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相传宋朝,柴王南征时曾于此下马憩息,得名下马埠,以此名称前两字命名,又因原村委会驻地于此,故得名下马村村民委员会。1949年废除保甲制,属下马乡;1952年为下马、庞桥两初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为下马、庞桥两个大队,隶属朱马人民公社;后划建农科大队;1966年属朝阳公社;1971年复属朱马公社;1981年农科大队更名朱马农科大队;1983年12月体制改革,公社改乡,大队改村,置朱马乡,改置下马……。 |
下马村在解放以前村内有一条约定俗成的规矩,所有人骑马进入本村都必须下马走着,故以后起名为下马村,并沿用至今。土改时期属良恭区韩院乡。合作化时期同腾家山一起建成繁荣高级社,1962年公社化后为下马家大队,197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成立下马村村民委员会,1984年正式命名为下马村村民委员会,其名称一直沿用至今。下马村……。 |
因相传古代商人经过此地,山路陡峭,须下马而行,故称下马。1958年设下马大队。1983年改称下马村民委员会至今。下马村……。 |
因马姓人氏在此聚居,故名。1949后年属天水县海池乡;1958年公社化后,改称下马大队,属天水公社华岐管理区;1961年,划归海池公社;1983年,公社改乡,成立下马村,并设立村民委员会,属华岐乡,名称沿用至今。下马村……。 |
1949年,设西阳、中营两乡,属安国区管辖,1958年属东风公社,1961年成立西阳公社设下马大队,1983年人民公社改乡时成立下马村委会,1984年改设西阳回族乡下马村村民委员会,2002年8月平凉市撤市设区成立崆峒区人民政府,随之更名为平凉市崆峒区西阳回族乡下马村村民委员会。下马村……。 |
夏李乡下马村位于夏李乡政府东4公里处,下马村辖区一个自然村,四个村民小组,256户918人。总耕地面积1357亩。全村现有党员24人。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花生、大豆。建有标准化卫生室一个,专业医生1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新建自来水井1个,文化广场1个。下一步工作打算:1、稳步推进集体经济发展,2、村两委继续增强两委班子成员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 |
传武王伐纣时,屯兵修武路过这里,在此下马休息,遂得名下马村。后经考证,在上马村南街东头路南有一石雕马,由此得名石马村。后按北为上,南为下的习俗,以地理方位得名下马村。1949年始置下马村村公所,属修武县三区管辖。1952年划归焦作矿区马村乡。1952年至1956年,先后成立下马村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和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焦作矿区马村乡。1956年属马村区马村镇。1957年属焦作市郊区上刘庄乡。19……。 |
下马村是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莲塘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31021108232。 |
下马村(Xiama Cun)村域位于光明乡北部,东与楼下村毗邻,南邻光明村,西接沙泉村,北与常宁庙前镇接壤,村部设于下马村2组,距乡政府12公里。辖下陆江、下马石、龙日田、塘背、邓家冲、大圳下、三担冲7个自然村共13个村民小组。2011年末,全村342户1448人,面积5.0平方公里。以劳务经济为主,2011年全村50%的人在外务工,劳务总收入为620万元。2011年末,耕地面积831亩,人均耕地……。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属詹圩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桥头乡辖地。1950年废除保甲制属晨光村管辖。1954年属詹圩乡管辖。1955年属晨光初级社转为高级社管辖。1958年建立詹圩公社下马大队。1967年将东观大队并入下马大队为前进大队。1969年改为下马大队管辖。1972年改为詹圩公社管辖。1984年撤社建乡属詹圩乡下马村民委员会。1996年撤乡建镇属詹圩镇下马村民委员会,至今。下马村……。 |
下马村是辽宁省抚顺市抚顺县上马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210421105209。 |
下马村是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高坎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210112014220。 |
下马村是辽宁省锦州市凌海市谢屯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210781217202。 |
下马村位于王范乡西北方向,位于王范乡与冯村乡、上郭乡的交界处,交通便利。全村共有 8100亩土地,6990耕地,自然环境优越,水利资源丰富,经济状况较好。下马村是全乡的第二大村,全村共有11个居民组,2652口人,56名党员。近年来,下马村两委班子,认真贯彻实施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千方百计增加人民收入,结合乡党委提出的“12345”工程,以 “调整产业结构,增加人民收入,为……。 |
下马村属黄河小浪底水库建设移民后靠村,全村共6个居民组,224户,743口人,耕地面积760亩,其中水浇地318亩,2011年人均纯收入1358元,支部村委共4人,党员11人。近年来,我村在发展困难大、耕地资源少、人均收入低的状况下,不等不靠,村支部、村委班子努力在寻求突破发展瓶颈上下功夫,结合实际着力推进新型农业产业建设,目前全村发展核桃经济林660亩,香菇20万袋,养殖方面主要有规模养殖户9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