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下关乡 | 隶属:灵丘县 |
区划代码:140224212 | 代码前6位:140224 |
行政区域:山西省 |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
行政级别:乡 | 车牌代码:晋B |
长途区号:0352 | 邮政编码:037000 |
辖区面积:约26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4000人 |
人口密度:约15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0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下关村 | ~200 | 乡中心区 | 该村地处下关河北岸,因位于该关下方故取名“下关”。…[详细] |
白水岭村 | ~201 | 村庄 | 原名泉岭,后因我八路军三八年高地下搞地下工作,常把该村与上寨镇串岭混淆,故改名白水岭。…[详细] |
岗河村 | ~202 | 村庄 | 该村地处下关河南,因为村两面山头各有三个土岗,中间夹着一条河,故取名岗河村。…[详细] |
中庄村 | ~203 | 村庄 | 原名中关村是由于在岸底、白水岭的中间而得名,后村庄失去,又重新建立仍居于原址,取名“中庄村”。以政府驻地村庄名称--中庄村而得名。…[详细] |
上关村 | ~204 | 村庄 | 因关口取名,据说以前有“上关至下关,十五里的关”之称,该村位于上方,故取名上关。以所管辖村庄名称--上关村得名。…[详细] |
岸底村 | ~205 | 村庄 | 因该村原坐落于一条河岸边的台地上,后来赶到之南后台居住,地形较高,出入不便,决定搬到台下居住,故取名岸底。…[详细] |
杨庄村 | ~208 | 村庄 | 该村开始建村时叫养家庄,是因人们以养殖业为主,后姓杨的迁居于此,改名为杨家庄。现叫杨庄,因姓氏命名。…[详细] |
铁角台村 | ~213 | 村庄 | 因该村建于铁角沟处的一个台地上,取名铁角台。…[详细] |
谢子坪村 | ~218 | 村庄 | 该村曾开过纸房,故取名纸儿坪,后因谢姓的迁于此地,改为谢子坪。…[详细] |
大高石村 | ~221 | 村庄 | 因该村前有一块巨石,故取名大高石。1949年属下关区,1958年属于下关公社,1961年属下关公社,1984年政社分社后属下关乡,设立大高石村民委员会…[详细] |
地名由来:
明正德《大同府志》卷2《土堡》载:灵丘县有下关顺城寨,为下关最早的文字记载。清光绪《山西通志》载:“铁岭口北之下关镇为最冲,今设厘卡而得名。下关,据传明初建村,古代该地是重要的军事关隘,素有“上关至下关,十五长的关”之称,此村位于该关口之下,故名。
基本介绍:
下关乡位于灵丘县南部山区,南与河北省阜平县接壤,总面积为266平方公里,约占全县面积的十分之一。境内沟壑纵横,群山环绕,大小河流混交成网,最大的下关河从东折向西南,流入河北境内。全乡气候温和,平均海拔为750米,年平均气温为9.9。C。年平均日照为2829.4小时,无霜期为180天,年均降水量为550毫米。全乡辖14个行政村、56个自然村,现有人口2557户,9250口人,乡政府驻下关村。全乡产粮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六村,耕地面积为11205亩,主要农作物有玉米、马铃薯、黍类,生产的大白菜具有少筋、味甜、绵口的特点,是本乡蔬菜种植的传统品种。
辽阔的辖区面积,为林牧业、水产养殖提供了便利条件。目
历史沿革:
1949年成立下关区,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84年成立下关乡,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