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阿克喀什乡 | 隶属:喀什市 |
区划代码:653121210 | 代码前6位:653121 |
行政区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行政级别:乡 | 车牌代码:新Q |
长途区号:0998 | 邮政编码:844000 |
辖区面积:约266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0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阿克喀什村 | ~200 | 乡中心区 | 相传,早年前此地是一片呈白色的盐碱戈壁,戈壁中间有一座较长的堤岸,人们逐步迁来此处开荒造田,开渠引水灌田,居住在长堤两边,故得名。阿克喀什,意为“干枯…[详细] |
墩艾日克村 | ~201 | 村庄 | 昔时,此地地势较高,并有一条水渠,村民居住在水渠两边,故得名。墩艾日克,“墩”意为“高地”,“艾日克”意为“水渠”,合意为“高处水渠”。…[详细] |
阿克艾日克村 | ~202 | 村庄 | 因此地有一条干枯的水渠,故得名。阿克艾日克,意为“干枯的水渠”。…[详细] |
西开尔巴格村 | ~203 | 村庄 | 因该地所产水果十分甜,如吃糖一样甜入人心,故得名。西开尔巴格,意为“甜蜜的果园”。…[详细] |
库勒村 | ~204 | 村庄 | 因此地地势较低,水流入此地形成许多的水池,故得名。库勒,意为:水池。…[详细] |
库木买里斯村 | ~205 | 村庄 | 昔时,此地沙堆较多,故得名。库木买里斯,意为“沙子村”。…[详细] |
兰干村 | ~206 | 村庄 | 兰干,意为驿站村,故名。2017年6月27日根据《关于对喀什市各乡(镇)规模较大行政村拆分的批复》(喀市政函【2017】60号)文件精神,从库木买里斯…[详细] |
巴扎村 | ~207 | 村庄 | 因此村有集市,故得名。巴扎,意为“集市”。…[详细] |
琼布龙村 | ~208 | 村庄 | 此村有两条路相交且生成大的角,故得名。琼布龙,意为“大角、角落之意”。…[详细] |
佰什艾日克村 | ~209 | 村庄 | 佰什艾日克,意为“五个的水渠”,故名。2017年6月27日根据《关于对喀什市各乡(镇)规模较大行政村拆分的批复》(喀市政函【2017】60号)文件精神…[详细] |
地名由来:
相传早年间,此处是一片盐碱戈壁,地表上有一层盐碱呈白色,在戈壁中间有一座较长的堤岸,人们逐渐迁来此处开荒造田,开渠引水,在堤岸两边定居,形成村落,故而得名。阿克喀什,意为“白色堤岸”。
基本介绍:
阿克喀什乡东南隔克孜勒河与伽师县毗邻,西靠英吾斯塘、伯什克然木乡,北和阿图什市接壤,东西最长25公里,南北最宽16公里,总面积266平方公里。乡政府与县直线距离48公里。乡地处克孜勒河冲积平原,海拔1250米左右,地下水位埋藏在3米以内。气候干燥少雨,年平均气温12.3℃,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19.5℃,无霜期221天。土壤以盐土、潮土为主。水源有吐曼河和泉水,流量稳定。
建置沿革新中国成立初隶属阿瓦提区,1953年划归英吾斯塘区,1984年从英吾斯塘人民公社东北角的5个村庄析置为阿克喀什乡。
民族人口 1998年,全乡共计1800户、9007人,其中男4683
历史沿革:
1950年划归疏附县阿瓦提区为第15乡。
1954年改属英吾斯塘区为第10乡。
1958年改属英吾斯塘公社为阿克喀什大队。
1959年改为阿克喀什国营农场,由自治农垦厅投资属垂直领导。
1962年农场撤销后改为阿克喀什公社。
1964年撤销阿克喀什公社,改为阿克喀什大队。
1975年归喀什市辖。
1982年为疏附县英吾斯塘公社阿克喀什大队。
1984年成立阿克喀什乡。
2014年划归喀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