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从范公堤东坡始,向东沿方塘河北岸略偏南方向斜入河中心,东西长约3000米,后向南至圩里村境。南宋时期初筑时,底宽12米、高1.5米、堤面宽4米,北坡用灰褐条形砖砌筑,元代维修北坡加宽2米,用青灰砖砌筑。现北坡为厚1.5米的黄泛期黄色粉沙土沉积层所覆盖,使之堤顶与北侧田野持平。堤体0-土有宋代黄釉青瓷碗、青绿釉瓷碗、元代……[详细] |
![]() | 朱霞又名朱云伯,祖籍泰州,后到安丰经商,营造屋宇数十间,住宅在周家巷和太平巷之间,占地面积千余平方米。大门向西,镶嵌砖雕精细,门前有方石鼓,门前有花园,造型美观,正厅屋画梁雕栋,走马廊檐为弧形檐,椽子似弓如意形,木雕精美,造型罕见,望砖仅有二指宽都经过了刨磨和精心的加工,现存15间,每幢屋宇均有三道风火墙,是安丰保存较……[详细] |
![]() | 观音堂位于安丰镇北井儿头大街,是安丰72个半庙堂之一,为尼姑庵。庙门朝北,与大丰紫云庵遥遥相对,庵门前现存一口古井。观音堂始建于宋代,现存清构三间大殿。……[详细] |
![]() | 陈氏大院位于安丰镇东新坝巷头,为清代建筑,特点是庭院式建筑,现存三间主屋,一间书房,两间门房共6间,主屋有风火墙,门头有砖雕装饰,院内有一棵400年以上黄杨。……[详细] |
![]() | 现存四间,系明代建筑。该建筑采用宋代建筑风格,琴型梁,梭式柱,立柱披麻捉灰,下有木柱础,隔间屏风板,门面全槅扇,饰以暗八仙和四季花草木雕图案。周法高系世界公认的三大汉语言学家之一,毕生从事汉语文字,语言学研究,在语言、语法等方面成绩卓著,先后出版专著9部,学术论文数十篇。……[详细] |
![]() | 位于安丰镇鲁家桥西,1924年法国彭神甫来此传教建造,计屋宇30间。解放后曾为东丰(东台、大丰)联合师范所在地,盐城地区敬老院所在地。……[详细] |
![]() | 郭氏住宅位于安丰鲁家巷、西串巷交界处,为清代建筑,保存完好,现为安丰居民郭能琴居住,现存三大间。……[详细] |
![]() | 四圈门位于古安丰街北东寺巷头,系清代建筑。清宣统年间,张仁芬任安丰场官时,除霸安民,深得民心。张场长任满时,群众苦留不住,沿街设香祭送行,要求张场长留靴作为纪念,此靴贮于玻璃盒内挂在街北“四圈门”口。……[详细] |
![]() | 万维国住宅位于安丰镇北刘家巷西首,为明代建筑。原为安丰盐商傅本涟的住宅,现为退休教师万维国居住。现存三间,保存完好。……[详细] |
![]() | 钱乾(1882—1994),字少白,东台市安丰镇人,16岁时,被保送至南京两江法政学堂读书,后考入北京政法学堂,毕业后任大理院见习推事。后任江西省高等法院院长。民国初年,钱乾辞职返乡,开始了兴学重教。出任安丰高等小学校长,创办私立德馨女子国民学校,首开东台女子教育先河。新四军东进时,带头捐献药品和棉被,陈毅称赞钱乾是共……[详细] |
![]() | 丁公馆位于地藏巷头,为清代建筑,民国时期安丰镇长丁小梅居住,故称丁公馆。该民居门楼临街,饰以砖雕,宽大气派精美,中间建有两座高大风火墙,保存完好。……[详细] |
![]() | 吴氏民宅,位于安丰镇下灶居委会吴家巷,以其建筑风格判其为明代建筑。该建筑采用宋代建筑风格,琴型梁,梭式柱,立柱披麻捉灰,下有木柱础,隔间屏风板,门面全槅扇,饰以暗八仙和四季花草木雕图案。……[详细] |
![]() | 始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始为帮船码头。光绪三十年(1904)南通大达轮船公司东台办事处重建下坝码头,开辟南通—东台—盐城客轮航线和泰州—东台—盐城客货兼运航线,该码头一直使用至20世纪70年代。1940年11月,中原局书记刘少奇一行在黄克诚陪同下,曾莅临此码头。……[详细] |
![]() | 东台天主教堂,位于台城老坝万家垛,系1920年由法国神父蓬士逯、晁德礼等到台城传教时购地所建,教堂建筑规模在当时为盐城地区之首。现存的大圣堂俗称“洋房”,面阔五间,长为18.5米,宽9.4米,高约5米,边存过道,杉木地板,底层设通风口,落地窗。……[详细] |
![]() | 又名双钗井,双井隔河相生。据《旧府志》记载:七仙女与董永告别时,取头上金钗两只,掷于桥之南北做为纪念,后人于其处分别凿井祝福西溪百姓。金钗井南井位于西溪风景泰山居委会境内,金钗井北井在晏溪河居委会境内,现古井四周也都是居民住宅。……[详细] |
![]() | 据《淮南中十场志》和清嘉庆《东台县志》记载,明代东台境内的海盐生产进入黄金期。明洪武元年(1368),在西溪设泰州盐运分司,辖各盐场盐课司。武宗正德十五年(1520)盐运分司署从西溪迁驻东台场。西溪设巡检司衙门,在西溪晏溪河旁犁木街中部,明代建筑,现存20多间,现为草庵堂。……[详细] |
![]() | 范公讲书楼又名读书亭,为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在西溪担任盐官时所建,后被拆除。遗址在东台镇泰山居委会境内,当时范仲淹在西溪西南一处四面环水地方筑亭一座,并在亭前上方亲书“仰止亭”三字,亭旁翠竹环绕,流水潺潺,风景宜人,环境优美,范仲淹在亭内经常与西溪读书人一起聚会讲学,谈报国之愿。……[详细] |
![]() | 晏溪书院,原名西溪书院,是北宋著名政治家、词人、时任西溪盐官的晏殊创建。晏殊(991—1055),字同叔,江西抚州人,后被委派西溪担任盐官,在此期间他体察民情秉公办事,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后人为崇敬他,将书院改名为晏溪书院。书院设在西溪镇上的南风亭对面,遗址今属东台镇泰山寺居委会。是古扬州辖区内最早创建的书院。……[详细] |
![]() | 晏溪河原名南仓河,是一条千年的古河道。位于东台镇西溪古镇,东西走向,中段与雄河相接,呈丁字型。晏溪河为西汉建镇时所挖,北宋年间著名政治家、词人晏殊被朝廷委派西溪担任盐官,晏殊在西溪体察民情秉公办事,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后晏殊如朝拜相,百姓思念公德,将南仓河改为晏溪河。……[详细] |
![]() | 翟登云(1815-1897),曾任东台西溪书院院长。1988年清理墓时发现墓为长方形砖室墓,长2.4、宽1.2米,木棺已朽。出土石墓志,长0.68、宽0.66、厚0.14米,碑文19行,满行30字,计558字,楷书。内容为记述墓主生平事迹,落款为翰林院修撰通州张謇撰书。墓碑现存在市博物馆内。……[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