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郴州市旅游

郴州市旅游景点介绍

板桥刘家古建筑群
  板桥刘家古建筑群位于苏仙区白露塘镇板桥村,时代为清一民国。2018年,板桥刘家古建筑群被郴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建筑外墙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延伸10米处。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延10米处。……[详细]
  何孝继墓(与曾祖母合葬墓)位于北湖区鲁塘镇鲤鱼湾村5组,时代为清。2018年,何孝继墓被郴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墓外缘为起点,四向各至10米处。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延10米处。……[详细]
  雷天赐墓位于嘉禾县普满乡茶坞社区垄下村,时代为北宋。2018年,雷天赐墓被郴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墓外缘为起点,四向各至10米处。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延20米处。……[详细]
黄静源故居
  黄静源故居位于郴州市苏仙区良田镇二渡水村,年代为清。2019年,黄静源故居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红六军团西征——广发墟临时法庭旧址
  红六军团西征——广发墟临时法庭旧址位于郴州市嘉禾县广发镇,年代为1934年。2019年,红六军团西征——广发墟临时法庭旧址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央红军长征突破第三道--线旧址群——白石渡活动旧址群(含毛泽东居住旧址、周恩来、刘伯承居住旧址;元公祠;红军银行兑换所旧址;白沙河渡口战斗遗址;红军养伤住房旧址)位于郴州市宜章县白石渡镇老湾村。年代为1934年。2019年,白石渡活动旧址群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央红军长征“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旧址
  1934年11月上旬,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来到了湘赣边界的汝城县进行休整,其中的一支部队进入了沙洲村。进了村子之后,有些红军在给老百姓做事,有的帮忙劈柴火,有的帮忙挑水。那段时间,不少红军战士都是在村民的屋檐下或者场院里和衣而睡。看到红军这么艰苦,徐解秀就让3名女红军住到了家里。晚上,3名女红军就和徐解秀盖一条行军被,睡一张床,徐解秀的丈夫就睡在门口的草垛上。白天,红军战士们和徐解秀一起干活,讲进步道理,还帮她带孩子,徐解秀帮红军战士煮饭。红军要开拔了,看到徐解秀家连一床像样的被子都没有,一名女红军用剪刀将这床被子剪开,将半床被子留给了徐解秀。2019年,中央红军长征“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旧址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央红军长征突破第二道封锁线汝城旧址群
  中央红军长征突破第二道--线汝城旧址群(含总司令部旧址、总后勤部旧址、总政治部旧址、总卫生部旧址、“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旧址——徐解秀故居、卫戍司令部旧址)位于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延寿瑶族乡,年代为1934年。2019年,中央红军长征突破第二道--线汝城旧址群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石门村明代古建筑群
  石门村位于临武县花塘乡境内,若不留意很难让人相信,在远离城市的一个偏远乡村,会有如此密集的古民居群。村内现存多幢明代民居,是郴州迄今为止发现并保存较完整的古代建筑群之一。所有古建筑中明代中、早期进士蒋士林的官厅和故居尤具特色。据当地族谱史料论证,蒋士林生于明永乐二十一(1423),中进士后入翰林院,后外放今湖北孝感县。蒋士林是该村蒋氏始祖于宋淳祐年间,迁居此地以后出现的第一个官宦。蒋士林官厅位于后龙山下,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内部穿斗式木构架,外墙青砖;进大门有太师壁,壁后有天井,天井两侧为厢房;天井后正中为大厅,用以会客和公务;厅两侧有主人用房,可做书房亦可宴客。在官厅左侧,还有蒋士林一座故居,该建筑有两层,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结构与官厅类似。在石门村,还发现了三座明代祠堂。其中一座……[详细]
邓三雄故居
  邓三雄故居位于桂阳县洋市镇南衙村村前,始建于1912年,坐北朝南,悬山式顶瓦房,砖木结构;南墙置正大门,入室前厅,过大天井是正厅,正厅前有东西走向通道,两端置耳门;室内有房间25间,总面积达492平方米,是一处较好进行革命活动并能安全撤退的理想场所。邓三雄生于1895年,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冬回乡,联络桂阳、永兴进步青年筹办农会,1927年10月25日参加东华山五县联合会议,并负责联络各县举行暴-动-事宜,1928年任郴桂农军改编的中国革命军第七师独立营营长,同年6月就义于桂阳洋布坪,邓三雄是湘南起义桂阳武装斗争的主要组织成员,其故居是他生前革命活动场所。……[详细]
木家塘古民居
  木家塘古民居:位于桂阳县樟市镇樟市村木家塘,由张氏公祠、张经尧祖屋、张传树祖屋、欧阳增维祖屋等4栋古建筑构成。它们集雕刻、绘画、匾联等多种艺术于一身,熔古人的生活理念、文娱礼教及民风习俗于一炉,体现了湘南建筑特色;风格独特,保存完整,且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的古民居。2019年,木家塘古民居入选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仙水马氏官厅
  马氏官厅是由五代十国楚王马殷的第三十三代马氏家族官拜正八品的修职朗、儒林朗于清朝中期建造,当时主要用来接待过往官员和家族居住。官厅距今已有200多年,官厅建设随坡就势,共有7级台地,以官厅为中心,分侧厅和正侧,大小官厅15个,共330间房。厅内总有24个天井。总建筑面积2450多个平方米,厅内檐饰、窗饰、吊栏装饰、石刻丰富多彩,山水人物花鸟栩栩如生。整栋建筑格局严谨,庄严气派,形制完备,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湘南地区最大的“官厅”。2019年,仙水马氏官厅入选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飞天山欧阳氏宗祠
  飞天山欧阳氏宗祠始建于1761年,迁建于1914年,位于飞天山核心景区、翠江之旁。建筑面积702平方米,为二层三厅,以立柱斗拱为支撑的建筑结构。该建筑是砖木结构、青砖青瓦、马头墙、硬山顶,具有湘南建筑特色。其功能集祭祀、--、教学、演出等于一体。欧阳氏宗祠因规模宏大,工艺精美,功能齐全,文化底蕴深厚,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欧阳氏宗祠于2018年被评为郴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年底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今年2月28日省政府批复飞天山欧阳氏宗祠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后,省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将指导当地政府对文物进行规划保护。欧阳氏宗祠主要特点是民间宗族保护意识强,百年来对宗祠进行了较好的保护,政府和民间共同保护文物将是今后的一个发展趋……[详细]
  山川塘南塔位于郴州市苏仙区白鹿洞街道办事处山川塘村,年代为清。2019年,山川塘南塔入选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保护范围:以南塔为中心,至东南西北四面各100米建控地带:东、西、南、北各至保护范围外25米……[详细]
板桥村刘家古建筑群
  板桥村刘家古建筑群位于郴州市苏仙区白露塘镇,年代为清。2019年,板桥村刘家古建筑群入选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刘家岭壁画墓于2010年发掘,墓葬内甬道、墓室皆有精美壁画,真实形象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丧葬习俗。该墓葬是唐代以后北方贵族南迁的重要历史见证,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位于中国最南端的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壁画墓,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该墓是继新化和新邵发现古代壁画墓之后的湖南第三处古代壁画墓,而且是湖南境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壁画墓,该墓由墓道、甬道、墓室三个部分组成,总长14米,高3米,占地面积经50平方米。墓道为土坑竖穴,长约700厘米,前端宽128厘米,后端宽176厘米,深232厘米。墓道底部后端的甬通比较平坦,内长116厘米,内宽190厘米,内深190厘米。由于该墓没有发现留有墓志铭的石碑,有关墓主身份以及墓葬的具体年份难以考证,至今依旧是一个难以解答的谜。但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详细]
千家坪遗址
  千家坪遗址位于桂阳县银河乡三都村,湘江上游支流舂陵江左岸一级阶地上,海拔129米。经初步勘探,遗址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约60米,面积近2万平方米。遗址南、北两端文化堆积较厚;中间地势低洼,文化层较薄。由于村民修建鱼塘,遗址已遭严重破坏。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1年11~12月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的考古发掘。本次发掘集中于遗址北端,主要围绕村民修鱼塘挖出的取土沟布方,共布5×5米探方23个,发现房址8处,灰坑43个,墓葬51座。从发掘的情况看,遗址文化堆积厚约0.6米至1.5米不等,其中以新石器时代和商代的文化遗存最为丰富。新石器时代遗存是千家坪遗址的主体。遗迹主要以坑形遗迹居多,有少量房址和墓葬。前者从其包含物分析,可能有不同用途。有的出土完整的白陶,有的出土大量动……[详细]
  旧市越人墓春秋墓葬。位于资兴市旧市乡(今白廊乡)资兴江畔。资兴地处湘南五岭北麓,西周至战国早期属扬越。1978年,考古学者配合东江水电站建设工程进行考古,共发掘古墓葬586座,其中47座为春秋时期墓。这批墓地在旧市东边的一座小山冈上,墓室不规整,墓壁也不整齐、光滑,只有20座有随葬器物,其余空无一物。出土器物总计115件,以青铜器最多,共有68件,还有玉器25件、水晶器22件、石器4件、陶器2件。在出土铜器中,兵器46件、工具13件、饰品3件、容器2件、铜条1件。兵器有戈、矛、镞、-、钺等。矛銎两侧有三角形环纽,有一件中脊两侧有两道血槽。-细长似柳叶,无格。铜鼎为竖耳、袋形腹,鼎足兼有柱足和蹄足的特点,应为西周向春秋的过渡形式。所出扁茎无格短剑(-)、铲形铜钺、铜削、三角形环纽带槽的矛以及铜……[详细]
暖水窑遗址
  暖水窑遗址元代占窑址。位于汝城县暖水镇瓯江西北岸下游村的三角园、任前头和上蒋村方圆角一带,面积约两平方公里。此处以盛产白膏泥著称,窑具也普遍使川瓷土制成,胎质细腻,色泽白中微灰,釉色介于青瓷与黑瓷之问,而接近于棕黄色。器形有小碗、坛、缸、壶、钵等,多数采用支圈叠烧,少数使川支钉。部分碗的残片上印有文字,已发现的有太、吉、全,、金玉、“佛”、“文”、“斋”、堂、念四、十二、宋、大三、大吉、“曹”、城展、龙泉、“丰”等。有的印有类似蒙古语八思巴文的文字。莲花碗的造型类似龙泉窑,该窑址上限可至宋,而大部分是元代制品。……[详细]
郴城古井群
  郴城古井群(含海棠井、龙骨井、橘井、苏仙桥井、张家井、栏杆塘井、燕泉井)唐代古井遗址,位于郴州市北湖区文化路。1985年,在此清理了6口古水井。其形制均为圆形竖穴式,井壁光滑,为人工夯打磨光修整,无任何材料加固。井口直径0.7米〜1.1米,最深一口达7.2米。其中三口井0-土文物72件,多为陶瓷器,有21件为长沙窑制品。器形有壶、碗、砚、灯、坛、罐等实用器,另有小陶塑和工具。壶则为长沙窑最具特征的八棱短流,后置宽平执手。两件流及系下堆贴树、鸟和葡萄褐斑花纹,一件罐器身上部饰云状绿彩。该水井与长沙窑瓷器的发现在郴州地区还是第一次。其对研究唐代湘南地区经济文化和岭南驿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价值。……[详细]

缁棷CP婢讹拷13001937閸欙拷 缁倕鍙曠純鎴濈暔婢讹拷 44010602000422閸欙拷

閸忓厖绨幋鎴滄粦 閼辨梻閮撮弬鐟扮础 閸忓秷鐭楁竟鐗堟 缂冩垹鐝崥鍫滅稊 閹存垼顩︽笟娑毲�
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閿涳拷 QQ閿涳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