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佛山市 > 顺德区旅游

顺德区旅游景点介绍

  顺德图书馆建馆于1957年,目前馆舍位于顺德新城区文化中心广场,于2003年启动建设,2005年完成主体工程,2009年5月投入使用,建筑面积28306平方米,设计藏书量为100万册,设置阅览座位1500多个。馆舍采用智能化设计,按照“技术领先”和“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规划,实行藏、借、阅一体化的大开间布局,曾获由美国……[详细]
  尢列故居是孙中山辛亥革命期间于南方的一个秘密据点,位于广东顺德杏坛镇北水村。尤列故居建于清代道光十七年(1837年),是一座占地351平方米二进三间布局的砖木结构居民建筑,距今有160多年的历史,2002年,被定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尢家大宅始建于1837年,上世纪六十年代被破坏。以前尤家大宅占地几十亩,有新旧两个花园……[详细]
  黄氏大宗祠位于杏坛右滩村,始建于明代,它是明代万历状元黄士俊的家族祠堂。黄氏大宗祠占地1614平方米,为三门五间三进砖木结构硬山顶式建筑。历经重修,各时期建筑风格均有保留,极具珠江三角洲明清时期的典型艺术特点。大门两边有石砌包台,两侧门额上分别混雕花鸟饰纹和“兆启鳌头”、“徽流燕翼”,梁枋两端雕有人物、花鸟饰纹,祠堂木……[详细]
  贞女桥位于顺德区龙江镇世埠乡,建成于宋代嘉定八年(1215),宋贞女吴妙静捐建。明代湛若水所撰墓志载:“贞女吴妙静,宋高宗朝助教吴南金遗女。南金无后,女许嫁新会李氏子。及婚,所许子由陆来,渡龙江溺死。女誓不再适,以嫁资为石桥,五眼,石长二丈二尺,建于李溺死处,故后亦称老女桥。自宋宁宗嘉定四年(1211)至八年(1215……[详细]
  冼光及其家族墓是明代古墓。古墓分为三座: 一为冼安与杨氏合葬墓。墓男主人因其子冼光在朝为官,请赐封追赠,由追封文林郎到中宪大夫、通议大夫南京大理室卿,女主人由太孺人到恭人至淑人;二为冼光墓,冼光,字汝实,号罗江,顺德乐从人,考获进士,曾任南京太仆寺少卿,升通议大夫南京工部右侍郎,后转南京太常寺卿,为官有政声,被民众誉为……[详细]
  七乡蟠龙水闸位于顺德乐从良村涌口东南边,建于清朝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为保护附近原设置的良村、高填、劳村、莘填、大罗、道教、路州七个村庄免受水灾而修建,水闸南北向横跨河道,共三孔,总长40米,总宽32米,主孔宽7米,左右两孔各宽4米,闸面宽4.5米,闸顶距离水面9米。全部由花岗岩砌成,用厚的东京木作闸门。闸门用厚……[详细]
  桂洲文塔,即聚奎阁,其所在便是如今的容桂振华居委会文塔公园,半坡草坪,一园绿树,新开的花儿随径通幽,俨然现代人一休闲佳所。据说这文塔建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为生活在宝带河边的胡氏家族兴建的风水塔。乾隆年间,胡氏家族科举功名鼎盛,出了六个武进士,一个文进士。文比武少,遂筑文塔。以河为观,以塔为笔,寄意子孙后代勤读……[详细]
  冯氏贞节牌坊位于佛山顺德区北滘镇林头村。这座牌坊建于康熙37年,以粗面岩为石料,四柱三间,11脊重檐,脊端鸱吻形象生动。前后两面的结构,装饰图案、匾额文字相同。图案纹饰包括龙、凤、麒麟、云鹤、梅菊、萱草、西番莲等,手法遍用深浅浮雕、通镂和线刻刻工精细流畅,建构稳重。牌坊上“圣旨”“贞节” “顺德县知县何玉度”等字仍清晰……[详细]
  报功祠位于佛山顺德区北滘镇桃村。2008年11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公布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通知》,报功祠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外村真武庙位于顺德桂洲外村二街范围内,桂洲人又称之为“大神庙”。中国民间俗称的北帝,全衔是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其信仰源于古代对星辰的崇拜。古时将28宿分为四方: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北帝就是镇护北方之神,主司风雨。中国古代以农业立国,祷雨济旱是国之大事,故此颇为“鱼米之乡”的顺德民间重视和信仰,寄托了劳……[详细]
  千里驹故居位于佛山市顺德区伦教街道三洲社区。2004年,千里驹故居在一次文物普查中被发现,该建筑为一栋西式小洋房。千里驹的故居始建于清末民初,由于多年失修,现仅存一层,一厅三房。房子面积不算大,一厅一房还有一个小会偏厅,原来是两层楼的建筑,后来因年久失修,二楼倒塌,但屋里的雕花门窗和一座挂钟还是当年的原物。据了解,这间……[详细]
  尊明苏公祠又名兹德堂,俗称“五间祠”,位于顺德区北滘镇碧江居委泰兴大街。为祀奉碧江苏氏南房十三世祖苏祉而建。约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原有五间三进,形制在民间祠堂中较为少见。现仅存头门、中堂。面阔32.45米,进深34.7米,建筑面积1100多平方米。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龙船脊,青砖墙,红砂岩石脚。头门……[详细]
  碧江村心大街祠堂群位于顺德区北滘镇碧江社区,包括楚珍苏公祠,峭岩苏公祠,黄家祠堂,源庵苏公祠。……[详细]
  沙滘陈氏大宗祠奠基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离广州陈家祠建成不过1年。当初,族人商量筹建祠堂研究方案时,就以广州陈家祠为参照蓝本。因此,沙滘陈氏大宗祠是广州陈家祠的姐妹版,但建筑工艺上则更精细,一柱一梁,都值得驻足凝视。沙滘陈氏大宗祠是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广东两间最大的祠堂之一,建筑为面阔五间两路、深三进,建筑面……[详细]
  林头古村,位于顺德区北滘镇东部,东临谭州水道,距北滘镇中心1.5公里。明朝年间,顺德建县后,林头曾隶属于桂林堡,地处桂林堡八乡之首,故有“桂林首步”的说法,得名“林头”。林头村从唐朝开始就有人聚居,在宋朝形成村庄。在宋朝时期,林头村人已开始兴修水利,叠土成基,并开展多门类、多层次的农业。明朝,有了果树种植、水产养殖等生……[详细]
  杏坛镇右滩村是明代状元黄士俊的家乡。位于杏坛镇西8.2公里,地处顺德、南海、新会、鹤山四市、区的交汇点,西临西江干流,北临甘竹溪,面积6.04平方公里,顺番公路途经右滩村。黄氏大宗祠是省级文保单位。……[详细]
  昌教村委会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中心城区东南2.2公里,面积4.12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的佛山市九横公路经过该村。昌教村只是佛山众多村居之一,但它的古迹特色绝不输于佛山任何一条特色村居。……[详细]
  廖氏宗祠位于勒流扶闾。清咸丰年间(1850年)举人廖森带头出资扩建。坐东向西,三间三进两天井,面阔约34米,进深约60米,面积约2000多平方米。硬山顶,灰塑脊,碌筒瓦,青砖墙,石勒脚,抬梁式木结构。两边梢间为平房式建筑,与主建筑物有青云巷间隔。 前座灰塑博古瓦脊,有醒狮、蝙蝠、花蓝、石榴等图案。门口梁架有贴金……[详细]
  冯氏六世祖祠即世德堂。位于容桂马冈。道光九年(1829年)建,光绪壬午年(1882年)仲秋重修。三间三进,总面阔12.54米,总进深45.8米。硬山顶,灰塑、木雕、砖雕、脊饰原貌保持完整。 “冯氏六世祖祠”横匾由著名书法家吴道镕所写。墙壁嵌有“世德堂碑记”,此碑立于道光九年(1829年)。 祠堂门前有旗杆夹,上……[详细]
  月池公祠 位于伦教羊额。清初建筑。坐北向南,三进两天井,总面阔18.2米,总进深为58米。有1.5米周长的木圆柱16条,八角石柱12条。 头进面阔18.2米,深10.2米,大门宽2.38米,门额石匾被水泥涂抹。首进和二进之间的天井有15米,花岗岩白石条铺砌地面。 第二、第三进基本保持完好,现作工厂使用。 ……[详细]

缁棷CP婢讹拷13001937閸欙拷 缁倕鍙曠純鎴濈暔婢讹拷 44010602000422閸欙拷

閸忓厖绨幋鎴滄粦 閼辨梻閮撮弬鐟扮础 閸忓秷鐭楁竟鐗堟 缂冩垹鐝崥鍫滅稊 閹存垼顩︽笟娑毲�
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閿涳拷 QQ閿涳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