阳均属魏。 西晋叶县属南阳国,昆阳属颍川郡。 东晋叶县属南阳郡,昆阳属颍川郡。 北魏属襄州南安郡。 孝昌二年(526)于叶地置襄州。 东魏叶县属南安郡。 武定六年(548)南安郡改为定南郡,叶县属之。 北齐属襄州,又于叶境置汝坟县(治今龚店乡汝坟店村),并以汝坟置汉广郡。 公元557年北周灭齐,属南襄城郡,改定南郡为定南县(治今叶县保安镇古城村)。 隋始称澧水县,后复名叶县。 大业初(605)废定南县入叶县,属颍川郡。 唐置叶州。 贞观八年(634)属鲁州(今方城县),后改属许州(今许昌市)。 唐开元、大历年间两次置仙州。 大历四年(769)于叶县境置仙凫县(今叶县保安镇古城村)。 咸通十一年(770)废仙凫县仍归叶县,属汝州。 五代属汝州。 宋属京西北路汝州。 金泰和八年(1208)叶县属南阳路裕州(今方城县)。 元至元三年(1266)并昆阳、舞阳二县入叶县,属南阳府裕州。 明、清属南阳府。 1913年属豫南道。 1914年改属汝阳道。 1932年属河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 1949年属许昌专区。 1970年属许昌地区。 1983年属平顶山市。 |
夏帝孔甲时为刘累邑。 西周初,周公封此地为鲁。 后今境东南属应侯国。 春秋初属郑,后属楚。 战国属楚。 秦属颍川郡、三川郡。 西汉置鲁阳县,属南阳郡。 东汉因之。 三国属魏。 晋属南阳国。 南北朝宋永初属南阳郡。 北魏太和十一年(487)改山北县。 太和十八年(494)为荆州治。 十九年(495)属广州。 二十二年(498)复置鲁阳郡。 永安年间属广州。 西魏属鲁州。 北周改置鲁山县。 隋称鲁县。 隋炀帝末年名鲁山县,属襄城郡。 唐武德四年(621)属鲁州。 贞观元年(627)属汝州。 八年(635)属河南道汝州。 五代因之。 宋属京西路汝州。 金属南京路汝州。 元属南阳府汝州。 明属河南布政司汝州。 清属河南省汝州。 1912年属豫西道。 1914年属河洛道。 1927年道废,直属河南省。 1932年属河南省第五行政督察区。 1948年属豫西行政区。 1949年属许昌专区。 1969年属许昌地区。 1983年属平顶山市。 |
周康王时期(公元前1004~公元前967)称“夹”,为成周(雒邑)畿内地。 春秋名郏邑,先属郑,后属楚。 战国初属晋,后归韩。 秦置郏县,隶颍川郡。 东汉建武六年(30),废郏县并入父城县。 建安中(196~219)复置郏县,属汝城郡。 西晋隶襄城郡。 东晋十六国,先后隶前赵、后赵和东晋。 北魏太和十七年(493),改郏县为龙山县,隶顺阳郡。 隋开皇初,改龙山县为汝南县。 开皇十八年(598),改汝南县为辅城县。 大业四年(608),改辅城县为郏城县。 蒙古至元三年(1266年),废郏城县为黄渠镇,入梁县。 元大德八年(1304年),复置郏县,隶汝州。 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改隶汝州直隶州。 清代沿明制。 民国初,先后属河陕汝道、豫西道、河洛道。 民国16年(1927),改隶豫西行政区。 民国21年(1932),改隶第五行政督察区。 民国33年(1944)5月,日军占领郏县。 民国34年(1945)7月,河南人民抗日军第六支队收复禹郏交界地区,在禹郏交界带置禹郏县,县治曹沟村,同年10月撤销。 新中国成立初,先后属豫陕鄂边区第五专区、豫西区第五区。 1949年3月,改隶许昌专区。 1986年3月,改属平顶山市。 |
春秋时周王赐予古帝柏皇(盘古)后裔封地(今尹集镇谢古洞一带),称柏国。 战国属韩,称合伯(一作膊)。 秦属陈郡(今淮阳县)。 汉高祖四年(前203)北部属西平县,南部为無阴邑。 三国时分属汝南郡西平县、南阳郡無阴县。 永嘉五年(311)属后赵。 咸和二年(327)分属后赵新蔡郡(今新蔡县)西平县、东晋南阳郡無阴县。 太元七年(382)属前秦襄城郡(今漯河市)西平县、南阳郡無阴县。 北魏天安元年(466)属西舞阳县。 明永乐五年(487)属南齐,后复入北魏。 梁晋通六年(525)西舞阳县归梁。 东魏兴和二年(540)西舞阳县由梁归东魏,属广州(今鲁山县)定陵郡(今舞阳县)。 后改称临舞县,属期城郡(今泌阳县)。 北齐沿习未变。 隋开皇初年属淮安郡(今泌阳县)。 大业八年(612)属北舞县(今舞阳县),隶颖川郡(今许昌市)。 唐武德四年(621)属道州(今郾城县)。 贞观元年(627)改属许州(今许昌市),不久县废。 开元四年(716)复置舞阳县,属仙州(今叶县)。 1954年原西平县的张营村东头划入舞阳县。 1973年成立舞阳工区。 1977年设立平顶山市舞钢区。 1979年属许昌地区。 1982年属平顶山市。 1990年舞钢区改为舞钢市,由平顶山市代管。 |
夏、商属豫州。 东周为王畿之地。 春秋时,为戎蛮子国。 鲁哀公四年(前491)为楚梁邑。 战国前期属郑,前375年先属韩,后属魏。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始置梁县,属三川郡。 汉、西晋属司隶部河南郡。 317年属东晋,后属前赵。 329年属冉魏,改梁县为南汝原县。 365年属前燕,隶河南郡。 369年属前秦,隶豫州。 394年属后秦。 417年属东晋。 北魏孝昌二年(526)置汝北郡,隶北荆州。 北齐改南汝原县为汝原县。 东魏武定八年(550)改汝北郡为汝阴郡。 北周建德六年(577)将汝阴郡改为和州,属南襄城郡。 隋开皇四年(584)改和州为伊州。 大业初年置承休县,二年(606)改伊州为汝州(今市区),后又改为襄城郡。 唐贞观元年(627)承休县并入梁县,八年(634)改襄城郡为汝州。 先天二年(712)置临汝县。 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汝州隶防御使司。 后周显德三年(956)改临汝县为镇,入梁县。 宋政和四年(1114)升为陆海军节度,隶京西北路。 金代复为汝州,隶河南路。 八年改隶南阳府。 明洪武初(1368)撤梁县入汝州,仍隶南阳府。 成化十二年(1476)汝州由南阳府分出,十二年州东南部析置宝丰县,西南部析置伊阳县(今汝阳),与鲁山、郏县同属汝州。 1912年属河洛道。 1913年改直隶汝州为临汝县。 1944年属豫陕鄂五专区。 1947年属许昌专区。 1954年属洛阳专区。 1986年属平顶山市。 1988年撤销临汝县,设立汝州市(县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