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衢州市旅游

衢州市旅游景点介绍

尚书牌坊
  尚书牌坊位于在常山县何家乡樊家村内,明嘉靖25年(1546)建,为纪念明弘治末年南京刑部尚书樊莹而立,系木质坊。柱上有“天顺甲申进士樊溢清简,大明嘉靖丙年重整”、“景泰丙子科浙江第十名樊莹,乾隆十六年重整”字样。自2005年以来,常山县以樊莹的廉政事迹为依托,加强对与其相关的尚书牌坊、尚书坟、尚书厅、湖澄祖庙、樊氏宗祠等文物古迹的保护、修缮和管理,修复和展示樊莹故居、宗祠、牌坊等遗迹遗物,充分挖掘廉政底蕴,建设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叫响“廉吏之乡”美称。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开辟电教播放室、反腐倡廉阅览室等,收集整理樊莹的勤政廉政事迹,编印成《清简樊莹》一书,发给全县副科以上领导干部及村两委主职干部阅读学习,着力构筑廉政宣传教育平台。尚书牌坊于2006年被命名为首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廉政教育基地。……[详细]
清漾毛氏祖宅
  江山市清漾毛氏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位于距江山城区25公里的石门镇,坐落在国家AAAA级旅游胜地、世界自然遗产—江郎山北麓,由347户毛氏村民聚族而居。自江南毛氏第八代先祖毛元琼迁此算起已历经1500年历史,孕育繁衍了江西吉水毛氏、湖南韶山毛氏、浙江奉化毛氏等江南毛氏望族,蓄积了清漾毛氏家族“耕读传家、贵而不富”的文化底蕴。经严格考证,清漾村被确认是江南毛氏发祥地,毛泽东祖籍地,是江南毛氏家族中地位最尊、影响最大、支派最繁的盛门。2003年3月,《清漾毛氏族谱》被国家档案局确定为首批48件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珍贵档案文献遗产之一。千百年来,清漾毛氏家族秉承着“诗书名世、清白传家”的千年家教,家规、家训、家--格,毋傲情奢侈,毋酗酒,-博,毋违理取利;“莫把欺心承祖考,要留好样与子孙”,等等。清漾……[详细]
赵抃墓、祠
  赵抃,浙江衢州人,字阅道,号知非子,谥号清献公。生于公元1008年,卒于1084年,享年76周岁。二十七岁中进士,经历了北宋中期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先后出任河南彰德,福建崇安,安徽泗县,四川成都、益州、茂州,江西赣州,浙江杭州、绍兴、淳安等处的地方官员,后累官至殿中御史、参知政事(副宰相)、太子少保。赵抃墓地处衢江区莲花镇原东山边村。2010年当地行政区划调整,东山边村与樟树山村合并,取“清廉”之谐音,将新成立的行政村命名为青莲村。当地百姓传说,为给赵抃筑疑墓,混淆不法之徒的视听,衢州旧时有三十六个“东山边”,在10公里外的高家镇也有同名为东山边的地方。赵抃墓前,有一块残碑及其赑屃(bìxì,传说中一种像龟的动物)碑座,碑名叫“赵清献公神道碑”,又叫“爱直碑”。近千年的岁月风雨侵蚀,碑体已……[详细]
开化大宗伯第
  大宗伯第位于大溪边村的西面,坐北朝南。白墙青瓦,屋檐飞翘,保存完好的古祠堂在碧水青山和蓝天的映衬下,透出庄严、古朴的气息。该堂分三进,第一进戏台,第二进面阔九间,二进到三进中间,有廊。三进屋面与二进相同,有楼,面阔九间。站在正厅细细端详,正厅门楼为四柱三间五楼,翘角用一组木斗拱支撑。明间上方书“大宗伯”匾,下方几次间梁、枋借用专雕镶嵌,有栩栩如生的龙凤、狮象等图案。据村党支部书记余苏平介绍,大宗伯第建于明朝年间,平面布局保存完整,是开化面积较大、门楼较为宏伟壮观的古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大宗伯第又名追报祠,原为余氏追思光祖之功德而建。余氏祖光北宋宣和年间迁居该村后繁衍生息,与之后迁居该村的其他姓氏都能和睦相处,其间发生的众多孝道故事经大家相传,一直为后世诸人所效仿。大宗伯第于2001……[详细]
方永同公祠
  方永同公祠,位于苏庄镇唐头村内,至今已有1200年历史。方永同公祠,总布局为纵长方形,坐西朝东。建筑自东向西,依次为戏台,大厅和堂三进。厅堂之间有天井,天井两侧有回廊,总占地面积约790平方米。戏台面积为83平方米,明次间为九架抬梁式,山墙梁架为九架穿斗式,前方檐柱有人物花草的马腿雕刻,上方屋檐有斗拱,戏台台面用木板铺成阴阳合瓦,有瓦当,并有图案装饰。天井左右两边的回廊为五架穿斗式梁架,檐柱上有马腿。该建筑物于1994年公布为开化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永同公祠由方氏107世裔孙方永同主持建设,原是用于祭祀方氏先祖方元越太公的,方元越是个大孝子,孝敬双亲,尊老爱幼,邻里和睦,乐于助人,救济灾民。族人历代祭祀并在此创办私塾,传播儒家文化。……[详细]
小湖南廊桥
  小湖南廊桥位于衢江区湖南镇湖南村,1996年6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原建于清乾隆年间,咸丰八年(1858)焚毁后重建。是座单跨伸臂式木梁桥,全长25.5米、宽2.85米。廊桥横跨于村西南自西北向东南流经而过的湖南溪上,两岸采用当地的河卵石砌筑成驳岸,在驳岸上用纵四横三排列的圆木作二层向溪心悬挑,以支撑圆木桥平梁,平梁之上铺设木板桥面。之桥上架以七间五檩四柱廊屋,为抬梁穿斗混合式梁架。廊屋两边设坐板,供来往行人休息之用。两侧各檐柱间设直棂栏杆,栏杆之上施工字纹花格窗。唯廊屋正中间东面设神龛二座,西面栏杆之上装饰成三连壸门。桥廊南端建有桥门屋。桥门屋坐北朝南,七开间后檐骑廊式二层楼。明间为上下廊桥的通道,后檐骑廊之上屋面与桥廊屋面直角相交,前檐墙中辟券门式桥门洞,门洞上方墨书……[详细]
307、杨炯祠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炯祠
  杨炯祠位于衢江区高家镇盈川村盈川自然村东头,又名盈川城隍庙,1996年6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该建筑坐北朝南,据杨炯祠内的碑文记载,该祠于民国十一年开始筹备,于民国十九年秋竣工。整座杨炯祠分东、中、西三殿。主体建筑占地面积1374.31平方米,屋顶为硬山造,屋面为小青瓦阴阳盖法。中殿的前厅为戏台,面阔为三间,明间梁架为抬梁式,五柱用九檩,天井面积有50.19平方米,天井两侧为走马楼。杨炯,如意年间任盈川县令,695年大旱,杨炯为百姓祷雨不成跳入盈川潭殉职,当天夜里大雨倾盆,万亩稻禾复苏,当地百姓感谢杨炯恩泽,也为了祈求四季平安而建杨炯祠。杨炯祠保存较好,建筑高大宽敞,雕刻古朴。每年农历的六月初一,盈川乡民都会在杨炯祠举行“杨炯出巡”的祭祀活动。……[详细]
衢江巽峰塔
  巽峰塔位于衢江区杜泽镇杜五村塔山顶,1982年4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据民国《衢县志》记载,建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六面七层楼阁式空心砖塔,高36.6米。花岗石须弥座,底层北面壸门可进入塔内,以上各层三面形窗,第七层为假窗,各层腰檐用菱角牙子叠涩出挑。2010年5月18日,因自然灾害引发倒塌。2012年7月,巽峰塔采取按原址保护性修复,将保留底部原塔,塔身依靠6根柱子支撑,高度和层数完全按照原样恢复。……[详细]
衢江万安桥
  万安桥位于衢江区莲花镇莲东村桥头自然村村东,2009年12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万安桥,原为石板桥,始建于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后被水毁,据民国《衢县志》记载,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重建。万安桥呈东西走向,横架于芝溪之上,东西两边台阶长各10.5米,宽4.4米,桥六墩五孔,拱圈采用纵联并列分节法砌置,桥面原用花岗石平砌。望柱望板已毁,台阶已非原来面目,拱圈跨度为13.4米,第三拱圈下有捐资建筑桥梁的名字。该桥两侧分别有楷书阴刻“万安宝桥”四字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八字。……[详细]
破石余氏民居
  破石余氏民居位于衢江区湖南镇破石村上村108号,2014年6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该民居是余氏太公余汝魁于道光年间建造。根据破石《余氏宗谱》记载:“汝魁,行十八,道光十七年,钦赐八品议敘陞授总藩理问厅。”余成吉民居坐东北朝西南,分布面积408.09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266.39平方米,主体建筑的平面布局呈四合院式。前厅面阔五间,明间梁架为抬梁式,次、梢间梁架均为穿斗式。中天井左右两边为南北厢房,天井用长条石铺设。后楼面阔五间,明间梁架为抬梁式,次、梢间梁架均为穿斗式。闺楼位于主楼对面,坐西南朝东北。面阔五间,梁架结构为穿斗式,门顶及二楼顶部正面都有“卍”字形窗格,牛腿雕刻简单。该建筑占地面积为55.5平方米。余氏民居建筑保存较好,布局严谨,规模较大,主体构架保存原貌,雕刻精……[详细]
板桥叶氏宗祠
  板桥叶氏宗祠位于衢江区周家乡板桥村板桥自然村,2014年6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该宗祠始建于明代中期,重修于清乾隆年间,平面呈纵长方形,通面阔13.28米,通进深32.07米,总面积约为426平方米。建筑布局按中轴线排列并逐进升高,由西至东依次为门厅(门楼)、小天井、前厅、大天井和后厅,两天井两侧为厢房。正立面为牌楼式门楼,四柱三间五楼式,两侧设八字墙。大门左右置有抱鼓石,刻有简单动物图案。前厅面阔三间,明间梁架结构为抬梁式,二柱用五檩,次间梁架为抬梁穿斗混合式,分心五柱用九檩。前厅与后厅间的厢房面阔两间。后厅面阔三间,明间梁架结构为抬梁式五架梁带前双步后双步,次间梁架结构为抬梁式四柱用十一檩,牛腿、雀替、斗拱等木构件有花草雕刻图案。据《叶氏宗谱》记载:宋绍兴八年(1138)……[详细]
涧峰徐氏宗祠及余氏宗祠
  涧峰徐氏宗祠及余氏宗祠位于衢江区莲花镇涧峰村,2017年1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徐氏宗祠始建于明末清初(1573-1722),坐南朝北,呈长方形,占地面积584.6平方米,建筑面积527.4平方米。中轴线上建有前厅、中厅、后厅,大部分保存望砖。歇山式门楼,门厅有戏台,明间抬梁式结构带后双步前单步,柱头置有斗拱,次间为穿斗式。中厅明间为抬梁式前双步后单步结构,次间为穿斗式。后厅明间为抬梁式带前双步后单步。两天井连接前、中、后厅。徐氏大宗祠用材讲究,雕花简洁,建筑虽经多次修缮,至今仍保留明代宗祠建筑风格。余氏宗祠建造于清末时期(1821-1911),坐南朝北,呈长方形,占地面积483.6平方米,建筑面积252平方米。中轴线依次为前厅、天井、后厅,正门牌坊式结构,做工精细,大门两边开小拱门,现……[详细]
蒋村张氏宗祠
  蒋村张氏宗祠位于衢江区云溪乡蒋村村南垅自然村,2017年1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据《张氏家谱》记载,该宗祠建于清代(1644-1911年)。建筑面积294平方米,坐东朝西,三进三天井,屋面为硬山造,小青瓦阴阳盖法,白灰砖墙。墙基为黄沙岩。前厅明间面阔三间,明间五梁架带前后双步,次间穿斗式,五柱用九檩,天井为花岗岩铺设。厢房面阔一间。正厅五梁架带前后双步(明间)次间中柱落地,五柱用九檩。中厅与后厅之间有木拼花板连接。南北两侧有小天井。后厅面阔三间,明间五梁架带前双步后单步,次间穿斗式,五柱拥八檩。该宗祠保存较好,用材粗大,结构规整,正厅大额雕有人物、龙、凤凰等图案,雕刻精美,充分体现了那一特定时期的建筑风格,有较高的科学研究和历史参考价值。……[详细]
相对方氏私己厅及相对方氏宗祠
  位于衢江区周家乡相对村方氏宗祠东面,2017年1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相对方氏私己厅建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坐北朝南,砖墙,硬山造,三合院式,正厅面阔三间,建筑占地面积135.22平方米。正厅明间梁架为抬梁式,五架梁带前单步后双步,次间梁架为穿斗式,五柱用八檩。有牛腿六只,牛腿雕刻为人物、花草、狮子,牛腿硕大,雕刻逼真。施有望砖,柱上有斗拱,梁柱用材粗大,门面墙上有彩绘,天井以长条石铺设,礩形柱础。正厅堂前有“椿靈毓秀”四字匾额一块,丙辰年仲春方桌然题,匾边有花纹。该厅为方氏族人所建,现为方延松民居。相对方氏宗祠位于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周家乡相对村。据村民方石宝介绍,该宗祠建于清晚期(1821—1911)。2013年5月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坐北朝南,……[详细]
楼山后国舅厅
  楼山后国舅厅位于衢江区全旺镇楼山后村,2017年1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该建筑建于清中期(1736—1820),坐北朝南,屋顶为硬山造,墙面为白灰砖墙,整体布局为二进二天井,建筑占地面积317.19平方米。该建筑前面阔12.96米,后面阔17.28米,进深21.86米,建筑总面积为466.7平方米。门楼上部全部以砖雕镶嵌,有众多花草、动物图案,做工精细。大门为石库门与前天井相连,天井用长条青石铺砌,天井檐牛腿、雀替雕刻为花草和动物浮雕。前厅面阔三间,明间为抬梁式,次间为穿斗式。后厅与前厅相同。据史料记载,明孝贞皇后在楼山后有五位兄弟,明成化二年,先后建造国舅厅,其它在不同年代被拆,现尚存的国舅厅是老四清中期建造。楼山后国舅厅保存较好,国舅厅门楼有众多花草、动物图案砖雕,做工精……[详细]
葱口洞穴遗址
  葱口洞穴遗址位于衢江区上方镇龙祥村,2011年1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葱口洞穴遗址由葱洞及观音洞组成,葱洞遗址位于上方镇龙祥村葱口自然村,距离该自然村西东方向约500米处,洞口宽约3米,高4米,2000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观音洞遗址地处龙祥村葱口自然村西南方向200米的无名小山,洞高约4米,宽约14米,进深18米左右。2000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发掘总面积约60平方米,出土较多的动物化石。葱洞、观音洞遗址洞内出土陶片等遗物表明该洞穴是一个新石器时代的洞穴遗址,距今约6000年前后,正是根据这一遗址的出土文物,将衢州市的历史提早到距今六千年前,有着较高的历史考古价值。……[详细]
黄甲山塔
  黄甲山塔位于衢江区云溪乡孟姜村黄甲山自然村,又称孟家塔,2011年1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该塔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万历三十九年(1611)重修。民国《衢县志》上记载着主持建塔者的名字:“兵道曹栋、郡守韩邦宪创建。万历年间,郡守洪纤若重建。”是六面九层楼阁式砖塔,高约41.9米,底层壁体厚1.2米,塔室直径3.29米,座基须弥座式,底层西南面辟壶门,可进入塔内,门额上和第二层塔西南面,分别有“双塔耸秀”和“砥柱凌霄”楷书,字迹均已模糊,二层以上每层三面辟有壶门,方向各自错开,各层叠涩出檐,每面檐下一斗三升拱两攒,整体完整,塔顶相轮向北倾斜。黄甲山塔它不仅展现了我国古代造塔艺术的成就,还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详细]
下埠头天后宫
  下埠头天后宫位于衢江区樟潭街道樟树潭村下埠头自然村,临衢江边而建,2011年1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据民国《衢县志》卷四记载:“天后宫……,一在城东十五里樟树潭,嘉庆八年(1803)建,系均汀帮傅姓主之。”天后宫占地面积为633.02平方米,分布面积963平方米,大门外墙为牌坊式砖石结构,全部以砖雕镶嵌,图案极为丰富,外墙明间二楼有“天后宫”三个楷书砖雕大字,中轴线依次前厅、天井、中厅、后厅,从后厅西次间经过廊进入偏殿,偏殿坐东朝西。妈祖,原名林默,公元960年诞生,是沿海地区人民心目中的保护神。天后宫是福建商人为供奉天后娘娘(妈祖)所建,全国各地有很多天后宫,其建筑形式各具特色。该建筑布局严谨,规模宏大,特别是前厅、后进、偏殿,依旧能看到朱红断白,从砖雕、木刻中可以看出清代……[详细]
319、楼山后村 AAA
楼山后村
  地处全旺镇境内,楼山后村是明孝贞纯皇后故里,古称“楼峯”,始建于明初,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景区内生态环境良好。仙泉溪绕村而过,一年四季水流不断,水质清纯甘冽;村内古树环绕,娘娘山上四季常青。文化底蕴深厚,楼山后村是我省第一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现存骏惠堂(省文保单位)、国舅厅(省文保单位)、积庆桥(市文保单位)等古建筑13处,讲述王皇后故事的《癞痢娘娘的传说》、楼山后米酒等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景区总投资5000余万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2017年11月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详细]
长虹梯田
  位于钱江源头开化县境内的长虹乡,这个有着“江南布达拉宫”美称的小村庄,村民的房前屋后是梯田,层层梯田从山顶延伸下来,如行云流水,如链似带,十分壮观。她的美在于独特的山区地貌和民居风情,美在她飘逸如锦的云雾。一层层梯田,或大或小,依山相叠,躺在山的怀中,缕缕朝阳穿透缭绕的雾气映射在半山腰古色古香的土房上,别具一格,仿佛置身于布达拉宫。……[详细]

绮CP澶�13001937鍙� 绮ゅ叕缃戝畨澶� 44010602000422鍙�

鍏充簬鎴戜滑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鎴戣渚涚ǹ
鑱旂郴鎴戜滑锛� QQ锛�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