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南京市 > 鼓楼区旅游

鼓楼区旅游景点介绍

  北京西路3号民国建筑位于鼓楼区北京西路3号,年代为民国。北京西路3号民国建筑是--约建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1937年12月日军攻占南京后,将原来设在中亚村(今白下路)的总领事馆搬迁至此办公。抗战胜利后,作为敌伪财产被国民政府没收用作外交部宿舍。原有西式楼房3幢,西式平房四幢,占地面积8494.58平方米。南京解放后……[详细]
  天竺路3号民国建筑位于鼓楼区天竺路3号,年代为民国。2006年6月,天竺路3号民国建筑被公布为第三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南冬瓜市20号民国建筑位于鼓楼区南冬瓜市20号,年代为民国。2006年6月,南冬瓜市20号民国建筑被公布为第三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宁夏路2号民国建筑位于鼓楼区宁夏路2号,年代为民国。于佑任公馆旧址乃冯玉祥部之军长冯云亭在三十年代以冯华堂的名义购地置建,于佑任自1946年5月直至去台湾在此居住。这是一座闹中取静的庭院,主楼为西式三层洋楼,总建筑面积662.3平方米,宅内设施齐全,其主楼坐北朝南,高三层,粉色外墙,尖顶,青平瓦屋面,钢门钢窗,一楼带内……[详细]
  行政院长官邸位于鼓楼区中山北路254号,年代为民国。2006年6月,行政院长官邸被公布为第三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南东瓜市3号民国建筑位于鼓楼区南东瓜市3号,年代为民国。该建筑为一处独立院落的西式风格建筑,楼高三层,黄色水泥拉毛外墙,坐北朝南,墙内建有壁炉,人字形坡架,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现为古南都饭店经理办公室用房,保护状况较好。据查,该建筑原系张光析(此字有误,等作重查)在南京的私产,后转卖给荷兰驻中华民国大使馆作为馆舍。……[详细]
  ‌国民政府中央广播电台发射台旧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江东门北街33号,是南京地区最早的无线广播电台,始建于1931年。这座旧址不仅是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广播传媒中心的所在地,而且还是中国早期广播事业发展的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它占地面积约为65224.6平方米,现存两座发射塔、一座发射机房以……[详细]
  这里的城墙历史上是没有城门的,是1996年为开通后标营路,建月牙湖大桥把城墙破出一个口子,为将中断的城墙串联起来,增加了城墙的完整性,2009年建成该门。……[详细]
  2007年10月1日,南京察哈尔路西延工程顺利竣工通车,丁山脚下的明城墙由此多了一座新的城门:华严岗门。这座新城门是在明城墙坍塌缺口处修建的,一方面被改造成察哈尔路西延段的通道,另一方面也被乘机改造成完整的城门。华严岗门共有四拱,中间的两座拱门高度为9.38米,外侧的两座拱门略小,拱券高度为6.22米。华严岗门就像一座……[详细]
  新民门,位于明代钟阜门与金川门之间。1932年,在城墙打开豁口,因资金不足城门未建。1934夏,建成城门。保留至今。……[详细]
  清凉门,位于南京城西,坐东向西。东至石城门界,西至定淮门界,两界之间长725丈。洪武六年(1373),置清凉门兵马司驻守。洪武十二年(1379),改清凉门为清江门。明弘治年间(1488~1505),仍然称“清江门”。到了明万历三年(1575)的秋天,家住南京洪武街的学者顾起元回忆他10岁时,见到这座城门外建有一座当年朱……[详细]
  八字山碉堡群位于中山北路挹江门右侧的八字山上,原为四望山,(民国时期改名为八字山)其碉堡群,始建于民国时期,现保存7个较为完整的旧式碉堡群分布于八字山周围,依山而建,地势较高。该碉堡群均为钢筋水泥结构,高低、深浅、长短各不相同,一般都在宽8米左右,长10米左右,高出地面约2米左右。该碉堡群作为战时军事设施,建国后已封闭……[详细]
  1911年,英国伦敦“合众冷藏有限公司”(又名“万国进出口公司”)老板韦斯特兄弟派大班马凯司(Mackeiyie)、买办韩永清、罗步洲到南京,在下关金川河两岸一带征地600亩,筹建“江苏国际出口有限公司”俗称“英商南京和记洋行”,简称“和记洋行”、“和记蛋厂”,当时英国“合众冷藏有限公司”也是中国当时最现代化的食品加工……[详细]
  位于原下关区花家桥7号。主楼为3层砖混结构,坐北朝南,楼梯设在外,有后院;另有附属建筑2座。据说该建筑曾经为国民党参议院的官员居住。现产权属于下关电厂,有4户人家居住。……[详细]
  花家桥8号民国建筑:民国时期住宅建筑遗存。位于原下关区花家桥8号。现存建筑二栋,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小楼。二栋建筑东西一字排开,中间共用一院门,院门上有“锦庆里”字样。该房产抗战前原为李家和所置,后被上海铁路局南京分局所有,现仍被作为铁路女员工宿舍之用。……[详细]
  位于原下关区龙江路30号。该医院始建于1930年,现存有多幢建筑,有住院用房、办公楼、停尸房、门房等建筑,原有一座瞭望塔现已拆除,格局基本保存完整。其中有一幢办公楼为某部队使用,该建筑为二层砖混结构,有回廊和拱形柱廊。瞭望塔为钢架结构,高23米,面积约16平方米。其他建筑现仍为七二四所和海军学校居民用房。该处建筑群保存……[详细]
  位于今下关区江边路2号。民国建筑,砖木结构,局部二层,有木质楼梯,东西长约13.4米,南北宽约11.1米,高约6.5米。现产权为部队所有。……[详细]
  位于今原下关区煤炭港22号。民国建筑,解放后有改建,面阔约6.3米,进深约4.9米,高约3.5米,建筑面积约90平方米。据房主唐姓老人讲,房子是其父亲留下的。该建筑列为文物,是因其曾今作为煤炭港党小组,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详细]
  清末建筑,位于原下关区天祥里8-14号。建筑年代和下关天主教堂的建筑年代相近,坐北朝南,两层砖木结构,木质楼梯,原有柱廊,局部装饰花纹,建筑的结构改变,内居住多户人家,建筑保存一般。从规格看,比天保里建筑规格要高,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详细]
  清末时期建筑。位于原下关区天保里和天保路。据居住的居民反映,该处建筑群均是天主教堂同时期建筑,是当时教众居住区,如“天祥里、天保里、天光里、天保路”等,带“天”字的,均分布在天主教堂附近。包括天保里4幢,天保路2幢,均坐北朝南,二层砖木结构。该处建筑群的存在,对研究清末民初的居民生活遗迹宗教习惯,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