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昆明市旅游

昆明市旅游景点介绍

  芝云洞建设开发时间最早,已近400年之久,因洞内石乳似灵芝、彩云,故名“芝云洞”。是明万历年间路南州知州汪良(一说汪良明)发现并立碑题记,派人修整的。芝云洞碑立于洞口右侧,明万历四十二年(1642年)2月19日由路南知州汪良刻立。芝云洞碑高1.6米,宽60公分,厚30公分,青石质,有纹饰。碑额呈半圆形,上刻“芝云洞”三个大字,碑边饰长卷草花纹。碑文题为“芝云洞记并诗”。全碑正文12行,每行41个字,共501个字,均为楷书体。《芝云洞记》详细描绘了洞内500米长的景致,以及发现和开发芝云洞景观的经过,是目前所知最早记述石林景观和开发建设的实物文献,汪良在同碑所题的诗是现在吟咏石林岩溶景观最早的歌作。1986年6月2日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路南州正堂陈公去思碑
  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四川人陈先溶到路南州任知州(明、清时对府县等地方正印官称为正堂)。陈先溶在州府门前立下收费公示碑,整治收费乱象。光绪十四年(1888年),主持修建武庙,以“忠、义”为核心,兴办民众教习所;在西河、东山河等地疏浚、筑坝、修桥、补路,改善水利和交通。光绪十六年(1890年),陈先溶逐步平定了困扰多年的匪患,在战火废墟上重建文庙、魁阁,地方教育日渐兴旺。陈先溶调离时,路南人民感念他的善政,立下《调授石膏井提举司提举路南州正堂陈公去思碑》,以表达对这位勤政爱民的离任州官的思念之情。《去思碑》昭示后人:为人民谋幸福的人,人民将会永远记在心里。……[详细]
  石林彝族自治县(原路南县)鹿阜镇南门街东侧,有一处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供祀关羽的武庙。从旧时路南古城的布局来看,武庙基本与城北隅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的文庙南北相对。武庙规模虽然远不及文庙,但也分为大门、前殿、后殿三部分。1933年,武庙改为民众教育馆,附设图书室、陈列室、幼儿园。新中国成立后改建为路南县文化馆,很长一段时间成为当地民众和赶街群众读书看报、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1986年,武庙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大规模修缮,成为了解石林县历史文化的一处重要场所。其中,保存在大殿后面的《调授石膏井提举司提举路南州正堂陈公去思碑》和《路南县贪官许良安遗臭碑》,记载了两个特殊的历史人物,拓展了这片文物场所的功能。……[详细]
昆明定风塔
  昆明定风塔位于昆明市盘龙区黑龙潭公园内,是一座八角七级密檐式实心石塔。塔全由青石构筑,高约13米。塔基为三级长方形,塔座为八角形,塔身最下层四面书写道教的四方神名,两侧书有对联。塔刹由座、相轮、宝盖、宝珠组成。昆明定风塔的具体建造年代尚无确切记录,现存的塔是清代咸丰二年(1852年)重建的。作为道教塔,它代表了当地的宗教文化和信仰。塔内刻有道教--和相关记载,展示了道教在当地的影响力。……[详细]
禄劝文笔塔
  禄劝文笔塔,也称文笔山白塔,位于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转龙镇甸尾街北面的文笔山上。这座塔是当代重建的,原塔在文革-中被毁。2003年,转龙镇群众和董玉恩夫妇共同捐资,耗资三十余万元,在原址复建了文笔塔。新文笔塔为方形九级密檐式,通体为白色实心石塔,塔身由石条构砌而成,塔基外走栏也是边长十一点二米的正方形。塔身高九层,高度为十二点六米,呈现逐层收缩的形态,塔尖由石条逐渐收缩变小堆砌而起,上面有莲花宝座,宝座中央放置一葫芦作为塔刹。塔的每层中央都设有一个佛龛,共有八层三十二尊佛像,佛像以黑色陶佛制作而成。……[详细]
石林文笔塔
  石林文笔塔位于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东南11公里的阿子龙山山顶。该塔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2年),采用条石砌筑,原高约20米,现残高约11米。石林县文笔塔是石林县儒学圣地文庙的重要配套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建筑艺术研究价值。石林文笔塔作为石林县的一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它是石林县尊孔崇文、重教兴邦的历史见证,反映了当地的儒学传统和文化精神。该塔的建筑风格和石材砌筑技术也代表了一定的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详细]
  在石林紫玉山,有一座元末修建的普鲁海牙将军墓。康熙《路南州志》载:“海牙公生于蒙古,仕元,官至武德将军,大理路总管,移驻路南,洪武初死国难,赠闬里伯。”“海牙公”即“普鲁海牙”,“普鲁海牙”为蒙古族古语,意为威武雄壮的猛士。明洪武十四年,普鲁海牙将军战死,其家人改姓杨,世居路南(今石林县)。至万历年间,其八世孙杨以成由贡生授贵阳通判,理毕节卫事,在任期间多次调停争端,平复叛乱,在《杨忠节公传》中记载:“公居乡仁惠,如买棺掩骨、散粟济贫等事,乡党至今称之。”天启年间,叛军内外勾结攻陷毕节,曾诱降杨以成:“好男子,从我当不失富贵。”杨以成坚决不降终被杀害,熹宗皇帝“诏赐葬祭建祠坊”,于是在紫玉山脚建起一座“忠节祠”,与普鲁海牙将军墓遥遥呼应。……[详细]
毕恒光烈士革命活动旧址
  毕恒光烈士革命活动旧址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类(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位于长湖镇中心学校(原省立圭山小学)内。1946年6月,中共云南省工委派毕恒光到尾则村省立圭山小学以教书为掩护开展地下革命活动,他在校内和附近村寨广泛培养革命骨干,建立了十多处革命据点和上级党组织联络交通站,组建了以毕文昌、黄仲先等为主的200余人地下革命武装参加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1948年8月12日,在路南县城策反新兵大队起义中,毕恒光不幸遭到敌人逮捕。1949年1月22日,被国民党反动当局杀害于昆明虹山,英勇就义,时年二十五岁。该旧址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地下党员毕恒光同志进行革命活动的遗址,是石林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1986年6月,被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海宜昂氏彝汉文宗谱碑
  海宜昂氏彝汉文宗谱碑石窟寺及石刻类(碑刻),位于长湖镇老海宜村内。立于民国二十年(1931),坐东向西,原碑为3门4柱式碑刻,高2.75米,有碑额,在文革中遭破坏后断成2节。现存残碑宽0.68米,厚0.16米,白石灰石质。碑文用彝、汉两种文字阴刻,碑文详细记述了昂姓彝族祖先为避战乱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从贵州罗甸府迁到海宜村居住,以及后来昂姓子孙散居到石林县各村和弥勒等地的迁徙历史。该碑对研究彝族昂姓迁徙、演变过程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2002年4月,被石林彝族自治县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乍龙彝文摩崖题字石窟寺及石刻类(摩崖题字),位于长湖镇大乍龙村西约1.5公里处一石壁上。摩崖题字为古彝文,用漆墨题写,共30行525个字,除少部分彝文字迹模糊外,大部分尚可辨认。据古文字专家武自立、黄建明两位教授考证,此摩崖题字题写于清咸丰年间,记述了清朝咸丰七年(1857),路南、弥勒一带的彝族农民在今弥勒县麟马洞风口坡举行反清起义及战斗的过程。该摩崖题字对研究滇东南彝族人民起义及联合回、汉民族反清政府运动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碑文中所保留着许多彝文古词汇和古语法现象,为研究彝文演变和发展留下了宝贵的实物资料。1986年6月,被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金国富故居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类(名人故、旧居),位于长湖镇老海宜村,建于民国,坐北朝南,土木结构,重檐硬山顶,面阔六间,占地面积200余平方米,为金国富故居。金国富(1904-1974),石林县圭山镇老海宜村彝族撒尼人,民族民间音乐家,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第三届和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饱经旧社会压迫的金国富对国民党反动派充满仇恨,在努力教书育人的同时,深入基层,扎根群众,用民族音乐作为武器配合人民武装斗争,先后创作了《打倒四大家族》、《蒋匪似饿狼》、《从黑暗走向光明》、《石林之歌》等大量优秀彝族撒尼歌曲。1953年,整理出了长诗《阿诗玛》的唱段,并与范禹、麦丁同志一起合作创作了闻名中外的合唱歌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该作品在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会上荣获金质奖章。金国……[详细]
独石山赵发扎营遗址
  独石山赵发扎营遗址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类(军事设施遗址),位于长湖镇维则村东独石山上。清朝咸丰七年(1857),弥勒、路南的彝民在首领杨辉南、李文兴的率领下,在今弥勒县麟马洞村风口山起义,反抗清政府的统治,先后攻下板桥、县城等重镇,沉重打击了清政府在路南的统治。二年后(1859),起义军被清军重兵击溃,首领杨辉南、李文兴先后战死,起义军在首领赵发的带领下退至独石山,借险扎营,建营盘,筑石城,作为起义军总部。后起义军被招安,起义彻底失败。1938年2月,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参观独石山赵发扎营遗址时,题诗一首于石壁上。该遗址现存大门、演武厅、城墙、水牢、水池、兵库、-槽、哨台等遗迹。2007年,县财政拨款对前、后大门和上山道路进行了抢救性排险修缮。该遗址是清代路南彝民反抗清朝封建统治的历史见……[详细]
邕州古道石板哨至天生关路段遗址
  邕州古道石板哨至天生关路段遗址,俗称天生关古驿道,位于石林街道办事处天生关村,始建于明代,清代时曾由天生关村翰林院庶吉士周师重修,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天生关古驿道遗址长约400米,路面宽约3—3.5米不等,路面用石板铺筑,是明清时期贯通昆明、石林、陆良至贵阳以及广西等地的古代交通要道,是石林县最早与外界交往的重要交通要道,对研究石林县的邮政史、交通史具有重要意义,具有重要的保护和利用价值。……[详细]
  晋宁古城村遗址位于昆明市晋宁区,年代为商周时期。2023年12月,晋宁古城村遗址被公布为昆明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95、戴雄墓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戴雄墓位于昆明市西山区团结乡明东山,年代为清代。2023年12月,戴雄墓被公布为昆明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界牌大村周恩来长征路居及干部团驻地旧址位于昆明市禄劝县,年代为1935年。2023年12月,界牌大村周恩来长征路居及干部团驻地旧址被公布为昆明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团街红军长征总部驻地旧址位于昆明市禄劝县,年代为1935年。2023年12月,团街红军长征总部驻地旧址被公布为昆明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石板河阻击战旧址位于昆明市禄劝县,年代为1935年。2023年12月,石板河阻击战旧址被公布为昆明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红军长征金沙江鲁车渡口位于昆明市禄劝县,年代为1935年。2023年12月,红军长征金沙江鲁车渡口被公布为昆明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红军长征金沙江洪门渡口位于昆明市禄劝县,年代为1935年。2023年12月,红军长征金沙江洪门渡口被公布为昆明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缁棷CP婢讹拷13001937閸欙拷 缁倕鍙曠純鎴濈暔婢讹拷 44010602000422閸欙拷

閸忓厖绨幋鎴滄粦 閼辨梻閮撮弬鐟扮础 閸忓秷鐭楁竟鐗堟 缂冩垹鐝崥鍫滅稊 閹存垼顩︽笟娑毲�
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閿涳拷 QQ閿涳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