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白崖乡 | 隶属:西吉县 |
区划代码:640422214 | 代码前6位:640422 |
行政区域:宁夏回族自治区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行政级别:乡 | 车牌代码:宁D |
长途区号:0954 | 邮政编码:756000 |
辖区面积:约00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5900人 |
下辖地区:11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白崖村 | ~200 | 乡中心区 | 因位于峡谷地带,南北为陡坡悬崖,且山岩里有白色,故名白崖。…[详细] |
阳洼村 | ~201 | 村庄 | 原属海原县,1942年划归白崖乡,1949年属白崖区,1958年成立生产大队,1985年为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
旧堡村 | ~202 | 村庄 | 原属海原县,1942年划归白崖乡,1949年属白崖区,1958年成立生产大队,1985年为村民委员会,地名沿用至今。…[详细] |
泉沟垴村 | ~203 | 村庄 | 原属海原县,1942年划归白崖乡,1949年属白崖区,1958年属鹞子川大队,1981年成立泉沟垴大队,1985年为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
库坊沟村 | ~204 | 村庄 | 库坊沟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小坡村 | ~205 | 村庄 | 清同治年间,有徐姓,故名。原属海原县,1942年划归白崖乡,1949年属白崖区,1958年成立生产大队,1985年改为村民委员会,历史沿用至今。…[详细] |
红套村 | ~207 | 村庄 | 原属海原县,1942年划归白崖乡,1949年属白崖区,1958年成立生产大队,1985年为村民委员会,1987年分出余套村,地名沿用。…[详细] |
余套村 | ~208 | 村庄 | 原属海原县,1942年划归白崖乡,1949年属白崖区,1958年成立红套生产大队,1985年改为红套村民委员会,1987年分设余套村村民委员会,历史沿…[详细] |
黑窑洞村 | ~210 | 村庄 | 原属海原县,1942年划归白崖乡,1949年属白崖区,1958年成立生产大队,1985年为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
斜路洼村 | ~213 | 村庄 | 原属海原县,1942年划归白崖乡,1949年属白崖区,1958年成立生产大队,1985年为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
鹞子川村 | ~214 | 村庄 | 原属海原县,1942年划归西吉县白崖乡,1949年属白崖区二乡(鹞子川),1958年为鹞子川大队属白崖公社,1982年划归下堡公社,1985年为村民委…[详细] |
地名由来:
白崖乡因山崖土石呈白色而得名。
荣誉排行: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白崖乡人口数量为.59万人,位列西吉县各乡镇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6位。
基本介绍:
现辖15个行政村,7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613户,总人口17073人,其中劳动力10502人;全乡耕地面积为96800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36911.4亩,种植业以小麦、马铃薯、油料(胡麻)为主,小秋杂粮及豌豆为辅。农作物计划总播种面积96800亩,其中夏粮播种面积14000亩(冬小麦7000亩、春小麦2000亩,豌豆5000亩);秋粮播种面积62800亩(马铃薯种植60000亩,小秋杂粮2800亩);油料10000亩;饲草10000亩,其中紫花苜蓿留床面积8000多亩。畜牧业方面:暖棚建设370座,饲草“三贮一化”100户,大家畜存栏6082头,其中牛存栏4027头,羊只存栏8117只。新
历史沿革:
北宋时,设寺子岔堡,属怀德军。
民国时,设白崖乡公所,属固原县。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划归西吉县。
1949年10月,设白崖区,辖偏城、鹞川、小坡、白崖、旧堡、陶堡、沙沟、姚庄、大庄9个乡。
1956年9月,小坡乡被撤销,并入白崖乡,仍属白崖区。
1958年10月,撤销区乡建制,由白崖、旧堡、鹞川、沙沟、陶堡合建白崖公社。
1961年5月,沙沟、陶堡划出设立沙沟公社。
1981年6月,鹞川、下堡划出设立
区划:宁夏·固原市·西吉县·白崖乡 |
闂佺ǹ绻愰崢鏍姳椤掑嫬绠i柟瀛樼矋缁拷 闂佽壈椴稿濠氭焾閹绢喖妫橀柣鐔稿绾偓 闂佺ǹ绻愮粔鐑芥儗濡や胶鐝堕柣妤€鐗婇~锟� 缂傚倸鍟崹褰掓偟椤栫偛瑙﹂柛顐g矌缁嬶拷 闂佺懓鐡ㄩ崹濂搞€呴敂鐣岀懝婵炴垶顕ч敓锟� |
闂佽壈椴稿濠氭焾閹绢喖绠i柟瀛樼矋缁箓鏌ㄥ☉铏 QQ闂佹寧鍐婚幏锟�264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