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峒泛指近代公平的九龙约,地域涵盖今平东镇的一半,毗邻海(丰)、陆(丰)、惠(东)、紫(金)、五(华)等县区交界点,山岭纵横,易于防守,故在革命年代是一处相对安全的天然据点。九龙峒最初的星火闪现在虎山北麓的凤翔古观,它以1923年保护过“七五农潮”时前来避难的彭湃、李劳工等革命志士而闻名海丰。1928年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失败后,国民党调动近千武装对九龙峒的赤卫队实行“冬防会剿”,苏区沦陷,凤翔观遭焚。1935年海丰党组织恢复活动,九龙峒成为重要的交通站与联络点。抗日战争时期,九龙峒重新组建了海陆丰中心县委,并以此为中心建立游击区,1941年7月和1942年7月,海陆丰中心县委在九龙峒举办了两次党训班,为党和军队培养了一批人才,堪称海丰的“延安”。九龙峒作为海陆丰地区著名的革命根据地,在大革命……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