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金沙镇 | 隶属:雷波县 |
区划代码:513437104 | 代码前6位:513437 |
行政区域:四川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川W |
长途区号:0834 | 邮政编码:616550 |
辖区面积:约20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6000人 |
人口密度:30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9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南堰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以原三堰村、南塘村各取一字得名。2020年12月村级建制调整成立南堰社区,沿用至今。…[详细] |
阳光社区 | ~002 | 镇乡结合区 | 此地为易地扶贫搬迁800以上安置点,寓意感恩党的阳光普照,过上美好生活,故名。…[详细] |
丁丁马村 | ~202 | 镇乡结合区 | 彝语,意为土司居住的地方,故名。解放初为三堡大队,文革时称联合大队,1984年更名为丁丁马村。…[详细] |
青海村 | ~204 | 镇乡结合区 | 因境内解放前有一个小海子,得名。以前称为青海大队,1984年更名为青海村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
金沙村 | ~205 | 镇乡结合区 | 因村子地处金沙江北岸得名。以前称金沙大队,1982年土地下户后更名为金沙村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
羿子坝村 | ~208 | 村庄 | 因此地有羿人在大坝居住,故而得名。1980年改名为羿子坝大队,1990年更名为羿子坝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
乌角村 | ~209 | 乡中心区 | 因狮子岩下面有一块形如水牛的石头,其犄角有个小洞,用嘴吹能发出牛的叫声,故而得名。…[详细] |
八合村 | ~210 | 村庄 | 彝语“簸哈”译音,意指此地位于山梁上方,故而得名。…[详细] |
磨石村 | ~213 | 村庄 | 彝语谐音,意为:山林荒坡。原名磨石大队。1984年更名为磨石村民委员会。…[详细] |
地名由来:
因上地位于金沙江旁边。故名。
基本介绍:
金沙镇境域古为西南夷地,商、周及秦国时就有少数民族散居,公元前135年(汉武帝建元六年)在马湖旁的黄琅镇设置螳螂县,汉末改为潜街县(水从街面下潜流而出之意,现黄琅小海子的水从街下潜流而过),隶属于犍为郡,蜀汉建兴三年,改置马湖县,是三国诸葛武侯南征故地,有很多与三国有关的遗存和传说,元、明时代,在今黄琅及周边设马湖府治,清代在今县城处设雷波厅(卫),1914年(民国二年)改厅为县,置雷波县知事公署,1950年8月置雷波县人民政府,隶属四川省乐山专区,1956年从乐山专区划属凉山彝族自治州至今,1960年4月,撤瓦岗县并入雷波县。
金沙镇的设立与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密切相关,其设立工作于2013
历史沿革:
2020年6月1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凉山州调整盐源县等5县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20〕7号):撤销帕哈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金沙镇管辖,金沙镇人民政府驻金堰村对外交通路黄桷堡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