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陕西省 > 榆林市 > 子洲县 > 马岔镇

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马岔镇

[移动版]
地名:马岔镇隶属子洲县
区划代码:610831111代码前6位:610831
行政区域:陕西省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行政级别:镇车牌代码:陕K
长途区号:0912 邮政编码:719000
下辖地区:21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马岔村~200镇中心区
1958年8月,实行公社化,以驻地名称命名马家沟岔生产大队;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实行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实行…[详细]
罗卜渠村~202村庄
1958年8月,实行公社化,以驻地名称命名萝卜渠队;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实行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实行政社分开…[详细]
马石畔村~205村庄
1958年8月,实行公社化,以驻地名称命名马石畔生产大队;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实行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实行政…[详细]
教场村~207村庄
教场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小寨村~210村庄
1958年8月,实行公社化,以驻地名称命名小寨生产大队;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实行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实行政社…[详细]
龙家沟村~211村庄
1958年8月,实行公社化,以驻地名称命名龙家沟生产大队;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实行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实行政…[详细]
牛家沟村~214村庄
1958年8月,实行公社化,设立牛家沟生产大队;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实行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实行政社分开,恢…[详细]
冯渠村~215村庄
1958年8月,实行公社化,以驻地名称命名冯家渠生产大队;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实行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实行政…[详细]
大堡岔村~216村庄
1958年8月,实行公社化,以驻地名称命名大堡岔生产大队;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实行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实行政…[详细]
续家湾村~218村庄
1958年8月,实行公社化,以驻地名称命名续家湾生产大队;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实行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实行政…[详细]
师家坪村~221村庄
1958年8月,实行公社化,以驻地名称命名生产大队;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实行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实行政社分开…[详细]
吴家岔村~222村庄
吴家岔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槐树岔村~223镇中心区
1958年8月,实行公社化,以驻地名称命名槐树岔生产大队;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实行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实行政…[详细]
芹元村~224村庄
1958年8月,实行公社化,以驻地名称命名芹园村生产大队;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实行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实行政…[详细]
西沟村~225村庄
1958年8月,实行公社化,以驻地名称命名西沟生产大队;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实行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实行政社…[详细]
黄柏沟村~226村庄
1958年8月,实行公社化,以驻地名称命名黄柏沟村生产大队;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实行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实行…[详细]
张石畔村~230村庄
1958年8月,实行公社化,以驻地名称命名张石畔生产大队;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实行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实行政…[详细]
好地洼村~234村庄
1958年8月,实行公社化,以驻地名称命名好地坬生产大队;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实行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实行政…[详细]
九河坪村~237村庄
1958年8月,实行公社化,以驻地名称命名酒河坪生产大队;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实行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实行政…[详细]
芦草咀村~241村庄
1958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成生产大队,实行…[详细]
大坪村~244村庄
1958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为生产大队,实行生…[详细]

地名由来:

因乡人民政府驻马家沟岔村而得名。

荣誉排行:

2018年12月,陕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马岔镇为2018年度陕西省省级卫生乡镇

基本介绍:

马岔乡位于子洲县城西40公里处,大理河中游,307国道穿境而过,川道开阔,交通便利。

马岔乡是一个典型的半山区半川区乡,多年以来,由于自然条件相对比较落后,群众生活水平相对偏低。99年,乡党委政府根据实际乡情,一方面大力发展传统产业,使薯、米、豆生产合理化,科技化;另一方面,大力发展长毛免养殖业,目前,全乡共有大型长毛免养殖基地两个,存栏种兔两万余只;其中晨光种免场为全市最大的长毛兔基地,家庭养殖户130户, 存栏一万余只,全乡仅此项年收入就达到320余万元。

近年来,该乡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契机,兴水利、办学校、植树种草、退耕还林。目前,这些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文化旅游:

子洲大兴寺

大兴寺位于子洲县马岔镇马石畔村南的太和山东山脚。总体布局坐西面东,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大兴寺由关帝庙、娘娘庙、佛庙三殿组成。关帝庙为两孔石砌拱形窑洞前带廊建筑,廊两墙

历史沿革:

建县前属米脂、绥德两县。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属子洲县周家碱区。

1952年,属子洲县第八区。

1958年,属周家碱公社。

后随县并入绥德县。

1961年,复县后从周家碱公社划出,成立马岔公社。

1984年,改设为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