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旅游景点介绍
流觞曲水石位于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青铜公园,年代为五代十国。类别为古石刻。为新干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文物保护范围为流觞曲水石本体。文物保护范围面积:14.3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四周向外延伸3米。建设控制高度:1米。建设控制地带面积:81.4平方米。……
[详细] 司前巷石牌坊位于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金川镇中山居委会司前巷22号到23号之间,年代为明。类别为古建筑。为新干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文物保护范围以牌坊本体基座为边界。文物保护范围面积:2.6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与保护范围重合。建设控制高度:4米。……
[详细] 芗林寺位于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七琴镇炉村村委会庄里村,年代为唐。类别为古建筑。为新干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文物保护范围以建筑残存基础为界线向外延伸1.5米。文物保护范围面积:405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四周向外延伸3米。建设控制高度:5米。建设控制地带面积:282平方米。……
[详细] 何家山塔位于江西省新干县金川镇中山居委会金川中大道109号,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为新干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文物保护范围以塔身四周围栏为界。文物保护范围面积:231.16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四周向外延伸10米。建设控制高度:14米。建设控制地带面积:912.43平方米。……
[详细] 新干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潭丘乡潭丘村委会潭丘村,年代为1930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为新干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文物保护范围为整个旧址本体。文物保护范围面积:256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与保护范围重合。建设控制高度:10米。……
[详细] 许氏父子翰林府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芙蓉墩镇湖西村,年代为清,文物保护范围面积:838.72平方米。……
[详细] 耕香寺始建于顺治十三年(1656年),由耕庵弘敏禅师卜基始创。耕香寺遗址位于奉新县会埠镇张坊村芦田组。原名耕香院,史料中最早对耕香院的记载是康熙壬寅年(1662年)刊行的《奉新县志》。耕香院几经兴废,1939年被毁于大火,重建后土改时期被拆,墙基等地下结构尚存,出土有“耕香寺”款墙砖。耕香寺引起众多学者关注的原因,是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中国画一代宗师八大山人曾在这里隐居二十多年,这段岁月正是其思想和艺术风格发生重大蜕变的时期,其绘画艺术的风格正是在奉新耕香院形成。八大山人在自己的诗中就说:“栖隐奉新山,一切尘事冥”。其画作书作上使用的就是“耕香”印章。2013年12月上旬促成宝峰寺代理住持衍真法师修复重建耕香寺,12月27日进行了项目签约,总投资1.5亿元。耕香寺修复……
[详细] 济美牌坊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是明皇朝为表彰奉新华林胡氏后裔胡士琇及其祖先胡仲尧、胡仲容兄弟赈饥、办书院、修桥功德而修建的,缘“世济其美,不陨其名”,故名济美牌坊。四面形制的石牌坊全国极少,全国仅存两座,江西仅此一座,已被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济美石牌坊东、南、西、北向形制划一,文字相同,每面枋间嵌有绦环板3块,由下向上,第一层题:“从侍郎布政使司理问所理问胡士琇”,第二层题:“济美”两个大字,第三层镌刻“圣旨”二字。均为楷书,双钩石刻。牌坊为正方形四角亭式石牌坊,高12.2米,宽4.15米。平面为正方形,四面四柱,由四根花岗石柱构成四门,各构件均以榫卯连接,每面由一个门楼式牌坊榫式联结组合而成,牌坊四角作挑檐状,斗拱及檐楼均为青石,斗拱共3层,檐楼20个。整座牌楼上下内外刻满图……
[详细] 天工苗艺坊坐落于奉新县会埠镇车坪村国道G354路旁,园区总投资超4000万元,占地面积150余亩,整个园区由交易中心和11个主题园景组成,以精品造型苗木为重点,建设苗木新优品种、庭院绿化、花境花卉、盆景赏石等展示区,融合了花木交易、休闲观光、文化产业、电子商务、技术合作等多种功能,打造成为带动奉新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的现代化展示交易平台。园区苗木交易中心由三个大厅组成,整个建筑呈一个“山”字型,表达了奉新苗木产业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正中大厅为苗木交易智慧展示厅,用于花木的陈览展示,设有交互一体机、LED全彩大屏等设备。东侧大厅为交易大厅,主要是用于日常交易洽谈、商务合作。西侧大厅打造为花园餐厅,游客在鲜花围绕下品茶畅聊,别有韵味。整个园区有11个主题园景,已入驻的11……
[详细] 越王山原名药王山,位于奉新县会埠镇境内,方圆4平方公里,海拔高度1260米。因山中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林中生长各种野生中草药,如七叶一枝花、黄精、万年青、前胡、土人参、五三等,因此得名药王山。传说春秋战国时,越王勾践灭吴后乘胜西进伐楚,在药王山顶平旷处筑城扎寨,长驻兵马,后人因名为越王山。据道光《奉新县志·古迹》载:“越王山在县西五十里,相传越王勾践西进伐楚,曾屯兵于此”。又据该书《山川》条载:“越王山奇峭屏列,颠甚平旷,可三里许。上有宝莲院,院内有滥泉涌出,汇而成湖,山之东有石佛墓,其西南则有邹公洞、琵琶峰、虎迹石、点军坪、走马仑、凤凰池、龙须洞、雷公岩、游仙台诸胜。” 越王山得名后,历经后世千百年经营,古迹甚多。到明清时,奉新十大名胜……
[详细] 甘汝来纪念馆新建于2020年,并设为廉政教育基地,占地总面积1000平方米,原为清朝大臣甘汝来祠堂故居。甘汝来(1684-1739),字耕道,号逊斋,奉新县法城乡(今属会埠镇)水口村人。康熙五十七年(1718)四月至康熙六十年(1721)十二月担任直隶保定府涞水县知县,在任期间,牛车赴任、减省杂役、禁增地租、扫黑除恶、创修义学、不畏强梁、断案如神等事迹一直流传至今。康熙六十年(1721)十二月至康熙六十一年(1722)九月担任新安知县,在任期间勤政爱民,此后的水围办差、硃票便民、捐资赈灾、两县争官、倡修城墙、引河灌地等数项事迹,无一不是站在百姓立场上的利国便民之举。康熙六十一年(1722)九月,雄县知县因病死于任上,甘汝来暂时代理雄县事务,单骑赴雄,走马上任,刚到任就惩治--行为,裁革了雄县……
[详细] 中共万载县委旧址位于潭埠镇陂田村委会山下自然村李家屋,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为县保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墙基及围墙外2米。建设控制地带:东、西、南保护范围外延伸5米,北外延伸10米。……
[详细] 石刻圣旨碑位于双桥镇西江村委会西江自然村,类别为石刻。为县保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碑刻周边10米。……
[详细]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六军军部遗址位于仙源乡仙源村委会仙源街,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为省保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标志牌为基点,东、西各15米,南、北各2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伸30米,建设控制高度6米。……
[详细] 潭埠镇池溪村沙江桥傩神庙位于潭埠镇池溪村,年代为明代。类别为古建筑。始建于明代初年,距今有600多年历史。傩庙坐西朝东,砖木结构,封火墙,硬山顶,前后三进,由戏台、正殿(祭堂)、后殿(神堂)组成,正殿两侧屋柱一对麒麟盘桓其上,雕刻精美。正墙上部悬挂条形竖匾三块,正中“勅封”“沙桥傩神”,左右分别为“威宣戈盾”、“荫托帡幪”,为清代光绪年间遗存。当地民众奉唐末五代时期“杨吴将军欧阳晃”为傩坛主神,傩庙现保存有神龛、傩轿、傩面具等傩舞器具,是研究傩文化起源发展的重要历史遗存。2023年1月,被公布为明代万载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本体建筑东侧、南侧各10米,西侧、北侧各5米。建设控制地带:在本体建筑保护范围内最外延各2米。……
[详细] 株潭镇同胜村桐树江傩神庙位于株潭镇同胜村庙边组,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始建于清代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傩庙坐北朝南,砖木结构,木柱石础,风火墙,硬山顶。牌坊式前门墙,上 书-“桐树江神庙”,前墙两侧开门,门楣上分书“入神”、“问道”。傩庙前后三进,由戏台、正殿(祭堂)、后殿(神堂)组成,长32米,宽10.5米,面积336平方米。傩庙为供奉和祭祀傩神的场所,万载地方傩文化历史悠久,2008年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万载傩庙是研究傩文化起源发展的重要历史文化遗存。2023年1月,被公布为清代万载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本体建筑东侧、西侧各2米,南侧10米,北侧5米。建设控制地带:在本体建筑保护范围内最外延各2米。……
[详细] 潭埠万寿宫位于潭埠镇潭埠街,类别为古建筑。始建于清代末期,约有180余年的历史。万寿宫坐东南朝西北,砖木结构,封火墙,硬山顶,前后两进,简朴庄重。万寿宫,又称江西会馆、江西庙,是为纪念江西的地方保护神——道教祖师许真君而建。历史上万寿宫曾遍布全国各地,尤以江西居多,人称有江西人聚住的地方,就有万寿宫。 潭埠万寿宫现为万载仅存万寿宫建筑,对于地方历史文化发展研究有着较为重要的考证价值。2023年1月,被公布为清代万载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本体建筑东侧10米,西侧5米,南侧2米,北侧2米。建设控制地带:在本体建筑保护范围内最外延各2米。……
[详细] 湘鄂赣省工作团留守处旧址位于官元山林场水口组李家屋,年代为1934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旧址民居建筑,土木结构。1934年1月,湘鄂赣省委、省苏撤出小源时,为加强湘鄂赣苏区东南地区的领导,开展游击斗争,抽调省政治保卫分局张春吉、省互济会邱思炎、省工会易容和省苏王群(女)、刘伯芳(女)等5人组成工作团(留守团),由张春吉任主任,留守万载苏区,工作团曾驻扎于此,与仙源区委的干部一道坚持仙源地区的对敌斗争。2023年1月,被公布为193万载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本体建筑东侧、西侧南侧、北侧各外延5米。建设控制地带:在本体建筑保护范围内最外延各2米。……
[详细] 上坪湘鄂赣省红三医院六所旧址位于茭湖乡上坪村龙槽埚江家老屋,年代为1932年—1934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旧址坐北朝南,土木结构,夯土墙,土瓦覆盖悬山顶,主体建筑呈凹字形。旧址墙体至今仍可见多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书写的标语,门楣上“西医處”三字清晰可辨。旧址西北侧约300米民房内,另设有重伤员救治处,负责救治在反“围剿”战斗中英勇负伤的红军危重伤员,附近发现有多处牺牲红军战士墓地。2023年1月,被公布为193万载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本体建筑东侧、西侧各5米,南侧10米,北侧5米。建设控制地带:在本体建筑保护范围内最外延各2米。……
[详细] 新竹红十六军医院旧址位于高村镇新竹村尹家岭坪山子郭家屋,年代为1933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旧址坐北朝南,土木结构,民居建筑,土瓦覆盖悬山顶,共两进2厅10房。1933年,红十六军医院曾设于此屋,主要负责为苏区军民提供医疗诊治、伤员救护等,为湘鄂赣苏区的反“围剿”斗争作出了积极贡献。2023年1月,被公布为193万载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本体建筑东、西、北侧各5米,南侧10米。建设控制地带:在本体建筑保护范围内最外延各2米。……
[详细]
闂傚倸鍊烽懗鑸电仚缂備浇顕ч悧鎾崇暦濠靛牅娌柣顓у亞閹虫捁鐏冮梺鍛婁緱閸樿棄鐣靛澶嬧拺闁告繂瀚峰Σ褰掓倵缁楁稑娲ょ壕褰掓煙閹澘袚闁绘挻鐟╅弻娑滅疀濮橆兛姹楅梺娲诲幖閻倿寮诲☉妯兼殕閻庯綆鍋勯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