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汕尾市 > 海丰县旅游

海丰县旅游景点介绍

  海丰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准提阁)位于海丰县城东镇龙山村西侧龙津溪边,年代为民国。2022年3月,汕尾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汕尾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苏家麒故居位于海丰县梅陇镇石洲村,年代为民国。2022年3月,汕尾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汕尾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石洲村农会旧址位于海丰县梅陇镇石洲村,年代为民国。2022年3月,汕尾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汕尾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共东江特委遗址(五龙寺)位于海丰县城东镇桥东社区,年代为民国。2022年3月,汕尾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汕尾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陈其尤故居位于海丰县附城镇城南社区头社村,年代为清。2022年3月,汕尾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汕尾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浮潭村红四师师部旧址位于海丰县海城镇莲关村委会浮谭村,年代为1928年。2022年3月,汕尾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汕尾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海丰各届人民团体联合会成立旧址(刘氏家塾)位于海丰县海城镇南门社区红场路红场旧址东侧,年代为民国。2022年3月,汕尾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汕尾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东征军黄埔军校政治部旧址(海丰工农革命军团队部旧址)位于海丰县海城镇南门社区南湖车站对面,年代为1925年。2022年3月,汕尾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汕尾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共青团海陆丰地委旧址位于海丰县海城镇南门社区博约街,年代为民国。2022年3月,汕尾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汕尾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陶河樑美楼位于海丰县陶河镇陶北村港口自然村,年代为清。2022年3月,汕尾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汕尾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平东大茂楼位于海丰县平东镇谷兜村,年代为民国。2022年3月,汕尾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汕尾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海丰县城东镇龙山公园位于城东镇龙山新邨二巷南,城东镇龙山公园建成了海丰县首个以消防宣传为主题的文化公园。公园内环境优美、富有特色,内设有消防设备展示区、消防安全知识文化长廊以及各种充满了消防元素的漫画卡通、石椅、艺术造型石等4个主题区域,消防宣传特色突出。……[详细]
  赤山宝塔位于城东赤山,明崇祯三年(1630)举人叶维菱建。为七层八角仿楼阁式实心塔。砖与灰砂混合结构。底层周长23米,往上逐层缩少。通高20.63米。一至五层为灰沙实心夯筑,六、七层用黑方砖砌筑。现塔基有部分崩塌。……[详细]
九龙党训班旧址
  九龙村属我县著名革命根据地“九龙峒”所在地,1941年7月和1942年7月,当时的海陆丰中心县委在九龙举办了两次党训班,为党和军队培养了一批人才,堪称海丰的“延安”。九龙现存有“党训班旧址”等一批革命旧址,是平东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详细]
  九龙峒泛指近代公平的九龙约,地域涵盖今平东镇的一半,毗邻海(丰)、陆(丰)、惠(东)、紫(金)、五(华)等县区交界点,山岭纵横,易于防守,故在革命年代是一处相对安全的天然据点。九龙峒最初的星火闪现在虎山北麓的凤翔古观,它以1923年保护过“七五农潮”时前来避难的彭湃、李劳工等革命志士而闻名海丰。1928年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失败后,国民党调动近千武装对九龙峒的赤卫队实行“冬防会剿”,苏区沦陷,凤翔观遭焚。1935年海丰党组织恢复活动,九龙峒成为重要的交通站与联络点。抗日战争时期,九龙峒重新组建了海陆丰中心县委,并以此为中心建立游击区,1941年7月和1942年7月,海陆丰中心县委在九龙峒举办了两次党训班,为党和军队培养了一批人才,堪称海丰的“延安”。九龙峒作为海陆丰地区著名的革命根据地,在大革命……[详细]
广东省农业公园(陆港农业基地)
  汕尾市陆港生态种养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陆港)成立于2009年,注册资金1000万元,是一家致力于农业产业化、集果蔬种植、鱼禽养殖、加工、销售、科研、观光于一体的农业企业。陆港在海丰县平东镇经营各类耕地、鱼塘共11000余亩。其中耕地5000亩,己建成鱼塘5000多亩,园林中心200亩,名茶培育中心100亩,年生产蔬菜2万吨,水产品5000吨,产值达1亿元以上,是当地重点的农业产业化企业。2016年春节,陆港投入300余万领先推出油菜花观光节,春节期间迎来十余万游客,日均入园客流多达六千余人,引起多地报纸与电视媒体争相报道其盛况。油菜花项目的成功举办,使公司具有建设生态农业公园的信心。2016年,该基地成功申报“广东省农业公园”项目,公司计划再投资1.5亿元,建设成一个以农业为主题,集农科示……[详细]
  南门村委是黄甘岭古道的必经之路,黄甘岭古道走向为:黄羌镇上头洋,经平东镇谷兜村委黄甘岭、华照楼村、谷兜村、嶂下村,至平东镇南门村委上新村、南门村、桥头村、九菜坑村,再到陆河县龙须径,全长13千米,路面宽约2米。该路建于清乾隆年间,为当时海丰通往陆河至揭阳古道,一直用至改革开放初期,其中南门村委上新村段古道路边建有排灌渠。相传,曾有位惠东高潭的富人途经此地,捐建了黄甘岭石阶。由于现代交通发达,该古道基本荒废,但森林密布,成为驴友们寻幽探胜的好去处。……[详细]
18、凤翔观
凤翔观
  凤翔观,俗称“凤髻庵”或“凤冠庵”,位于海丰县平东镇九龙洞革命老区坑口村北侧虎山上,是当时邻近“十三乡”群众崇拜的道教圣地。清乾隆版《海丰县志》载此山“盘郁幽深,茅庵梵刹、联络山脉,居民多持长素,以种茶为业,恍然别有洞天”。乡民传述及现存“纳租记事碑”等文物考证,此观在明代建于现址右侧,在清初“移民缩界”后乡火旺盛,进行扩建,遂于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租用山上李姓地基,择址建成两进三间的道观模式,内祀“三宝佛祖、三清佛祖、元天上帝、三官大帝、司命帝君、大峰祖师、福德老爷”诸神像,并祀当年主要捐建者“清大檀越主曾公妈”神位及“林桂花长生禄位”等。建至民国,随着山上生态空间的局限及山民的迁徙,凤翔观随之淡落,仅存一名道长住持。1923年8月16日(农历七月初五日),海丰赤山约总农会遭受当……[详细]
  南门吊涧位于平东镇南门村南门水库副坝口约50米处,是明代军屯时所开凿的水利工程灌溉石渠。“南门吊涧”位于南门峡谷悬崖峭壁,横亘石渠,瀑泉飞泻,是一道长约200余米的石渠,悬空架设在30米高的峭壁处,这是明代军屯水利工程建设的引水渠道。明洪武28年(公元1359年)秋,海丰站碣石卫,驻军5600人;为解决军需,实行屯田政策,每次轮换三分之一的士兵在屯田务农;为解决水源,下令士兵用绳索绑腰,吊挂在南门谷口的悬崖峭壁处,手执铁锤钢錾,每隔1.5米处进行凿孔,然后将长约1.5米的石条锲入石壁,石条上平铺石板;以此悬空架设石渠,将山谷内的水源引进山下,灌溉军屯田。至今完好无损,仍然发挥其引水灌溉的功能。1969年,在“南门吊涧”上面建设南门水库,分上下库两座,该水库具有灌溉、发电与供水的功能。横挂距谷……[详细]
平东平龙水库
  平龙水库平龙水库位于平东镇的九龙洞,因属公平、平东两社所建,故取名平龙。集雨面积10.6平方千米,总库容1479万立方米,正常库容1220万立方米,死库容55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水田240公顷,旱地317公顷,另加计划开发的海丰塘荒地667公顷。主坝高程60.5米,加防浪墙1米,最大坝高30.5米,坝长500米,顶宽5米。泄洪闸设于主坝北侧,为圬工涵洞式结构,设双孔净宽2X2~4米,最大泄洪量88.5立方米每秒。输水管2条,主管1米口径为钢筋混凝土压力管,最大输水量6立方米每秒。坝后电站装机2台250千瓦。淹没两个村庄计28公顷耕地,移民244人。工程于1974年8月14日正式开工,1977年夏全面建成。主坝因两社交界处填压不实,发生严重渗漏,后经多次灌浆得到妥善处理。水库设立管理处,受县……[详细]

缁棷CP婢讹拷13001937閸欙拷 缁倕鍙曠純鎴濈暔婢讹拷 44010602000422閸欙拷

閸忓厖绨幋鎴滄粦 閼辨梻閮撮弬鐟扮础 閸忓秷鐭楁竟鐗堟 缂冩垹鐝崥鍫滅稊 閹存垼顩︽笟娑毲�
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閿涳拷 QQ閿涳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