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区旅游景点介绍
朝真桥位于练塘镇中部,南北向,跨市河,因北侧原有朝真道院(俗名圣堂)而俗称“圣堂桥”。始建年代不详,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里人富商万麟重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又重建,2000年修缮。 桥为单孔石拱桥,青石、花岗石材质。桥长18米,宽3.45米。桥为分节并列拱券,拱跨6.82米,高3.7米。桥两堍各有石阶26级。两侧有镂空青石护栏。两侧桥柱上有楹联,东联为:“帝泽流通万里,神庥绵亘千秋”;西联为:“长留题柱高联,重记受书胜事”。……
[详细] “义学桥”:址于上海市青浦区练塘镇东市,南北走向跨市河,桥北正对惠世庵,俗称:“惠世庵桥”,“义堂桥”,始建于明天启年间(1621一1627),重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为单孔石拱桥,花岗石材质,桥面有低护栏,望柱和抱鼓石,中间四根望柱上雕有四只石狮,北有台阶20级,南有台阶18级,桥长16.4米,宽3米,高4.2米,拱跨5.7米,拱高3.1米,桥联为:“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月映西--莲醉卧,虹锁东村司马留题”。昔日桥畔惠世庵为练塘地区有名的戏楼,每年春秋两季常演昆剧。义学桥为单孔石拱桥,花岗石材质。桥长16.4米,宽2.95米。桥为分节并列拱券,拱跨5.7米,高3.1米。两堍各有台阶22级。桥面有低护栏、望柱和抱鼓石,中间四根望柱,望柱上雕有石狮。1994年公布为青浦县文物保……
[详细] 李华泾桥,位于练塘镇下塘街居委会。年代为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
[详细] 小蒸农民暴-动-活动旧址位于练塘镇小蒸社区三管桥路86弄,原为陆少泉医生(陆铨生父)的居宅。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陈云回练塘、小蒸地区传达党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同当地农民军领导人吴志喜、陆龙飞、陆铨生等在此组织小蒸农民武装暴-动-。翌年1月3日至5日进行暴-动-斗争,后遭国民党反动派镇压而失败,吴志喜、陆龙飞等惨遭杀害。旧址建筑坐北朝南,砖木结构,为二层楼房,面阔三间12.65米,进深16.5米,九架梁,前有重檐。硬山顶,小青瓦屋面。楼房后有小花园。1961年被公布为青浦县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始辟为“小蒸农民暴-动-陈列馆”,2003年修缮。……
[详细] 顺德桥是位于上海市练塘西市梢元至正间(1341—1368年)建的一座桥,清顺治间(1644—1661)、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三次重修。桥全长16.4米,宽2.3米,高4.1米。共有3跨,中跨为航道,桥栏、桥面均为花岗岩长条石,桥柱为青石,长条形,南北各3块,并列成石壁式,结构简单,具有元代桥梁特色,桥上有楹联:“九峰列翠重镇,桃源早发,鹤荡渔歌晚唱,三泖行帆”。楹联描绘了练塘镇的秀丽风光,联中“九峰列翠、三泖行帆、鹤荡渔歌”,均名列练塘八景。1959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后曾多次维修加固。使整个桥体风貌完好,花纹雕刻凸现,形式简洁但不失雄浑、壮丽。 练塘具有丰富的桥文化特质。横跨市河的桥梁中,有6座元、明、清古石桥。顺德桥即使其中的杰出代表。建于134……
[详细] 金泽放生桥位于金泽镇南市南北向,跨后浜。明代始建,崇祯时修缮,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陆开诚重建,民国时加砌护栏及望柱。2001年9月再次修缮。现为青浦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该桥为单孔石拱桥,桥长25.8米,宽2.3米。横联分节并列拱圈,拱跨7.7米,高4米。西侧刻桥联:“水出湾潭通秀气,桥连如意接康衢”。……
[详细] 如意桥位于金泽镇南市,南北向,跨东厍港。元至元年间(1271-1294年)始建,崇祯间里人费姓重修,清乾隆三十三年黄汉东、僧济贤重修,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里人重建。现为青浦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如意桥为单孔石拱桥,花岗石材质。桥长28.5米,宽2.96米。横联分节并列拱圈,拱跨8.6米,高4.2米。桥面有护栏、望柱和抱鼓石。两侧桥柱上有楹联,东联为:“后果前因如意桥发心遂意,顾名思义祖师庙主善为师”;西联为:“化险境为坦途,千秋如意;赖博施以济众,一路平安”。……
[详细] 皇阁桥位于金泽镇中市,南北向,跨北胜浜,橋之北堍原有托塔天王庙,因名。明代始建,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建,2001年9月修缮,现为青浦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该桥为三孔连拱石桥,青石和花岗石材混砌。桥长21米,宽2.9米。拱券横联分节并列砌置,中孔拱跨6.8米,高4米;边孔拱跨4米,高1.8米。桥面雕刻有暗八仙等图饰。东侧有楹联:“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
[详细] 林老桥位于金泽镇北市,南北向,跨三里塘,元至元年间(1264-1294年)始建,因由林姓老人所建,故名。又以北堍原有关帝阁,故俗称“关爷桥”。清雍正八年(1730年)重建,2000年修缮,现为青浦区文物保护单位。该桥为单孔石拱桥,青石和花岗石材混砌。桥长21.3米,宽2.7米;并列式拱券,拱跨8.45米,高3.35米。桥两侧有石低护栏、望柱和抱鼓石。1994年被公布为青浦县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颐浩寺遗址位于金泽镇金溪居委会迎祥街12号。宋景定元年(1260年)里人费辅之创建,相传为宰相吕颐浩宅,故得名。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建大雄宝殿等,元贞元年(1295年)奉旨赐名颐浩禅寺,时有鸳鸯楼、大山门等亭台楼阁二十余处,规模宏大,“虽杭之灵隐,苏之承天,莫匹其伟。”后历代多次修葺,1938年大部分建筑毁于轰炸。现仅存元代“松江府颐浩寺记”碑1方、“不断云”石刻、大殿柱础12个、佛台基座1个和少量破碎方砖。碑为青石质,方首,高2.56米,宽1.31米,厚0.32米,元至元七年(1341年)立,文字为行楷,20行,670字,记载颐浩寺创建的历史。表面斑驳脱落,文字已难辨认。“不断云”石刻原是颐浩寺内金鱼池四周的石护栏,因图案为连续的云朵而名,传为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所绘,系高浮雕,青石……
[详细] 乐善桥位于重固镇与华新镇交界处,东西向,跨艾祁港,俗称“汪家桥”。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仲春始建。该桥为单孔石拱桥,花岗石材质。桥长20.5米,宽2.6米,高4.8米。并列式拱券,拱跨9.4米,高4.3米。桥东堍石阶20级,西堍21级。桥面两侧有新修砖砌水泥护栏。二侧有楹联,东联为:桥迎塔影来龙运,乐济无穷;脉接云间流泽长,善垂永久;西联为:往来自此安行,洵可乐也;悠久得以济众,不亦善乎。……
[详细] 兆昌桥位于重固镇章堰村东首,南北向,跨金泾河。清嘉庆五年(1800年)春始建,宣统二年(1910年)重修。该桥为单跨平梁桥,花岗石材质。桥长17.7米,宽2.6米,高3.8米,跨径5.25米。桥两堍各有12级石阶。两侧水泥砌就护栏,高0.76米。两岸桥墩块石砌筑,桥面用四块条石并铺。桥两侧有楹联,东联为:“澄波西流迎新旭,紫气东来启云端”,西联为:“人湮盛处香湮盛,德泽深时福泽深”。2011年公布为青浦区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金泾桥位于重固镇章堰村,南北向,跨金泾河,又称“观月桥”。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始建,宣统时(1909-1911年)重修。该桥为单孔石拱桥,青石、花岗石材质。桥长18.8米,宽2.8米,高3.7米。横联分节并列式拱劵,拱跨5.7米,高3.15米。南堍石阶16级,北堍18级。桥西南一侧有护栏,拱券两侧刻桥名和建造年代,券上刻捐修人姓名及捐资数目。2011年公布为青浦区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南塘桥是位于上海市青浦区重固镇的桥梁,始建于明代,为青浦区文物保护单位,昔为本地区西通青浦县城,东通上海的重要桥梁之一。南塘桥始建年代具体无考,原县、乡各志均载此桥“相传初建于明代”,但无物证,唯有桥上之“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重建”文字。2004年重固镇创建市一级卫生城镇,政府相关部门整理桥侧违章搭建,在桥身上第一次发现“建于明崇祯二年”文字(公元1629年)――,自始,相传建于明代之说有了实证。重建此桥时,重固镇河东街下塘还未成街,故此桥东堍桥坡一直延伸到河东街上塘的桥弄堂口。南塘桥重新修建以后,重固镇更趋繁荣,商家、乡绅争相在桥畔抢占位置,砌起石驳岸建造房屋、开设店铺,东街在光绪初年形成了上、下塘均有店铺的两面街。……
[详细] 继善桥(又名观音桥、南小桥)位于白鹤江镇南街,跨于西霞浦上,清代重趸,其造型结构与青龙桥相似,砖砌桥栏,为后人修时调换。桥目前仍是南街通行便桥,但不能通机动车辆。……
[详细] 青龙桥位于青龙江与东大盈港接口处,白鹤江镇河东。清代乾隆年间由里人徐葵(蒋浦人,官封浙江督粮道,即山东布政使徐恕之父)筹建。桥长19.2米,宽3.6米,是拱形单孔石桥。由于建造时精心设计,方位适宜,桥门正对江面,每当月明风清之夜(特别是中秋佳节),一轮明月巧映在桥孔河面的中央,水波轻荡,月影横斜,胜似西子湖中的三潭印月,故有青龙偃月之称。1994年8月4日,县文物管理委员会立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桥略有损坏,县文管会出资于2000年底重修,使其面目一新。桥孔两面,镌有对联两副:一是:长挹九峰秀,远钟三泖灵;二是:白鹤闻声远,青龙流泽长。……
[详细] 塘湾桥位于白鹤镇塘湾村,跨于艾祁江上。该桥建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清代重修,为单孔石拱桥,长28米,拱跨9.1米,宽3.1米,矢高4.5米。拱圈为横联分节砌置,一色青石。据史载,该桥是清咸丰年间,农民起义领袖周立春与其女周秀英清兵战斗之处,1986年11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近期又予以整修一新,仍作附近居民交通使用。……
[详细] 作为上海市第一批获批的城中村改造项目,上海蟠龙天地街区位于上海虹桥商务区青浦板块蟠龙天地项目体内,集商业、住宅、酒店、绿地于一体。延续XINTIANDI新天地开放式街区的商业形态,蟠龙天地项目整体规划超50万平方米,商业体量5.3万平方米,公共绿地23万平方米,并规划有3公里环形步道和近万方户外运动空间,共同打造“公园里的新天地”,探索“生活的另一种写法”。上海蟠龙天地街区在大幅提升生态环境的同时,注重保留、保护江南水乡文脉,以“Culture文化唤醒、Nature自然融合、Future城市焕新”为理念,打造了曲水萦居、溪桥渔泊、烟雨廊桥等“蟠龙新十景”,焕新了一座江南千年古镇“蟠龙镇”,带来文化与自然融合的都市理想生活。……
[详细] 上海联怡枇杷园AAAA级上海联怡枇杷乐园位于青浦区,其得名于园内400亩枇杷林,“夏月枇杷黄似桔,年年新果第一批”,因而春夏之际来这里,是最好的时节。除了枇杷以外,这里的农家菜绝对是地道的。万物生长,时令美味需用传统厨艺烹饪,才够味。风和日丽的季节,去农家乐吃一顿地道的农家菜,让味蕾找找淳朴香甜的农家味道。坐标:青浦区外青松公路7166号……
[详细] 万寿塔(WanshouTa)俗称南门塔。位于青浦县青浦镇南门。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塔为方形,七级四面,砖木结构,汪德馨《塔院记》载:“其士大夫与里之父老子弟输金钱,仿浮图象教,岿然建瓴级于南门之外,丹黄璀璨,上耸云霄。工竣而奉以嘉名,谓之万寿……邑之人望云稽首,感百年休养保聚之泽,效万岁歌呼颂祷之声,而藉是以仰报国恩,非徒辉耀文明如雁塔故事,为俊髦题名之地而已。”故此塔与佛教无关。塔成之后,附近又建殿、堂、庑等,占地30余亩,称万寿塔院。院有三殿,气势雄伟。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徐恕(白鹤蒋浦人,进士)独资修塔,“金碧之光,灿烂天表”。四十三年(1778年),塔遭雷击,损坏较重。四十六至四十七年(1781-1782年),清学者王昶于塔院修纂《青浦县志》。嘉庆五年(1800年)塔……
[详细]
闂佺ǹ绻堥崝灞矫瑰Δ鍛嵍闁哄瀵ч崐鎶芥煙閸忚偐鐭岄柛宀嬫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