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曾集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2]

曾集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2]

新中国成立初期,属柴集乡。

1955年,成立雷都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更名为和平生产大队。

1962至1987年,更名为雷都生产大队。

1984年乡镇体制改革后,改称雷都村,属曾集镇。

1987年蔡庙设乡后,为蔡庙乡雷都村。

2001年蔡庙乡并入曾集镇后,为曾集镇雷都村。

2005年雷都村和梀树村合并后,仍称雷都村至今。

1955年,成立红旗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后,称红旗生产大队。

1962年后,改称蔡庙生产大队,属柴集公社。

1984年乡镇体制改革后,改称蔡庙村,属曾集镇。

1987年蔡庙设乡后,称蔡庙乡蔡庙村。

2001年蔡庙乡并入曾集镇后,称曾集镇蔡庙村。

2005年蔡庙、白塚合村并组后,仍称蔡庙村至今。

1955年,成立罗桥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为罗桥生产大队。

20世纪70年代之前,一直属拾回桥人民公社或拾回桥区(镇)管辖。

1984年行政体制改革和金鸡水库修建后,改称为金鸡村,属曾集镇管辖至今。

1955年,成立赵集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人民公社时期至20世纪80年代初期,称赵集生产大队。

1985年乡镇体制改革后,更名为陈闸村至今,属曾集镇。

新中国成立初期,该地片属荆门县柴刘区、荆门县第八区所辖的雷巷乡。

1955年分别为新易、团结两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勤俭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部分。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后,分别为团结大队、新易大队和勤俭大队三队,后合并为团结生产大队。

历属曾集人民公社雷巷乡、曾集区雷巷人民公社(管理区)管辖。

1966年,原勤俭生产大队三队从团结生产大队分出,重新合并到勤俭生产大队。

1984年乡镇体制改革后,更名为团结村,属曾集区(镇)至今。

新中国成立初期,历属荆门县柴刘区、荆门县第八区所辖雷巷乡。

1956年,成立雷巷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人民公社化以后,称为雷巷生产大队,历属后港人民公社许岗乡、曾集区许岗人民公社和曾集镇所辖。

1985年乡镇体制改革后,改称雷巷村。

2005年8月合村并组,勤俭村、天湖村并入雷巷村,仍称雷巷村至今。

新中国成立初期,属荆门县柴刘区、荆门县第八区所辖乡村。

1956年,成立金星农业生产合作社。

后因修建杨场水库,便于管理,分为金星、马垱两个合作社,其中马垱合作社划归拾回桥区管辖。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以后,金星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金星大队,历属曾集人民公社。

曾集区(镇)管辖。

1985年乡镇体制改革后,改称肖堰村至今。

新中国成立初期,历属荆门县柴刘区、荆门县第八区所辖雷巷乡管辖。

1955年合作社时期,分别为王桥、青松两个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后,合并为曾集人民公社青桥生产大队,1965年,三干渠通水后修建了周坪水库,库区改变了地貌地形和道路,淹没了标志性建筑王桥,将一个大队分隔为两个部分,遂重新分为两个大队,将原青松大队更名为杨林大队,原王桥大队更名为周坪大队。

1984年乡镇体制改革后,为曾集区(镇))杨林、周坪村。

2005年合村并组后,两村合并为曾集镇青桥村至今。

新中国成立成立初期,历属荆门县柴刘区、荆门县第八区所辖雷巷乡。

1956年,成立六塚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后,称为曾集人民公社雷巷乡六冢生产大队。

1984年乡镇体制改革后,为曾集区雷巷乡六塚村。

1987年,为蔡庙乡雷巷管理区六塚村。

2001年,蔡庙乡并入曾集镇后,为曾集镇六冢村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