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叠彩区旅游

叠彩区旅游景点介绍

  桂林抗战摩崖石刻位于桂林市叠彩区、象山区、秀峰区、七星区、临桂区,年代为1931~1947年。桂林抗战摩崖石刻为第八批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宝积山石刻分布于华景洞,现存石刻25件,其中宋代14件,明代8件,清代3件,以宋代嘉祐三年宋咸等7人题名为现存最早的摩崖石刻。 南宋咸淳年题刻。 南宋淳熙年间的题刻。……[详细]
  桂州城图它是我国古代最大的城市平面图,刻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城北鹦鹉山南麓石崖上,高3.4米,宽3米。刻图时间是公元1271-1273年间。图中反映了主干街道11条,突出的地物是城壕、军营、官署、桥梁、津渡。城内各种军事地物与地方的官、民建筑之间互相沟通,融为一体。城门、城墙、城楼、官署、桥梁、山峰用写景法表示。军……[详细]
  还珠洞摩崖造像:在桂林市微波山麓。唐代称东岩。洞门面江,由漓江渡舟出入游览。宋时开凿西洞口,解放后,在南麓增辟出入口。还珠洞玲 珑通透,临江试剑石尤为奇特。古人形容它“悬空而下,状若俘柱”。因离 地空隙,象用剑砍成,故名。游人到此莫口不惊叹。千佛岩内有唐代摩崖造 像三十六龛二百三十余尊,造像面容,身材清秀,袈裟轻飘,线……[详细]
  叠彩山石刻及造像分布于风洞、碧霞洞(瞻鹤洞)、木龙洞、临江岩及登顶山道旁,形制为摩崖。叠彩山计有摩崖石刻据统计有230余件,以明清石刻为多,保存较为完整。摩崖石刻造像是叠彩山景区内的一大亮点。这些石刻分布在风洞内,是唐代的作品,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石刻造像形象逼真,姿态各异,有的宁静端庄,和蔼可亲;有的金刚怒目,……[详细]
  桂林虞山石刻位于桂林市叠彩区虞山,年代为唐-清。虞山的碑刻不仅数量多,而且多是精品,在桂林石刻中占有重要地位。韶音洞洞口石刻题记满布岩壁,较著名的有《舜庙碑》(又称“三绝碑”)、《南宋静江府新作虞帝庙碑》、张拭的《韶音洞记》、宋代方信孺《古相思曲》等,都是桂林山水石刻中的艺术珍品。桂林虞山石刻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文物保护……[详细]
  木龙洞石塔,中国佛塔。位于广西桂林木龙洞外的漓江岸边。塔用巨石雕成,高4.3米,塔基为须弥座,刻仰覆莲花纹。塔身四面雕拱形浅龛,东西龛内雕佛,南北龛内雕菩萨。塔顶为十二层相轮,顶部为六角形伞盖和葫芦形宝顶。石塔小巧玲珑,质朴古雅,是唐代遗物。位于桂林市叠彩山东麓的木龙渡畔岩石上。唐代喇嘛式圆形石塔。由塔座、塔身、塔刹、……[详细]
  木龙湖位于广西桂林市区北部,东起漓江,西至中山北路,南靠叠彩山、北临东镇路,是两江四湖环城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湖的上方有木龙洞,所以称为木龙湖。木龙湖的位置本来没有湖,是为了沟通漓江与内湖之水脉而掘土45万余方,以木龙湖为中心构成了木龙湖景区,突出了自然山水与历史文化相融合的特点。 ……[详细]
  在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间。距今约1.2万年前,地壳拾升,漓江缩小,加速了水月洞的发育,形成一个东西通透的圆洞。长17米,宽9.5米,高12米,面积约150平方米。《象山记》载,“有石穴一,彼此可以相望,形圆而长,其半入于漓水中,水时高时下,故其穴亦时有大小”。水月洞洞口朝阳,亦名朝阳洞。但洞在水上,如明月浮水,十分形象……[详细]
  位于明月峰山腰,南口在北牖洞西南隅,北口朝登山道口,呈弯管状,洞内有石柱分隔,酪似太极图的两条阴阳鱼。洞门宽4.2米,洞高3米,宽3~4米,长13米,面积约50平方米。“太极洞”3字,刻在北洞口上。从洞的一端到另一端,纡回曲折,能见度低。北口大而敞,光线可透达转折处,洞景依稀可辨;南口在北牖洞内,小而隐,光源微弱,初入……[详细]
  在今市区滨江路北段解放桥与伏波山之间。始建于唐,为唐代桂州城之东城楼,上置颜真卿所书“逍遥楼”石刻碑一方。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今陕西西安人,唐开元间进士,曾做过殿中侍御史、平原(今属山东)太守,后官至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世称“颜鲁公”。其书法凝重实、雄健有力,独创一体,人谓之“颜体”。颜真卿并没到过桂林,……[详细]
  明月峰位于叠彩山东北,海拔223米,相对高度约73米,山体面积1.41公顷,是叠彩山的主峰。清袁枚《游风洞登仙鹤明月诸峰》诗有“仙鹤不可招,明月犹堪弄”句,明兵部右侍郎杨芳《风洞山诗》,“引手欲探天上月,俯躬疑碍日边云”,均言峰高可揽月,故有明月峰之谓,峰顶有形如葫芦的-台,五代马殷曾在此建台,人称马王台。宋静江知府张……[详细]
  风洞之南,即前洞,是叠彩洞,因山得名,古称叠彩岩。高3.65米,宽5.6米,长12.5米。面积70平方米。洞口有陈毅名句“愿作桂林人,不愿作神仙”的题刻,及著名书法家沈尹默题“叠彩山”3个大字。洞壁有佛像90余尊,为唐宋物,又名福庭洞。……[详细]
  风洞之北,即后洞,椭圆形,是葫芦的后半部。洞口北向,如窗,又称“北牖”。洞高4.8米,宽9.2米,长7.5米,面积约69平方米。洞口有清人陈维湘题刻“北牖洞”三字,洞内摩崖石刻数十件,以朱颜《访叠彩岩登越亭》、杨芳《游风洞山》、袁枚《游风洞登高望仙鹤明月诸峰》、康有为《风洞题名》和李秉绶的兰竹画刻为珍。洞中原有卧佛一尊……[详细]
  明月峰山腰一奇洞,南北对穿,中间狭小,仅通一人,形成前后两个洞,南北开敞,呈葫芦状,全长20米,最宽9.2米,最高5米。总面积约140平方米。风洞原是一条地下古河道,两头大中间小,所处地势高,北接“湘桂走廊”,南迎驾桥岭与海洋山之间的“峡道”,形成对流,两端过风的断面大,中间小,风速增大,压强减少,风不断补充。随着季节……[详细]
  在叠彩山仰止堂前,是坡顶、青苡的仿古建筑,高踞在登上风洞的咽喉之地,可拾级而上。门上有魏继昌书“叠彩山”隶字横额;两侧悬挂清广西布政使张祥河撰、桂林书法家伍纯道写的“到清凉境,生欢喜心”的楹联。一过山门,即进入历史文物、宗教、自然风光相互交融的胜地。……[详细]
  在市区叠彩山叠彩亭旁。摩崖,高233厘米,宽77厘米,楷书,字43厘米,年、月名款字13厘米。据明嘉靖18年田汝成《游广西诸山征》所载,这里的叠彩亭明代为“聚景亭”,“江山会景处”当是为该处风景点题而作。“江山会景处”是羽卿留在叠彩山的第三件作品,字形端庄严、健劲有力。……[详细]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市区中山北路96号(原桂北路138号),是一幢面积800多平方米的中式两层木楼房建筑。过去是黄旷达住宅及“万祥坊”。1938年11月中旬中共中央派李克农到桂林建立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租下这幢房子作为办公用房。楼下为警卫室、值班室、办公室、救亡室;楼上为秘书室、会议室、……[详细]
  看 点: 千年观音像(摩崖石刻)、虞帝庙、蒋介石行辕、韶音洞及唐宋时期珍贵的摩崖石刻,如《三绝碑》、《古相思曲》、《兰竹图》等。   介 绍: 虞山公园位于广西桂林市市区北部的北极广场和虞山桥附近,因园内虞山而得名。山奇洞幽,园美庙灵,是桂林山水游览的开山地和桂林历史文化的渊源地。 虞山公园南、北两园,造园手法新颖,传……[详细]
  伏波山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区东北,滨江路北端与风北路交界处,孤峰突起,西枕陆地,东临漓江,有遏波伏澜之势,因唐代曾在山上修建汉朝伏波将军马援祠而得名。伏波山公园由多级山地庭园组成,有还珠洞、千佛岩、珊瑚岩、试剑石、听涛阁、半山亭、千人锅及大铁钟等景点和文物,集山、水、洞、石、亭、园、文物于不足1万平方米的范围内,成……[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