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海南省旅游

海南省旅游景点介绍

81、大潜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潜桥为清代古建筑,陵水黎族自治县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三昧寺遗址为明代古建筑,陵水黎族自治县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五里亭节孝流芳牌坊为清代古建筑,陵水黎族自治县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解放海南烈士陵墓
  东方市“解放海南烈士陵墓”,是为纪念一九五零年在小岭、皇宁、北黎、八所战斗中牺牲的烈士而修建的纪念建筑物。位于东方市八所镇新北村以东的北黎河南岸。一九五零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关于“准备攻琼崖”和“争取于春夏两季内解决海南岛问题”的指示,以第四十三军、第四十军及炮兵、工兵各一部共十万余人组成渡海作战兵团,由第+五兵团司令员邓华、政治委员赖传珠指挥,执行渡海作战、解放海南岛任务。渡海作战兵团先后组织两个加强营和两个加强团,分两批四次潜渡琼州海峡成功。四月十六日,兵团主力组成两个集团,分乘大帆船,正面强渡琼州海峡。在琼崖纵队和先遣登陆部队接应下,于十七日在海口市以至临高角一线突破国民党军防线,大举登陆。继而向纵深发展,在黄竹、美亭与敌军决战,打垮敌军主力。二十三……[详细]
  美合革命根据地纪念碑位澄迈县仁兴镇昆仑居道殿作业区,离县城金江镇约48公里,有水泥路直通,1999年11月由澄迈县委、县政府在原美合抗日根据遗址上重建,占地5.2亩,建筑面积为1000平方米,纪念碑坐东南向西北,碑高6.12米,底座宽2米,碑座高2.74米,碑身雕刻成一面迎风飘扬的红旗,四周设有护栏,花岗岩结构,碑座正面镌刻“美合革命根据地纪念碑”,背面刻有美合革命根据地的简况。1940年2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冯白驹率中共琼崖特委机关和琼崖独立总队从琼文抗日根据地西迁,在美合山区创建了美合抗日根据地,同年秋,党中央派遣的庄田、李振亚等人也从延安到达美合。根据地推行三七减租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不仅有消费合作总社、军械厂、后方医院、电台、还出版了《抗日新闻》,成为全琼抗战的大本营,为日后建立……[详细]
  玉包港登陆作战纪念园,位于澄迈县桥头镇玉包港附近,距桥头镇3公里。1989年4月,澄迈县人民政府为纪念人民解放军渡海部队在玉包港登陆作战中英勇牺牲的烈士而修建。2010年11月,县委县政府拨付专款310余万元,在原纪念碑基础上扩建,新落成的纪念园占地15亩,建筑面积约8670平方,纪念碑高12.39米,花岗岩石结构,四周设有栏杆。马白山将军为纪念碑题写碑铭,碑座正面刻有人民解放军渡海部队在玉包港登陆作战的情况。纪念园内还增修休闲长廊、纪念壁廊、纪念广场、岸级护堤、景观台等设施,2014年威马逊台风致纪念园的海防护堤严重损毁,2017年县政府拨付专款600余万元对纪念园约250米的海岸线进行了加固。系澄迈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县级文物保护基地,每逢节假日,都有不少游客慕名而来。每年接待人数约80……[详细]
临高角解放海南纪念园
  临高角解放海南纪念园,位于海南省临高县临城镇临高角。它是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政府为纪念海南战役而兴建的。临高角历来是军事要地。1893年,琼海关在临高角建造了一座高28米的铁制灯塔;抗日战争时期,琼崖特委在临高角建立海运站,负责接送中央、广东省委派来海南的重要干部;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解放海南的主要登陆点。1950年1月,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每四野战军40军、43军和炮兵团、工兵团共10万余人,组成解放海南渡海作战兵团。4月17日,在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政委赖传珠,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洪学智等统一指挥下,40军、43军共8个团2.5万余人,分乘350只木帆船和机帆船,强渡琼州海峡,一举冲破了薛岳号称固若金汤的“伯陵防线”,在临高角一带胜利登陆,创造了木船打败军舰的奇迹。5月1日解……[详细]
  罗牛山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三江镇苏寻三村委会。1939年至1942年间,我军先后多次在三江地区伏击日军,赢得胜利。为了纪念战斗中牺牲的革命烈士,建立此碑供后人瞻仰。罗牛山革命烈士纪念碑由原琼山县人民政府建于1952年,坐南朝北,总高10米,碑座基平台呈六角形,碑体耸立平台中央,方柱体,碑正面直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红色大字。海口市美兰区政府于2015年重新修缮。……[详细]
  苏民革命史纪念馆位于演丰镇苏民村委会谭瑞村,当地村民捐资筹建,纪念馆占地面积1334平方米,园内有一座纪念亭,李爱春烈士的花岗岩石像,总高3.5米,其中像高1.45米、宽1.35米,座基呈梯形,高2.1米,上底宽1.3米,下底宽1.9米;座基后面刻着李爱春烈士的生平简介。海口市美兰区政府于2015年重新修缮。……[详细]
  屯昌县革命烈士纪念碑1976年立,碑高1.7米,位于屯昌县文化路。是为纪念解放屯昌县城战斗中牺牲的烈士而建。于1984年4月扩建为屯昌县革命烈士陵园,占地1582.69平方米,建筑面积78平方米,经屯昌县人民政府批准,定为县级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49年秋冬,国民党琼六区自卫大队的残兵和屯昌地区的国民党区、乡、保反动头目,集中兵力固守屯昌镇据点(现县人民医院住址)。这里是国民党从侵华日军接收下来的军部,并大力扩建加固,四周有深沟、护墙、铁刺网三层,设有碉堡、炮楼,方园一公里的牢固工事,企图负隅顽抗。为了最后一次彻底消灭敌人解放屯昌,1949年12月30日夜间12点钟,琼崖纵队三总队长张世英、副总队长刘荣亲自率队2个团的兵力:一团团长张积成、政委何敦锦,三团团长韩泽光、政委王民,在总……[详细]
  屯昌县松坡革命烈士陵园时建于1998年8月1日,位于南坤镇松坡村委会(原藤寨乡松坡村委会)。是为纪念藤寨地区在几十年革命斗争历程中死难的烈士,由原藤寨乡人民政府及乡各界热心人士捐资而建。革命烈士陵园占地面积37.47平方米,园内有纪念碑以及碑文、四周建有围墙保护,围墙前后两面有乡人民政府祭文、社会各界人士捐款榜、烈士生前战友题词。经屯昌县人民政府批准,定为镇级青少年爱国教育点。革命烈士陵园纪念碑上碑文:“回顾我们藤寨地区在几十年革命斗争历程中,我乡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扬前仆后继,敢于斗争,舍生取义,献身成仁的革命精神,民主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涌现了一批名垂千古的革命先烈。今天为了更好地缅怀先烈,以先烈精神激励青年,教育后代。藤寨乡人民政府特此竖碑立传,知名烈士铭刻芳名于碑后,……[详细]
  保家战斗纪念广场原名保家村烈士陵园,位于白沙县阜龙乡保家村,占地面积6.6亩,总投资200万元,于1995年7月动工,2016年9月竣工。建设内容有:纪念碑、纪念广场、牌坊、宣传碑、登高台阶、道路及铺装、绿化、围墙等。1948年春,国民党反动派向我解放区进行大规模清剿。6月3日,国民党“剿总”总指挥曾杰,带领5个连及自卫队数百人,从儋县那大潜入白沙根据地阜龙乡。上午10时,敌军在密集炮火的掩护下,向保加村琼崖纵队三支队驻地进犯。我三支队在一总副总队长张世英三支队政委符志洛和副队长冯位才的率领下,主动出击,英勇作战,重创顽敌。经过几个小时的激烈战斗,多次打退敌人的强攻。此次战斗,我军击毙敌少将三总队长曾杰以下士兵60余人,伤敌60余人。缴获重机枪1挺步枪10支、60炮弹80多发。我军有10余名……[详细]
  一九五○年三月十日(农历二月初十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四十军十三名指战员,潜渡琼州海峡,在临高县马袅港头柏坡海岸抢滩登陆后,遭遇数倍于己的国民党守军的阻击。指战员们英勇顽强,无所畏惧,与守敌展开激烈战斗。因寡不敌众,十三名指战员全部壮烈牺牲。一九七三年四月五日(清明节),乐豪村村民将烈士遗骨迁移到乐豪村西边大园坡安葬,立墓纪念。二○一二年十月,海南省民政厅、临高县人民政府拨出专款,对烈士墓进行重建,使之成为一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谨立此碑,告慰英灵。谨铭斯言,激励后人。……[详细]
  花园革命烈士纪念碑是为纪念1931年秋在革命根据地花园村反围剿战斗中牺牲的琼崖工农红军徐家连等8位烈士,以及1945年5月25日在花园村对日作战中牺牲的100多名烈士而建。碑文抄录如下: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一九三一年秋,琼崖工农红军徐家连等八位同志潜伏在国民党反动派占据下的革命根据地——花园村,进行反堡垒主义围剿斗争。当在联络站策划工作时,被敌包围,英勇鏖战,壮烈牺牲。抗日战争时期,爱国青年为求民族解放,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琼崖独立队,宿营抗日根据地——花园村时被汉奸告密,于一九四三年五月二十五日,敌伪集中三路兵力进行围攻。由于队伍装备未毕,寡不敌众,新战士王茀魁、王禄孙等一百多名革命同志凛然就义,交通站人员范运雄、林文娟同志奋战牺牲。壮哉烈士,永垂不朽!花园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文昌市锦山……[详细]
  昌江县乌烈镇道隆村委会道隆革命烈士陵园,位于道隆村南侧,道隆小学校西侧,东至古水井旁,西至大榕村,占地面积约2680平方米。是一个山清水秀的风水宝地!道隆革命烈士陵园,是为纪念道隆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光荣牺牲的十三名革命烈士而修建的。烈士的姓名是郭日明、邓秉珠、陈多兴、邓元松、邓秉环、邓秉彰、邓长友、颜玉球、郭来顺、郭朝儒、扬日辉、陈多谦、邓秉公。中共昌感县委为了纪念为国为民牺牲的革命烈士,从1953年开始就计划修建道隆烈士墓,决定由昌感县第二区委(时称海尾区)成立殡葬烈士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邓秉珊为组长,道隆党支部书记吴汀洁为副组长,成员陈多见、邓秉珍、陈多文、黄兆忠、林景忠等七人组成。从1953年开始,着手选圵,整理墓基,派员寻找牺牲异地的烈士尸骨,逐步将革命烈士尸骨迁移到墓址集中……[详细]
  儋州市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儋州市那大镇城区西面2公里处的三角岭,山顶矗有革命烈士纪念碑。由儋州市人民政府于1993年投资700万元兴建,占地面积100亩,主要建筑有革命英雄烈士纪念碑、人民公园牌坊、纪念碑文、纪念亭等,属省级管理级别,年平均参观人数10万人次。儋州市红色革命政权,早在1926年4月就建有共产党的基层组织中共泊潮支部(又称农工支部)等11个,同时在新州镇成立县特别支部。1927年7月成立中共儋县县委。儋州的武装斗争是琼崖“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重要组成部份,儋州人民从大革命时期开始,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共献出宝贵生命的有2万余人。其中有中共儋县县委重要领导人黄金容、黄振亚、何焕琮、谢凤安、吴浪渡、张绍箕、羊城高、潘云汉、李友杜、林国柱、陈海萍等10余人。还有区委书记、……[详细]
木排革命根据地烈士纪念园
  木排根据地烈士纪念园位于西流农场场部南侧路旁,1985年纪念园由儋县和临高县人民政府各出资2.5万元建立,占地面积500平方米;1998年10月由儋州市人民政府投资5万元修缮,主要建筑有英雄纪念碑、纪念亭等,属市县级管理级别,年平均参观人数3万人次。木排根据地是琼崖特委在琼西建立的第一块抗日根据地。1939年11月,独立总队第三大队已攻克了琼西重镇那大,开辟了琼西抗日斗争的大好形势,使特委向琼西转移,建立山区根据地的条件已经具备。因此,特委根据当时形势决定划出那大镇周围的清平、那大、和民、和祥、和舍、洛基、兰洋、陶江、南辰和南宝等乡村,在澄、临、儋三县交界的山区建立抗日根据地。根据地筹建初期,特委指派谢凤安、符志行、王茂松(王昌)三人组成临时党支部,谢任书记。支部放手发动群众参加抗日,壮大人……[详细]
  南正山革命根据地英烈碑位于大成镇巴黎村(西庆农场中学西侧),由儋县人民政府1989年8月投资2万元兴建,占地面积1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南正革命根据英烈碑及周围底座,属市县级管理级别,年平均参观人数3万人次。1943年秋琼崖独立总队第四支队以主力配合中共儋县县委开展大量革命斗争工作成立了区乡的抗日民主政权,建立了南正山革命根据地坚持革命斗争,并配合我党我军进入白沙根据地,又于1950年3月配合琼崖纵队第一总队接应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军先锋营在白马井登陆解放海南岛。南正革命根据地军民为儋县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做出重大贡献。儋州市人民政府特建英烈碑,以此为念。……[详细]
  黄金容烈士纪念碑位于儋州市光村镇泊潮社区泊潮新老村之间,建筑占地面积10平方米,保护范围面100平方米,1964年由儋县人民委员会出资,其胞弟黄正容建立,1995年由儋州市人民政府出资,黄正容重建。主要建筑有纪念碑及周围底座,属市县级管理级别,年平均参观人数1万人次。黄金容(1902-1940),中共儋州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1923年在广州法政大学读书时参加中国共产党。1925年6月参加广州沙面“6·23”反帝----。1926年春被中共广东区委派往儋县、临高等地开展国民革命组织农民运动,在琼西掀起大革命的高潮。是年4月任儋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光村乡泊潮党支部书记,并任儋县农民自卫军总指挥。1927年7月成立中共儋县县委,任县委委员。同时任农民革命军总指挥,儋县讨逆革命军总指挥。10月他与……[详细]
  琼东革命烈士纪念塔位于琼海市嘉积镇富海路杨善集烈士陵园内。1926年2月16日,琼东县成立了中共琼崖东路特别支部,雷永铨任书记。该支部的成立是中共琼东县地方组织诞生的标志。大革命时期,在中共地方组织的领导下,琼东县工人、农民、学生、妇女运动蓬勃兴起,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土地革命时期,琼东县党组织转移到农村,成立中共琼东县委,创建武装队伍,开展武装暴-动-,创建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掀起了第一次、第二次土地革命高潮。第二次土地革命高潮期间,中共琼崖特委、琼崖苏维埃政府、琼崖红军师部迁驻琼东县革命根据地,使琼东县成为琼崖革命的中心地区。抗日战争爆发后,琼东县党组织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开展抗日斗争,并建立巩固的抗日根据地,成立了琼东县抗日民主政府,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积……[详细]

缂傚倷绶¢崳顔嘉涚粙顢跺┑鐘灱椤旀劙骞忛敓锟�13001937闂備礁鎲¢悷閬嶅箯閿燂拷 缂傚倷绶¢崰鎾诲磹閺囥垹鐭楅柡鍥╁Х绾鹃箖鏌熺€涙ḿ绠橀柡鍡樻煥椤法鎷嬬憴鍕伓 44010602000422闂備礁鎲¢悷閬嶅箯閿燂拷

闂備胶枪缁绘劙宕㈤弽顐ュС妞ゆ帒瀚粻锝夋煙鐎涙ḿ鐭嬬紒顕嗘嫹 闂備浇澹堟ご绋款潖婵犳碍鐒鹃柟缁㈠枛濡﹢鏌i悢绋款棆缁绢厸鍋� 闂備胶枪缁绘劗绮旈悜鑺ュ剹婵°倓鑳堕悵鍫曟煟濡も偓閻楀﹪锝為敓锟� 缂傚倸鍊搁崯顖炲垂瑜版帗鍋熸い鏍仜鐟欙箓鏌涢锝囩煂缂佸鎷� 闂備胶鎳撻悺銊╁垂婵傛悶鈧懘鏁傞悾宀€鎳濆┑鐐村灦椤曆囨晸閿燂拷
闂備浇澹堟ご绋款潖婵犳碍鐒鹃柟缁㈠枛缁狅綁鏌熺€涙ḿ鐭嬬紒顕嗙畵閺屻劌鈽夐搹顐㈩伓 QQ闂備焦瀵ч崘濠氬箯閿燂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