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 > 东营市旅游

东营市旅游景点介绍

垄丘遗址
  垄丘遗址位于广饶县大王镇东营村北,台丘高约9米,直径约60米,面积约3000平方米,俗称“垄丘山”、“六令崮”,呈坡、顶两层的圆包形。是一处东周时期的古台丘,具有较高的历史考古价值。据民国二十五年《广饶县志》记载,明代洪武年间(1368——1398)知县谢中曾建龙王庙于其上,之后又建了龙王庙、老母殿,左、右、前三面各有一香火池,东南角有钟楼,山的东坡有药王殿和三皇圣祖殿,里面供孙思邈、张仲景、扁鹊、华佗等名医和天皇、地皇、人皇塑像。台丘的西坡是桃园三爷殿,殿内塑有刘、关、张结义塑像,另有周仓、关平塑像,墙上画有桃园结义及白帝城托孤等大型系列画,人物栩栩如生。老母殿的下面是王灵官庙,庙门上两幅对联:“善来此地心常泰,恶过此门心胆寒”、“王灵官寻查世界,黑虎将镇守三门”。龙王庙又称五龙大殿,位于……[详细]
北卧石西古墓
  北卧石西古墓位于广饶县大王镇北卧石西村西北约300米处,东距原西营乡政府至北卧石的南北沥青公路约50米,北距原西营乡政府12公里。西距淄河约3公里。该墓为黄土封顶,高约7米,南北长约40米,东西宽约33米。墓现状为椭圆形。该墓没有进行过发掘,墓室结构不祥。该墓保存完好,为春秋时期的古墓,值得重点保护。2005年被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东赵盐业遗址
  东赵盐业遗址位于广饶县花官镇东赵村周围,2008年12月29日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首次发现,是一处商周时期的古文化遗址,东西约900米、南北约1000米,总面积约90万平方米。经钻探发现,遗址文化层距离地表较浅,呈黑褐色,地层堆积厚薄不均,最厚处达0.6米,包含物有草木灰、灰陶砖块、瓷片等。地表暴露的文物标本有大量与制盐有关的陶片、窑坯等。陶器以灰陶为主,纹饰多为绳纹,器型有盔形器、鬲、筒瓦等。该遗址面积大,文化层深厚,包含物丰富,对于研究广饶小清河以北区域历史沿革,以及制盐历史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2017年被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赵寺田氏祠堂
  赵寺田氏祠堂位于李鹊镇赵寺村西,为明代建筑。1988年,广饶县文物普查队下属的西营、小张、李鹊三级文物普查组对赵寺田氏宗祠堂进行了详细调查。2010年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时再次对该祠堂进行了复查。通过调查发现,祠堂为一个完整的院落,共有北屋、门楼组成,南北约33米,东西约15米,总面积约500平方米。北屋三间,坐北朝南,东西长9.1米,南北宽5.1米,房檐高3.5米,房脊高5.5米。门楼一间,砖木结构,青砖灰瓦,保存完好。该祠堂是目前广饶县现存的唯一一处明代建筑。该建筑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筑特色,对于研究明代建筑艺术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2017年被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荣庄遗址
  荣庄遗址位于广饶县大王镇荣庄村西北约100米处。遗址中间高,四周渐低。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约300米,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该遗址是1980年普查发现。遗址文物标本众多,有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彩陶片、红陶鼎足等;有龙山文化时期的黑陶鼎、陶罐、陶器盖、陶鼎足等;有商周时期的灰陶鬲、灰陶豆等;有汉代时期的灰陶壶、陶鼎等。纹饰主要有弦纹、绳纹;陶质主要有彩陶、磨光黑陶及灰陶。根据以上出土的文物分析,早在5000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生息繁衍,为研究这一地区的地方类型、文化分期及早期人类的活动、分布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也为深入探讨黄河下游地区的古代文明提供了宝贵的资料。2005年被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稻庄民国四合院
  稻庄民国四合院位于广饶县稻庄镇中心幼儿园院内,2009年4月2日首次发现,属民国时期古建筑,为国民党山东省保安十六旅第一团团长李青山所建。四合院座北朝南,四合院式,砖木结构,灰瓦,硬山脊,共有北屋、东屋、西屋和南屋组成。北屋五间,面阔17.42米,进深4.47米。东、西屋均三间,面阔均为4.17米,进深均为9.87米。南屋两间,面阔7.4米,进深4.17米。整个院落东西长17.42米,南北宽20.51米,占地面积约370平方米。此四合院整体结构保存较完整,具有典型的民国时期建筑特色,为研究广饶县民国时期的建筑历史以及李青山其人其事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2017年被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申盟亭古墓群
  申盟亭古墓群位于广饶县乐安街道申盟亭村北约200米处,2009年3月广饶县开展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时复查。经调查勘探发现,申盟亭古墓群共5座,其中3座存有封土。其中1号墓位于保护标志碑正东约120米处,封土高约2米,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2号墓位于1号墓西北约20米处,封土高约1米,占地面积约60平方米;3号墓位于2号墓东北约20米处,封土高约1.5米,占地面积约90平方米;4号墓位于保护标志碑正西约20米处,无封土,经钻探发现灰陶砖出土;5号墓位于4号墓正南约20米处,无封土。经钻探有灰陶砖出土。墓群位于申盟亭遗址内,总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根据墓群周围散落的砖块等情况分析,该墓群年代为汉代。此墓群的存在为研究汉代该地区的墓葬形制以及丧葬制度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2017年被公布……[详细]
门田氏祠堂
  门田氏祠堂位于大王镇田门村,东面约20米是阳河,西临南北街道,东西约18米、南北约30米,总面积约540平方米。祠堂由北屋和南门楼组成一个完整的院落。北屋三间,灰瓦盖顶,硬山式,砖石木结构,面阔11.5米,进深7.7米,四梁八柱,硬山脊,浮雕金彩双龙戏珠,山脊上有动物雕塑。月台东西长6.6米,南北长4.5米,高0.6米。从大门到正殿有石砌走道,大殿后面有一个后花园,种植着花草树木。南大门为二重门,上横挂“田氏先祠”匾,大门进深4.55米,面阔3.85米。据传,田门田氏祠堂建于清朝道光年间,距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该祠堂曾被维修过多次,最后一次维修是解放初期,现仍保持原貌。院落建筑古朴典雅,具有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和特点。2017年被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冢头墓群
  冢头墓群共9座,目前仅有5座存有封土,系汉代欧阳生至其裔孙欧阳歙共八位博士及汉代御史大夫倪宽之墓。其中7座(3座有封土)位于乐安街道办辖区内,现存墓的封土大小不等,直径约8—30米,高3—4米。2座位于李鹊镇辖区内,封土高约2—4米。欧阳八博士之一的欧阳生,字伯和,千乘(今广饶县)人,毕生致力于《尚书》章句的研究和著作,因精通《尚书》被立为博士。欧阳生外,其余七位分别为欧阳巨、欧阳远、欧阳高、欧阳仲仁、欧阳地余、欧阳政、欧阳歙,其中欧阳地余在汉元帝时官至九卿之一的少府,欧阳歙在汉光武帝时官至大司徒。倪宽为汉代御史大夫,曾随侍汉武帝封禅泰山,奉诏与司马迁等共定《太初历》等,为汉代名臣。倪宽墓也被旧志列为广饶八大景之一,有“倪冢秋烟”之美誉,是广饶县重要的旅游资源。1976年该墓群被公布为省级重……[详细]
寨村泉顺院
  寨村泉顺院位于广饶县乐安街道办事处寨村前大街偏西路南,始建于清朝道光时期,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院落座南朝北,为青砖灰瓦的土木结构,以北街大门楼为界分东、西两院。大门楼为两层,设有门窗,为青砖灰瓦土木结构。东院原是一个四合院,大门朝西,有北屋五间、西屋四间、东屋三间、南屋五间,东、西、北屋均为一般清代建筑,只有五间南屋是前出厦,青砖、灰瓦、土木结构,四梁十二柱,灰色筒瓦筑顶,东山墙修筑影壁。西院也是一个四合院,有二层楼一座,房屋数间。二层楼为三间式结构,青砖灰瓦土木建造,在西南角设有木质楼梯。历经百余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如今整个院落现仅存有北街大门楼一座,东院仅存北屋五间、西屋两间及西大门一座,西院仅存三间式结构的二层楼一座,并均损坏严重。现北街大门楼南北7.7、东西4.5米,总面积为3……[详细]
西十里遗址
  西十里遗址位于广饶县乐安街道,年代为新石器时代至汉。2015年6月23日,西十里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牛家遗址
  牛家遗址位于广饶县广饶街道办牛家村北约200米处,向南约1000米是白坞村,向东约1000米是一条南北走向的生产路。遗址北边有一条东西走向的生产路及人工沟。地势由南向北逐渐升高,南部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古河道,群众俗称北沟崖。遗址地处平原,视野开阔,上面为农田,周围无太多树木。土质呈灰红粘颗粒状。1987年广饶县文物普查小组对牛家遗址进行了第一次普查,后又多次对其进行实地普查,发现了大量的陶片。从沟的剖面看,该遗址文化层厚约2米,内涵十分丰富,在地面上到处都可以捡到器物残片,采集的标本主要有:陶鬶足、陶鼎足、陶杯口沿、陶鬲腹等器物残片。纹饰主要以弦纹和绳纹为主,陶色主要以黑陶磨光和灰陶为主。在遗址的中心原有几座红土堆,且夹杂着大量的龙山文化时期的黑陶磨光陶片,土质呈红、灰褐粘颗粒状,可能是古窑址……[详细]
黄河口革命烈士陵园
  黄河口烈士陵园前身是垦利县烈士陵园,始建于1970年,1994年8月迁址,占地78亩,1995年5月边建设边启用,1995年10月由市政府命名为“东营市黄河口烈士陵园”。2001年,黄河口烈士陵园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省民政厅命名为首批“全省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目前,黄河口烈士陵园是“山东省国防教育基地”、“山东省64处红色旅游景点之一”、“东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东营市双拥共建示范点”和“胜利油田国防教育基地”。本墓地共分为3个墓区:无名烈士墓区,本墓区主要安葬着1942年、1943年在反扫荡、三里庄战斗,解放利津县城战斗中牺牲的72名烈士。有名烈士墓区,本墓区主要安葬着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战斗以及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中牺牲……[详细]
  渤海平原抗日根据地旧址位于垦利县永安镇,年代为1941年。2015年6月23日,渤海平原抗日根据地旧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北张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利津县明集乡北张村西20米处,太平河东岸。陵园南北长55米,东西宽38米,占地面积为2090平方米。内有墓冢72座,每座直径约1米,高约0.5米,纪念碑、碑记各有1通。1943年,八路军垦区独立团在北张村遭遇日军,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因敌众我寡,有72名战士壮烈牺牲。为纪念英雄烈士,1963年当地政府和群众将72名烈士迁葬于此,建立公墓。1970年县政府拨款重修公墓,建立砖砌花墙。1980年6月,县政府又建烈士纪念碑一座。墓南5米处立有纪念碑1通,座北面南。纪念碑建在高1.2米的长方形平台上,碑高约2米,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背面刻有烈士英名。纪念碑西侧立有碑记1通。南北约3米,高约2.5米,座西面东,刻有“血战北张简介”。每逢清明节,当地政府都组织机关干部……[详细]
西辛张遗址
  西辛张遗址位于东营市广饶县李鹊镇西辛张村西南约300米处,为新石器时代——汉代时期的古文化遗址。经实地确定,我们决定以保护标志碑为基点,坐标点为东经118°22′20.1〞,北纬37°01′07.1〞,把此基点以西约100米,以东约400米,以南约300米,以北约100米,总面积约200000平方米的区域为重点保护区。把西辛张村西面南北生产路以西,基点向北约150米,基点向西约200米,向南约500米的一条东西生产路以北50米的区域划为建设控制区。1980年,广饶县文物管理组进行全县文物普查时,首次发现该遗址。之后,广饶县博物馆又进行了多次普查,基本上了解了该遗址的文化内涵和地层堆积情况,文化堆积依次是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商周、汉代文化。从遗址断面看,文化内涵十分丰富,遗迹有灰坑、墓葬等;遗……[详细]
刘家遗址
  刘家遗址位于垦利县董集镇。年代为商、周。2013年,刘家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海北遗址
  海北遗址位于今垦利县胜坨镇海北村村北,遗址东西长390米,南北宽225米,面积87000平方米。垦利县海北遗址2006年4月被发现,2006年11月,经过省考古研究所和市博物馆联合勘探进行了试发掘,出土的遗物非常丰富。经过多方考察论证考古专家一致认为,该遗址出土的陶瓷器标本数量之多、窑口之多、种类之多实属少见,在山东地区还是首次发现,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根据出土遗物和调查勘探,专家断定遗址的年代为宋金时期,是目前垦利县最早一处古遗址。2011年被列入省级大遗址保护行列,根据专家建议,文物管理部门聘请了省博物馆的专家现正在对该遗址进行进一步调查勘探,遗址的性质有望得到定论。 垦利县博物馆和在海北遗址出土的大量瓷片标本,并就海北遗址出土瓷器的窑址和制作工艺进行了讨论,就海北遗址发现的意义进行了……[详细]
乐安故城遗址
  乐安故城遗址位于广饶县城北花官镇草桥村,南距广饶县城12.5公里,西至博兴县的利城村(利县故城)10公里,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孙武的诞生地。古济水由西南而东北流至城址西南又折向东流,该城址东西长400米,南北宽380米,城墙基宽25米,城壕宽18米。此遗址有龙山文化时期的附加锥纹红陶鼎足,商周时期的陶壶、罐、盆及鬲、豆、盘等器物残片;秦汉时期的砖瓦、石磨、盔形器和陶壶、陶盘、陶罐以及漏器的残片和汉代的陶井壁残片等。城西南角地面上,现存有长10余米、宽2米、高3米的城墙残垣。该城的建造时间分为早、晚两期。早期城是在龙山文化、商周文化遗迹上建造起来的,因受山洪、地震和黄河决溢之灾,致使这座早期齐国乐安城在汉初被毁败湮淤。洪水过后,人们又在此城基上重新修复筑城,即成为晚期城址。从出土……[详细]
广饶烈士陵园
  广饶烈士陵园位于广饶县。广饶是山东革命根据地之一。1925年在济南工作的中共党员刘子久、刘雨辉、延伯真回到家乡刘集村,建立了村党支部,刘良才任党支部书记。1939年至1949年间,这里发生了清水泊战役和广北大参军、广饶干部南下等革命运动。广饶县共有烈士3116名,著名烈士有李耘生、刘良才等。陵园始建于1954年,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有烈士纪念碑、纪念馆、烈士墓区等,安葬烈士926名,其中有名烈士258名、无名烈士668名。陵园是山东省省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山东省国防教育基地。……[详细]

缂侇噮妫稢P濠㈣鎷�13001937闁告瑱鎷� 缂侇喓鍊曢崣鏇犵磾閹存繄鏆斿璁规嫹 44010602000422闁告瑱鎷�

闁稿繐鍘栫花顒勫箣閹存粍绮� 闁艰鲸姊婚柈鎾棘閻熸壆纭€ 闁稿繐绉烽惌妤佺珶閻楀牊顫� 缂傚啯鍨归悵顖炲触閸粎绋� 闁瑰瓨鍨奸々锔界瑹濞戞锟�
闁艰鲸姊婚柈鎾箣閹存粍绮﹂柨娑虫嫹 QQ闁挎冻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