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沙洋县 > 曾集镇

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曾集镇

[移动版]
沙洋纪山寺
地名:曾集镇隶属沙洋县
区划代码:420822112代码前6位:420822
行政区域:湖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行政级别:镇车牌代码:鄂H
长途区号:0724 邮政编码:448000
辖区面积:约222.2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4.64万人
人口密度:约209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2个社区、22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古椿社区~001镇中心区
“古椿”指居民委员会所在地原有一棵直径约2.5米的古椿树。社区居委会以此得名。1986年,曾集镇将镇区及附近的5个村民小组组合成立金桥村。1994年,…[详细]
金桥社区~002镇乡结合区
1987年设蔡庙乡后,为了集镇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在蔡庙集镇设立居委会。因穿越蔡庙集镇的三干渠上有一座桥,原名高桥,设蔡庙乡后,为了表达兴旺发达的愿景…[详细]
烟庙村~200村庄
“烟庙”指原烟家庙地片。新中国成立初期,属荆门县柴刘区、荆门县第八区所辖。1955年,成立李坪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后,称为李坪生产大…[详细]
民主村~201镇乡结合区
1956年合作化时期,曾命名为“民主农业生产合作社”。“民主村”以此得名。“民主”指人民当家做主。民国时期,称构冢村。新中国成立初期,历属荆门县柴刘区…[详细]
曾集村~202镇乡结合区
1970年,原郑嘴大队一队、二队、五队、六队、七队合并,更名为曾集大队。2005年,与原甲堰大队1队、2队、三队、四队、5队、6队、7队、八队合并,更…[详细]
范店村~203村庄
“范店”原指以范姓居民为主的农村小集市,现指范店村。1956年,成立范店农业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至20世纪80年代初,称范店生产大队。历属…[详细]
孙店村~204村庄
新中国成立初期,属荆门县柴刘区、荆门县第八区所辖乡村。1955年,分别为潘集、范集、孙店3个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以后,分别为后港人民公…[详细]
龚庙村~205镇乡结合区
原住居民多为龚姓,且在此地建有家庙,俗称龚庙,龚庙村以此得名。“龚庙”指龚氏家庙。现指村委会所在地片。1956年,成立春秋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人…[详细]
太山村~206村庄
境内主要山地称太山。“太山”与“泰山”发音相近,比喻平安稳重之意。新中国成立初期,该地片属荆门县柴刘区、荆门县第八区所辖的张场乡。1955年为前进农业…[详细]
万里村~207村庄
1956年,为万里高级农业合作社。现万里村以此得名。“万里”为1956年合作化时期合作社名称,后港区张场乡辖万里、长征、前进3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以…[详细]
曾巷村~208镇乡结合区
元朝末期(1350年),江西吉安曾姓居民迁此聚居,形成居民点,始称曾家巷。新中国成立初期,属柴刘区张场乡。1955年合作化时期,成立长征高级农业生产合…[详细]
张港村~209村庄
原张场大队的一条港沟俗称张港,张港村以此得名。新中国成立初期,属荆门县柴刘区、荆门县第八区所辖张场乡。1955年,成立张场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成…[详细]
柴集村~210镇乡结合区
新中国成立初期,属柴集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为柴集大队。1964年,分为刘祠、柴集两个大队,1968年下半年重新合并为柴集大队。1984年区、…[详细]
官集村~211村庄
明末清初,因官姓家族迁此聚居并兴集立市而得名官集。村委会位于官集,故名官集村村民委员会。新中国成立初期,官集属枣店乡。1955年,成立官集农业生产合作…[详细]
张池村~212村庄
该地片曾因张姓居民开挖的一口池塘出名,故名张池,张池村以此得名。新中国成立初期,属荆门县柴刘区、荆门县第八区所辖柴集乡。1955年,成立五七和五四两个…[详细]
雷都村~213镇乡结合区
因该地以雷都庙为地名,村委会也以此命名。据清末年间,此地有一家庙,有一道士在此做法,突然电闪雷鸣,风雨大作,族人觉得此庙建在一土冢处,有违天义,便连夜…[详细]
蔡庙村~214镇乡结合区
村委会位于蔡氏宗庙旧址居民点,故名蔡庙村村民委员会。1955年,成立红旗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后,称红旗生产大队。1962年后,改称蔡…[详细]
金鸡村~215村庄
“金鸡”取自金鸡塚中的金鸡二字。指所在地片的一座古墓塚(属性不详),传说古时曾有金鸡在此报晓、鸣唱,保佑百姓年丰人旺,老百姓便将此墓塚称为“金鸡塚”。…[详细]
陈闸村~216村庄
以地物标志和居民姓氏综合命名。居民多为陈姓,漳河水库干渠在此建有水闸,以附近居民姓氏命名为陈闸。陈闸村以此得名。“陈闸”指以陈姓居民为主、靠近水闸的地…[详细]
团结村~217村庄
成立人民公社时,将3个大队合并为1个大队,故名团结大队。“团结”指相互融合,同心协力之意。新中国成立初期,该地片属荆门县柴刘区、荆门县第八区所辖的雷巷…[详细]
雷巷村~218村庄
新中国成立初期,历属荆门县柴刘区、荆门县第八区所辖雷巷乡。1956年,成立雷巷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以后,称为雷巷生产大队,历属后港…[详细]
肖堰村~219村庄
新中国成立初期,属荆门县柴刘区、荆门县第八区所辖乡村。1956年,成立金星农业生产合作社。后因修建杨场水库,便于管理,分为金星、马垱两个合作社,其中马…[详细]
青桥村~220村庄
辖区曾有一片青松林与一座木桥很有名,故名青桥村。新中国成立初期,历属荆门县柴刘区、荆门县第八区所辖雷巷乡管辖。1955年合作社时期,分别为王桥、青松两…[详细]
六冢村~221村庄
境内有6个圆塔形塚子相连,塚子高4米,直径大约12米,呈南北直线相连,老百姓称之为“六冢”。新中国成立成立初期,历属荆门县柴刘区、荆门县第八区所辖雷巷…[详细]

地名由来:

原住居民多为曾姓,清未形成集镇,故名曾集。曾集镇以此得名。

荣誉排行:

2023年8月,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发布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名单,曾集镇(油菜)榜上有名。

2023年6月,曾集镇被纳入2022年度湖北省乡村振兴示范乡镇创建名单。

2021年2月,湖北省环境保护委员会命名曾集镇为2020年度湖北省省级生态乡镇

2020年8月,曾集镇被湖北省交通运输厅评为2019年度湖北省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命名曾集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19年7月,曾集镇入选2019年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

基本介绍:

曾集镇下辖37个村,2个居委会。国土面积222.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258.9公顷,人口总数51342人,其中农业人口47507人,人口出生率为5.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8‰。

全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43900万元,比2000年增长7%,其中农业13158万元,林业48万元,畜牧业4701万元,渔业3506万元。主要农产品产量为:粮食总产71455吨;油料9786吨;生猪出栏32976头,存栏9986头;家禽出笼40.12万只,存栏26.74万只,水产品产量5100吨,桃子产量1190吨。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在早蜜桃、莲子、花生、猪、鸡、兔六大特色产业基础上,实现荒山造林、

+查看详细曾集镇概况>>

历史沿革:

清朝后期,始有曾姓居民在此聚居、经商,逐渐形成集场,称曾集。

1868年(清同治七年),荆门编为12村,59里,曾集与柴家集、腊树庙属羔观村。

1914年,曾集属荆门县第七区。

1930年,荆门县分东、南、西、北4乡,曾集属南乡。

随后荆门县改为10个区,曾集属第七区。

1939年,曾集属荆门县第三区。

1940年,日军入侵,曾集属拾回桥区。

1948年,曾集属森万区署。

1949年2月,荆门县人民政府成立,曾集

+查看详细曾集镇历史沿革>>


以下地名与曾集镇面积相当:

曾集镇相关名人

到曾集镇必去著名景点

曾集镇特产与美食
曾集镇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