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上海市旅游

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介绍

国歌展示馆(国歌纪念广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诞生于二十世纪30年代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是近代中华民族反抗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战斗号角。《义勇军进行曲》是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曲,国歌纪念广场和国歌展示馆就坐落于《风云儿女》拍摄地——杨浦区荆州路。国歌纪念广场和国歌展示馆是全国首座以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为主题的纪念广场和展示馆,于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建成并对外开放。国歌纪念广场占地2.7万平方米,圆形的开放式广场远看如同一张唱片,广场上设有国歌纪念雕塑以及旗台。国歌展示馆坐落在纪念广场西南侧,总面积1500平方米,由序厅、国歌诞生厅、国歌纪念厅、“我”和国歌厅、国歌震撼厅以及世界各国国歌厅组成。展馆以国歌故事为主线,以爱国主义为基调,以声音效果为重点,以……[详细]
“一·二八”无名英雄纪念碑
  纪念碑位于宝山区张庙街道泗塘二中校园内。1932年1月28日深夜,日军由虹口突袭闸北的中国军队。在全国人民抗日热潮推动下,驻沪十九路军奋起抵抗。日军先后七八次猛攻庙行镇金穆宅、竹园墩和三百亩等地的十九路军军防线。我爱国官兵依屋为营,掘地死守,并多次发动反冲锋。与敌肉捕,直到十九路军总退却前,敌未能前进一步。庙行战役,敌军弃尸七八千具,我军阵亡3000名。淞沪停战后,十九路军军官遗体运往南京,葬于紫金山。上海人民为纪念庙行战役阵亡的3000名十九路军士兵,于1932年底,由各界人士发起募捐,集资24万银元,宝山各界捐地30亩,修建无名英雄纪念墓。至1936年“一·二八事变”4周年公祭时落成。墓内建筑系花岗石砌成,内置象征性的石棺一具,墓碑约高1.5米,墓前有水泥桥,对称旗杆,四周遍栽花草树木,……[详细]
中华印刷展示馆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印刷术的发源地。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及印刷所在我国近代出版印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历次重大斗争中,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涌现出刘华等30多位革命烈士。为振兴民族印刷工业、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上海中华印刷有限公司与商务印书馆上海印刷有限公司联手筹建了中华印刷展示馆。中华印刷展示馆以上海近代印刷发展史为时间主线,以“印刷让文化更灿烂,让世界更文明”为主题,通过上千幅珍贵历史照片和实物,综合介绍了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及印刷所等中国主要出版印刷企业的历史变迁、发展概况及为振兴民族印刷工业,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繁荣我国出版、印刷事业所作的贡献。展馆中关于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工运史及烈士的介绍,是上海工运史的一部分,也是中共上海党史的一部分。中华印刷展示馆由序厅及发展历程……[详细]
费达夫雕像
  费达夫,化名费德甫,上海市人,1925年入党,1926年赴苏联学习,1928年回国,1930年任沪东区工联主任。费达夫1907年诞生于杨树浦韬朋路(今通北路)98号,在家排行第二,很小就与弟弟一起在八埭头读私塾,后考入聂中丞华童公学(今市东中学)求学。他受进步老师的教育,积极参加-,成为学生会领导人。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四所工部局学校的学生组成学生联合会,发表宣言,宣布-,参加全沪学生总会,费达夫积极动员全校90%的学生参加-,到南京路去-,发传单,搞义演活动,历时一个月。1926年,党组织派他去莫斯科中山大学深造,1928年回国后在上海从事工人运动。1930年10月至1931年1月,任沪东区工会联合会主任,经常深入到怡和纱厂等工厂从事工人运动,因叛徒告密,1931年1月17日下午……[详细]
上海书城
  上海书城位于具有百年历史的福州路文化街,是上海十大文化标志性建筑之一。2003年1月,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海书城总建筑面积39830余平方米,营业面积10000余平方米,共设生活休闲馆、文学史地馆、人文教育馆、文化教育馆、科学技术馆、视听音像馆、艺术珍藏馆七个展馆,经营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30余万种。每年,上海书城接待读者近500万人次,其中青少年读者近150万人次。书城三楼设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专架;书城六楼设有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专架、儿童天地;书城七楼还专门设有演讲厅、报告厅,作为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的场所,定期举办各类学术报告会、知识讲座及作家现场交流等活动。上海书城坚持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利用一楼玻璃橱窗进行主题宣传,营造浓郁的文化教育……[详细]
宝山烈士陵园
  位于区陆境东部,友谊街道境内,宝杨路友谊支路交叉口。占地1.6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62平方米。1956年3月始建。当时为石牌坊式公墓大门,上题“宝山县烈士公墓”。两侧刻有青“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主塔高10.20米,塔上有上海市第一任市长陈毅亲笔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底座正面嵌有铜质的“解放军渡江纪念章”浮雕。1976年墓地等建筑物进行改建。扩建后大门分东、西进出口,正门中央为镏金“宝山烈士墓”5个大字。东门内右首为墓地办公楼、烈士纪念馆,西门内左首为职工生活区。大门内有条笔直通道,两排松柏挺立于两侧。主塔改建成15米高,顶端有颗红五角星,塔后有一幅长25米“百万雄师下江南”渡江纪念浮雕照壁。塔前为广场,两侧洁白墙体上镂刻陈毅元帅名诗:“壮哉身殉国,遗爱万人怀,新生千百万,浩荡慰忠魂。……[详细]
上海院士风采馆
  上海院士风采馆是全国首家以集中展示两院院士风采为主题的专门展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为院士馆题词“弘扬爱国精神,登攀科技高峰”。原中国工程院院长-为院士馆题写馆名。上海院士风采馆风格庄重、精致、典雅,整个建筑犹如一本翻开的书,由著名视觉艺术大师陈逸飞先生设计。全馆展示面积达2000平方米,以翔实丰富的展品为载体,融合了多媒体展示方式,全面丰富地展示了在上海工作、生活的220余位院士的科学人生及其科研成就。展馆划分为序厅、“奋斗与辉煌”、“梦想与追求”、“使命与荣耀”、“开拓与创新”、尾厅六个部分、四大展区,辅以报告厅、会议室、贵宾室等设施,是院士与市民接触、交流的平台,是弘扬爱国精神、传承科技薪火、展示“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示范基地。上海院士风采馆先后被授予……[详细]
上海中华印刷博物馆
  上海中华印刷博物馆以上海近代印刷发展史为时间主线,以“印刷让文化更灿烂,让世界更文明”为主题,通过上千幅珍贵历史照片和实物,综合介绍了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及印刷所等中国主要出版印刷企业的历史变迁,发展概况及为振兴民族印刷工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繁荣我国出版印刷事业所作出的贡献。还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起源和发展。通过“一本书是怎样做成的”特色活动,对制版、印刷、装订等技术、设备、工艺的特点作了简要介绍。通过观看高仿真龟兹实体洞窟、壁画与高仿真印刷艺术品,对现代3D打印与数字印刷在文物复制方面的创新应用作重点介绍。上海中华印刷博物馆由印刷展示馆、映美术馆、龟兹壁画馆三大馆及发展历程馆、企业文化馆、技术质量馆、生产设备馆、印刷知识馆、现代产品馆六个分馆和一个印刷互动工作室组成……[详细]
上海印刷博物馆
  上海印刷博物馆由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建立,于1998年落成,是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也是上海高校民族文化博物馆。展馆以“存史育人”为宗旨,展示数千年印刷文化精华,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科普教育,精心服务公众。每年接待国内外参观者1~2万人,其中60%以上为未成年人。场馆资源及规模:展馆整体展示面积约1000平方米,拥有1550余件各类展品,分为“印刷术的起源、发展与外传”、“近代印刷术的传入与发展”、“上海印刷工业”、“印刷体验”与“印刷精品展示”五个部分。荟萃了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发展与印刷文化的精华,展示了近代上海印刷业的发展及其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展馆全年对社会开放,免费接待市民参观,每批可接待人数约为80人。场馆特色:以传统与数字化结合的展陈……[详细]
闵行区博物馆
  闵行区博物馆总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展览面积1920平方米,内设两个基本陈列馆,即“马桥古文化陈列馆”和“中国民族乐器陈列馆”。马桥古文化陈列馆展厅面积430平方米,陈列有马桥遗址出土的200余件器物,分别为良渚文化、马桥文化和春秋战国至唐宋元三个时期的遗物,通过新颖的形式陈列,并配以立体模型、触摸式电脑和声、光、影视等多媒体的烘托,立体再现了数千年前马桥先民用智慧和勤-善生存条件的景象,生动演绎和解读了上海中部这段古海岸线上的原始文明。中国民族乐器陈列馆展厅面积640平方米,陈列有100多种、300余件古今乐器,分为“气鸣、弦鸣、体鸣、膜鸣”四大系列,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乐器的分类和发展。该馆还陈列着我国近现代众多乐坛名人捐赠的乐器和珍贵的文献史料,并利用幻影成像、乐器发声原理模型等现代化……[详细]
上海战役月浦攻坚战纪念碑
  1949年5月13日凌晨,解放上海战役在月浦打响第一枪。作为解放上海的重要实物见证,2002年5月,宝山区月浦镇人民政府在月浦公园兴建了上海战役月浦攻坚战纪念碑。纪念碑坐北朝南,碑座采用红褐色的大理石,庄重肃穆,象征着指战员们火红的心和近两千名革命烈士的鲜血浇灌了我们月浦这块圣洁的土地。碑的主体是两位高擎红旗、手持钢枪、充满怒火的解放军战士雕像,象征着广大指战员为解放大上海、迎接新胜利而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战士的身边是被攻克的敌碉堡残垣,象征着月浦攻坚战的艰苦卓绝和战况的惨烈。纪念碑的背景是四季常青的松柏,象征着革命先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彪炳千秋,万古长青。纪念碑碑高5.15米,标志着月浦镇于5月15日解放。纪念碑连花坛总高5.27米,象征着5月27日上海胜利解放。纪念碑对学生团体和……[详细]
上海总工会第四办事处旧址
  1924年9月成立的沪西工友俱乐部,为避开帝国主义的破坏,于1925年2月从租界区槟榔路(今安远路)德昌里迁址到苏州河北华界潭子湾三德里。共产党通过俱乐部组织领导沪西、沪东日商纱厂二月-取得了胜利,迫使日本资本家第一次与工人签订了“不准打工人,准许建立工会”等条款的协议。同年5月,顾正红被日本大班-杀,沪西工友俱乐部组织日商纱厂工人-,-日本资本家的暴行,同时派出工人代表控诉日本资本家剥削、压迫中国工人的罪行。5月24日,沪西工友俱乐部主任孙良惠主持召开上海各界万人追悼顾正红烈士大会。顾正红的牺牲和全市的声讨大会,成为5月30日爆发的“五卅”反帝-的导火线。上海总工会把潭子湾的原沪西工友俱乐部改名为上总第四办事处,主任刘华,副主任陶静轩,领导沪西工人参加五卅-,潭子湾成了上海工人反帝-的主要……[详细]
于漪展示厅
  于漪老师是教育的一笔宝贵财富,她以强烈的责任感、高尚的师德、宽广的育人胸怀、精湛的的教学艺术和忘我的奉献精神,塑造了“一身正气、为人师表”的人民教师光辉形象。2006年9月,于漪教育思想研究中心揭牌,作为中心的一个组成部分,于漪展示厅同时对外开放。展示厅高度浓缩了于漪老师教育思想的精华,是一个打造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品德高尚的干部、教师队伍的师资培训基地。作为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区志愿者服务基地,展示厅提供了学习平台,接待各单位前来参观学习。展示厅内的《于漪专栏》网页已在《杨浦教育》网站开通,设置了成长经历、教育思想、语文教学、报告讲学、专题报道、研究评述六个栏目。专栏里大量的视频资源展示了于漪老师课堂教学、专题报告、带教评课等过程中的名家风采,网页内容详尽充实,内含文字约二三百万,使用图片……[详细]
李主一烈士纪念碑
  李主一,1892年生,今上海市奉贤区洪庙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秋,在奉城与刘晓等同志创办曙光中学,是中共奉贤县委的诞生地,1928年春被国民党反动派所捕,同年6月21日在龙华壮烈牺牲,时年37岁。1956年,曙光中学复校,1957年5月,根据烈士遗言,在曙光中学校园内始建李主一烈士纪念碑,文革期间被“-”党羽捣毁。1980年1月,重建纪念碑,碑上刻有时任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吴仲超题词“李主一烈士不朽”“死得其所”“吴仲超敬题”等字样,碑座正中刻有碑文。1983年11月28日,奉贤县人民政府批准李主一烈士纪念碑为县级保护文物,1988年5月20日,又被批准为“奉贤县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9月29日,李主一烈士纪念碑被奉贤县人民政府确定为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详细]
上海解放纪念馆
  上海解放纪念馆位于宝山烈士陵园内东侧,馆名由-上将题写,于2006年5月26日正式开放。展馆面积约1500平方米,由序厅、主展厅和大型多媒体主题情景剧场组成。展馆陈列以上海战役实施“钳击吴淞、解放上海”的战役决策为主线,重点展示解放军将国民党守军主力吸引到郊区并将其歼灭,从而保全上海市区的主要史迹。序厅由解放军钳形攻势、冲锋前进的装置艺术场景,主题雕塑和功勋柱三大艺术形象组成,寓意解放军前仆后继、浴血奋战,取得上海战役的伟大胜利,广大人民将永远铭记这一历史。主展厅除有近200幅图片和100余件实物外,还有用声光电先进技术制作的动态-,再现战斗场面的场景复原,多媒体幻影成像和影视短片,国民党军防御工事碉堡及深水壕沟的复原场景,以及描绘解放军指战员英勇形象的油画、雕塑等艺术作品。“钳击吴淞、解放……[详细]
同济大学国防教育展览馆
  济大学国防教育展览馆位于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1991年筹建,1992年建成开放。占地1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800余平方米,展馆面积300余平方米,是目前全国高校中设施最完备、场馆面积最大的一处国防教育基地。展览馆由原国防部长张爱萍题写馆名,馆内设有国防教育展览长廊、兵器陈列室、射击训练室、学习阅览室、图片资料室和多功能活动室等多个展室。其中,国防教育展览长廊分国防理论、国防力量、国防战役、周边环境、国防义务、政策法规、人民防空和双拥共建等10多个专题,充分展示了100多年来中国国防的发展历程,展示了我党、我军在革命战争年代浴血奋战的英雄气概,展示了人民军队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兵器陈列室内展出了我军陆、海、空三军的各型武器装备实物和模型共260件,其中我军早期的枪、炮及其弹等……[详细]
嘉定区革命烈士陵园
  嘉定区革命烈士陵园,建于1959年,1993年初迁建,现位于上海市嘉定区塔城东路486号,占地面积53亩。1994年3月完成一期工程,2000年3月两期工程竣工。2002年对革命烈士史料陈列馆陈展形式及手段进行了改造,全馆引用声、光、电、影视合成、视听台等富有特色的现代化展示手段和形式隐现烈士风采。陵园主体建筑有烈士墓区墓碑6座,群体墓穴17只,烈士史料陈列馆、烈士骨灰安放楼各一幢。陵园褒扬的各个革命历史时期牺牲的烈士741名,其中在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牺牲的22名,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43名,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487名,建国后牺牲的189名。嘉定区革命烈士陵园是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嘉定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1995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和嘉定区人民政府分别列为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详细]
南京路上好八连事迹展览馆
  南京路上好八连连史室于1963年建成,1993年4月在八连命名30周年大庆前进行了扩建装修,改名为事迹展览馆。2003年为迎接“好八连”命名40周年,对展馆又重新进行了布置和装修,设有触摸式电脑查询系统、大屏幕电视投影等设施,再配以灯光、音响和多媒体效果,形成了一个融思想性、艺术性为一体的国防教育基地。展览馆先后被上海市评为青少年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被中宣部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展览馆占地面积1200余平方米,分为展厅和放映厅。展厅面积约900平方米,分为三个部分:一为“亲切关怀,精心培育”,主要展示党的三代领导人,军委、总部、军区-,以及上海市领导对连队的关怀,并有领导人为八连题词的笔记;二为“战斗历程,奋发前进”,主要展示八连自组建到进驻上海后的历史和事迹经验;……[详细]
漕泾烈士陵园
  漕泾烈士陵园为金山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原为漕泾烈士墓,在漕泾镇镇南村,占地8.3亩,由墓区、墓碑、纪念广场、展览厅等蛆成。墓区安葬着1950年1月23日在漕泾海滩上进行作战训练时遭国民党飞机袭击而光荣牺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七军八十师二三八二营的33位革命烈士,三十一军炮兵一营一连、淞沪五军区九十支队六九大队一中队的二位烈士和在解放战争中壮烈牺牲的浦南人民解放军总队金山藉战士王伯余烈士。陵园广场呈目方形,可容蚋5 0 0人伫正凭吊。有一幢二层楼6间的展览室和接待室、播音室等。该馆以文字、图表、图片、实物展示了从土地革命到抗美援朝期间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本区牺牲的革命烈士的主要事迹和重要文物,1950年2月建筑土坟,墓穴前各竖小石碑,碑上刻有烈士姓名、性别、年龄、藉贯、所属部队编制。1……[详细]
陆龙飞烈士墓
  陆龙飞,又名龙春,1907年生于金山区枫泾镇长安村。1925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受党委派,回到家乡开展农民运动。与共同任教的中共党员袁世钊一起白天上课教书,晚上走村串户,宣传反封建反恶霸的革命道理,发起农民成立农民协会。1927年秋,中共江苏省委派陈云同志回家乡青浦。陆龙飞、袁士钊很快与陈云取得联系,同青浦小蒸革命力量汇合在一起,组建农民革命军,陆龙飞任枫泾农民革命军指挥。1928年1月11日晚,他与其他同志一起发动了震惊江浙五省的“枫泾暴-动”,并以“中国共产党江苏省松江县第一独立支队”的名义处决了当地民愤较大的7名恶霸地主,焚烧了他们的田单、契据、债券、并将没收的大米、银元分给贫民。1月12日清晨,农民暴-动的消息不胫而走,广大贫苦农民奔走相告,到处赞扬农民军的声威,“共产党,扒平工,……[详细]

缂侇噮妫稢P濠㈣鎷�13001937闁告瑱鎷� 缂侇喓鍊曢崣鏇犵磾閹存繄鏆斿璁规嫹 44010602000422闁告瑱鎷�

闁稿繐鍘栫花顒勫箣閹存粍绮� 闁艰鲸姊婚柈鎾棘閻熸壆纭€ 闁稿繐绉烽惌妤佺珶閻楀牊顫� 缂傚啯鍨归悵顖炲触閸粎绋� 闁瑰瓨鍨奸々锔界瑹濞戞锟�
闁艰鲸姊婚柈鎾箣閹存粍绮﹂柨娑虫嫹 QQ闁挎冻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