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张家砭镇 | 隶属:绥德县 |
区划代码:610826113 | 代码前6位:610826 |
行政区域:陕西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陕K |
长途区号:0912 | 邮政编码:719000 |
辖区面积:约99.83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7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张家砭村 | ~200 | 镇中心区 | 取姓张的住户住在大理河的石砭上之意。1958年组建取名张家砭大队,1984年更名为张家砭村委会,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
井芦德村 | ~202 | 村庄 | 2016年井畔村和芦家硷村合并成立井芦德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
卜家湾村 | ~204 | 村庄 | 卜姓住在湾沟里,故得名卜家湾。1958年组建取名卜家湾大队,1984年更名为卜家湾村委会,2016年折家硷村委会并入卜家湾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
五里湾村 | ~206 | 镇乡结合区 | 因该村建在距县城5华里的大湾里,故取名五里湾村。…[详细] |
柳家庄村 | ~207 | 村庄 | 因村内有百年柳树,故得名柳家庄。1958年组建取名柳家庄大队,1984年更名为柳家庄村委会,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
黄家沟村 | ~209 | 村庄 | 因黄姓始居山沟得名。1958年取名黄家沟大队,1984年改为黄家沟村委会,沿用至今。…[详细] |
砚池高村 | ~213 | 村庄 | 2016年砚池一坬村、砚池二坬村、砚池三坬村和高家硷村合并成为砚池高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
米家硷村 | ~214 | 村庄 | 米氏先住在石硷上面,故得名米家硷。1958年组建取名米家硷大队,1984年更名为米家硷村委会,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
王家硷村 | ~215 | 村庄 | 王氏先住在石硷上面,故得名王家硷。1958年组建取名王家硷大队,1984年更名为王家硷村委会,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
郝家桥村 | ~216 | 村庄 | 传说村中大路上有一座古桥,住户姓郝,故得名郝家桥村。…[详细] |
马家洼村 | ~219 | 村庄 | 以马姓居住于山洼得名。1958年组建取名马家洼大队,1984年更名为马家洼村委会,2016年与蒲家圪崂村、木家楼村合并为马家洼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
平安新村 | ~222 | 村庄 | 2016年麻家沟村、问沟村和玉家沟村合并成立平安新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
丁家沟村 | ~223 | 镇乡结合区 | 因丁氏居住在山沟里,故得名丁家沟。1958年组建取名丁家沟大队,1984年更名为丁家沟村委会。…[详细] |
十里铺村 | ~224 | 村庄 | 十里铺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清水沟村 | ~226 | 村庄 | 清水沟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甜水村 | ~227 | 村庄 | 2016年王家庄村和高石角村合并成立甜水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
白雁村 | ~229 | 村庄 | 2016年落雁砭村和白家湾村合并成立白雁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
地名由来:
因早年有张姓人家居大理河北岸此砭而得名。
基本介绍:
绥德县张家砭镇位于城西二公里处,辖区三十一个行政村,面积九十九点八三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311人(2006年初),流动人口5800多人。地理位置优越,无定河、大理河沿岸村落集中,307、210国道沿线人口稠密。陕北地区最大的铁路枢纽站—绥德火车站,坐落在我乡十里铺、丁家沟两村之间,交通十分便利。
教育资源丰富。著名的绥德中学坐落在我乡张家砭村,吸引了大批外来学子和家长来此求学、谋生。榆林市卫生学校和乡办中学同在五里湾村,隔路相对。电大绥德分校在我乡清水沟村,全县唯一农业职业中学在我乡十里铺村,白家湾村内的瑞华中学,更是私立学校中的佼佼者。
人文景观多样化。绥德城周围最大的
荣誉排行:
2021年11月,张家砭镇入选陕西省乡村振兴示范镇。
2015年12月,陕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张家砭镇为2015年度陕西省省级卫生乡镇。
历史沿革:
民国十七年(1928年),属绥德县中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秋,实行保甲制,属中山镇联保。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实行区、乡、村行政建制,属沙滩坪区。
1949年10月,属张家砭区。
1961年7月,成立张家砭公社,辖32个生产大队。
1984年7月,改设为张家砭乡。
2015年6月28日,陕西省调整乡镇行政区划,撤销张家砭乡,设立张家砭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