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市旅游景点介绍
吉斯寺位于芒康县宗西乡境内,是芒康县五十二座寺庙中最大的一座寺院,文物保护也最好。目前僧人有八十多名。该寺有一座“释迦牟尼像”据说是唐朝时期的文物,是大昭寺“释迦牟尼像”的前身。有对“嘎东曲登”也是唐朝时文物。另外,唐、宁元、明、清的文物也较多。该寺属红教派,但“叔父僧人”较多。该寺邻近有不同教派的果南寺、色堆寺、帕然寺。景点位置西藏自治区芒康县宗西乡……
[详细] 莽措湖自然风景区位于芒康中部莽岭乡境内,国道214线往北66公里处,距芒康县城90公里。湖面海拔4313米,水域面积20多平方公里。堆确岛、堆房岛是莽措湖上两个有个性特色的岛屿。湖周绿草茵茵,远处雪峰重叠,宛如画境。湖中的草鱼悠然自得,成群翔游。黑鹳、白鹳、水鸭、黄鸭等飞鸟翩翩起舞、翻飞嬉闹,与此同时,在高山草甸中,在花香鸟语中,汇合着牧民豪气爽朗的歌声,引人于人间仙境的乐章之中,使人心旷神怡。景点位置西藏自治区芒康县莽岭乡……
[详细] 边坝寺边坝寺,位于边坝乡夏林村。始建于元代,曾为边坝宗政府驻地。历史上僧人定员2500人,规模宏大。景点位置303省道……
[详细] 丹达山神庙丹达山神庙,在边坝县境内,位于夏贡拉山东面。系藏式结构。庙内有汉文碑刻,距今已有三百年的历史。……
[详细] 卓玛郎措湖卓玛郎措湖藏语意为度姆女神湖,距县城20多公里,是昌都地区较大的淡水湖泊之一,素有“蓝湖”之称。卓玛郎措湖周围有大小21个湖,自然形成度姆21赞。湖周围环境景色优美,水草茂盛,是一片天然的牧场,与卓玛郎措湖相得益彰,是一个迷人的旅游景点。……
[详细] 洛隆周边考古卡若遗址卡若遗址位于西藏昌都县城东南约12公里的加卡若村。1979年西藏文管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云南省博物馆联合组成卡若遗址考古队进行正式发掘。迄今为止,共揭露遗址面积1800平方米左右,发现房屋遗迹31座,出土文物数万件。卡若遗址已正式列入西藏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中发现的房屋基址,叠压关系比较复杂,根据地层关系初步判断,建筑遗址可分为早、晚两期。早期建筑遗迹有两层叠压关系,为半地穴式草拌泥墙建筑。晚期建筑遗址为石壁建筑。通过从地下发现的大量的农业生产工具和农作物的标本,说明古代卡若村居民的经济生活中农业是一个重要的部门。在他们遗留的各种生活用品中,除了实用的需要以外,还看到了审美观念和艺术的萌芽,遗址0土的玉器和海贝是卡若居民与各个地……
[详细] 洛隆周边考古类乌齐寺类乌齐寺位于类乌齐县以北,海拔3850米的类乌齐镇,距县城35公里,是类乌齐县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的一座寺庙,系达隆噶举派主持之一。由达隆噶举派高僧扎巴微色波于1276年创建,后又经历代法台扩建,形成规模宏大,建筑风格独特的著名寺庙。主要建筑有“萨玛扎仓”、“宁玛扎仓”、“达隆扎仓”、“阳贡嘛樟”、“夏仲嘛樟”、“特大经堂”、“查杰玛大殿”。其中,查杰玛大殿是是昌都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的一座古寺,属杨贡寺管理。杨贡寺是由高僧桑吉温于公元1277年创建的,系达垅噶举派的主寺之一。查杰玛大殿是由达隆噶举派另一位高僧桑吉翁大师于1285年创建,据史书记载,他于公元1285年开始着手备料,塑造佛像,撰写经典,并测定地基开光破土修建。不久,桑吉翁大师圆寂,其侄乌金贡布继续修……
[详细] 古盐田历史悠久,距今约有1300多年历史。在澜沧江东西两岸的沙滩和悬崖陡坡上层层搭建有3200多块盐田,年产盐达数百万斤。这里可以观赏到手工制盐的全过程,还可以看到独特而原始的生产工具、勤劳朴实的盐民和淳朴的民俗风情。中国茶马古道西藏盐井历史文化展览馆是中国第一家关于茶马古道历史的展览馆;曲孜卡温泉群共有108眼温泉,号称“百泉映月”,水温25度-80度不等,含二十多种矿物质,属温泉中的极品,是一个天然的疗养院。盐井古盐田位于芒康县纳西民族乡,距县城107公里,214国道澜沧江东西两岸,海拔2300米左右。“盐井”是由于产盐而得名,盐井藏名为“擦卡洛”,“擦”即意为盐,就是生产盐的地方,据史料记载早在唐朝时期盐井就有晒盐的历史,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这里有纯朴的民俗,当您看到房内的钟乳晶……
[详细] 郎巴郎增寺郎巴郎增寺位于芒康县帮达乡然堆村,通往去莽措湖的公路旁,距县城70公里,修建于公元710年的吐蕃时代(唐朝时期),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该寺主佛是大日如来佛,侧前面是老子和庄子的像,是文成公主入藏时,由唐朝工匠雕刻而成的。塑像雕工精细,造型精美,技艺精湛,人物表情丰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兼顾藏汉两家之长,是藏汉关系的历史见证。每年-12月14日和1月14日是郎巴郎增的“苏觉”、“莽觉”朝圣节,朝拜转经的人们络绎不绝,有来自巴塘的、云南的和西藏本地的,三省的朝拜者聚于此地,共同祈祷幸福吉祥的盛会。……
[详细] 盐井天主教堂是西藏唯一的天主教堂,位于芒康县纳西乡上盐井村,国道214线旁,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是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典范。天主教1865年传到盐井,至今已有近一个半世纪了,自1865年至1949年历经17位外藉本堂神父。首次打开这种局面来到盐井传教的有两位神父(邓德亮神父和比神父)。两位传教士经过长途跋涉,翻山越岭从之南贡山的朋卡来到现在盐井的根拉村,并在根拉村住了一段时间,当时群众中已有信教的人,1865年从贡格-手中买下了上盐井的这块地皮,并盖起了教堂,有十五间的住宿。据说那时候盐井并没有多少户人家,很多地方是未开垦之地,至此这两位神父在上盐井有了自己的栖身之处,这也成了二位神父传教生涯中的里程碑和转折点。后来又盖起了非常壮观的西式教堂(当时用英文传教),从此教徒们慢慢聚集在上盐井……
[详细] 维色寺维色寺位于芒康县城驻地嘎托镇城北200m,是藏区十八呼图克图之一,昌都地区三大呼图克图之一,-转世现已有十五世。维色寺是芒康县城附近百姓进行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该寺每年都举行跳神、酥油灯会等宗教活动,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宗教文化价值,是全县黄教寺庙中较大的一座,是历史上的母寺,下辖二十座子寺,分别在我县境内和左贡县境内。维色寺占地总面积为11817平方米,其中经营面积为1579.3平方米,僧宿和食堂面积为2825.8平方米,该寺现有僧众64人,占该村总人口的3.2%。民改前该寺僧众有195人,历史上记载-转世已有十五世。地址: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芒康县……
[详细] 田妥三大寺庙左贡县规模较大的三大寺庙都集中在田妥镇,其中以左贡寺最大,形似布达拉宫,建在象鼻山上,雄伟壮观。土卡寺与田妥寺坐落在田妥村两边的山坡上,两寺隔河相望,建筑风格独特,做工精制,精雕细缕。这三座寺庙内有许多国家级历史文物,左贡县只有友巴寺、扎玉寺和碧土寺的文物可与该三寺媲美,特别是以田妥寺为最。该寺的木胎、泥塑、金菩萨等有着极高的考古和观赏价值。……
[详细] 帕巴拉神湖景区帕巴拉神湖景区地处扎玉镇雪巴村,距县城78公里,以“神湖”及围绕其周围的冬日神山,伦珠寺、布谷塘草原、村头沼泽水潭区,天然洞穴、奇树、怪石以及松、杨、柏、云、冷杉林区等风景组成。神湖面积约53万余平方米,环湖绿带如茵,花海相拥,彩蝶飞舞,各色树木相间,巨石扎多吉屹立在深水区,湖面上野鸭成群,各种飞禽栖息戏水,怡然自乐,湖水清澈见底,游鱼伸手可捉,湖面色泽各异。伦珠寺是一座古寺,相传在佛教后宏期康区仅有几座寺庙之一。……
[详细] 东坝景区东坝地处怒江峡谷之中,距县城100公里,距318国道线田妥大桥处22公里,乡政府驻地海拔2600余米,全乡幅员面积1680平方公里。以乡政府驻地(军拥村)为中心,四周山峦叠嶂,形如莲花,周围的山川形成了姿态各异的动物形状。在东坝,当地民居建筑规模庞大,选料考究,设计精妙,做工精细,图案活灵活现,外部雄伟壮观,内部精雕细缕,一座座依山、依水、依道、依果园而建,布局似丽江,而风格更具有西藏文化特点。此外,东坝乡瓦多堆村(公路边上)更是奇山怪石林立,还有两处宽1米左右、长20余米、高100米以上的险要关口(一线天)。其中一个关口叫珠嘎,简称“困鹰关”。关口有0神、守门犬、佛像、门神、锁、钥匙、文字、地图等等(据说是自然形成的)。东坝温泉旅游资源方面:东坝乡共有大的温泉5处,分布于全乡各村落……
[详细] 角克寺角克寺位于香堆镇角克村,距香堆镇13公里。为季节性乡村公路,适合越野车,单边行程约40分钟。是西藏东部最大的尼姑寺,益西旺扎公元1894年前后所建,属格鲁派最初一般僧人修行的地方——日初,后来僧尼增多,把角克寺改扩为尼姑寺,到解放前夕,有尼姑700——800人,规模宏大尼姑众多,为西藏闻名,旅游此寺,可窥西藏宗教文化一斑。……
[详细] 王卡罗荣沟石刻群王卡罗荣沟石刻群距县城38公里,为乡村公路,适合越野车,往返行程约5小时。王卡乡罗荣沟里,珍藏着石刻珍品,其中主供佛为十面观世音,其余分别为释加牟尼、大日如来、文成公主、唐东杰布等。相传石刻群距今有近千年历史,它巧妙地利用了不同石头的自然原形,略作雕琢,其手法精巧,镌刻细腻,气韵生动,风格独特,灵光弥漫,是康区石刻少有的清湛之作。景区内青山环抱,空气清新,古木苍翠,鸟语花香,极为清新奇丽,是难得的风景名胜游览胜地。……
[详细] 恩达温泉瀑布恩达温泉瀑布位于瓦西至罗荣沟的中段,依老公路的左边,距县城约21公里,为乡村公路,适合越野车,往返行程约3小时。该瀑布宽约15米,落差30多米,水温约40摄氏度,气势磅礴,宏伟壮观,周围古柏苍松,因温泉效应常年青山秀水,尤为4、5月份,桃花盛开,鸟语花香,风景极为秀丽,是休闲度假的胜地。……
[详细] 烟多寺该寺坐落在察雅县城,玛贡扎西央启由扎西曲宗寺一世-扎巴江措于1680年(-铁鸡年)建至18世纪第四世-洛桑郎吉期间。扎西曲宗寺因大火被焚,于是僧人迁往烟多重建,更名为扎西央启寺,是察雅罗登西绕呼图克图的主寺。后毁于文革,1983年经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修复开放。玛贡寺还有30多幅唐卡,5本用金粉书写成的经书和菩萨等物。……
[详细] 德玛雪山德玛雪山位于吉塘镇雪瓦村,与浪拉山口相对。距县城93公里,县城至浪拉山口86公里,为黑色路面,适合各种车辆,行程约3小时,浪拉山口至德玛雪山山脚7公里,为乡村公路适合越野车,行程约半小时,山脚至山顶约50公里,为骡马驿道,骑马单程需一天。德玛雪山海拔5480米,峰顶常年积雪不化。春季,半山腰的杜鹃花争奇斗艳,山脚下茂密的原始森林,清澈的山间小溪,古朴的民风,与神山相应,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德玛雪山(藏语为“扎岭德玛觉尼”),意为世界上的12座神山在此集中。传说《格桑尔王传》中的“扎岭德马觉尼”指的就是现在的德马雪山。……
[详细] 遍知佛殿 遍知佛殿双译为大日初如来佛,位于香堆镇仁达村境内,殿内有一组摩崖造像,居正中的是大日如来佛,左右有8个随行弟子和两个飞天女神,下面有31行吐蕃时期的藏文和81个汉字。其中藏文内容涉及到吐蕃的政治、宗教、文化、藏汉文化交流等,这一重要古迹是昌都地区文教局工作组于1984年发现。据当地传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曾途径此地,为等候被唐王羁留而迟归的大臣噶尔(即《唐书》中的禄东赞),随行工匠在山崖上雕刻了“朗巴朗木曾”(藏语意“大日如来”)。这一重要古迹,在1980年8月召开的拉萨讨论会上,西藏社科院副院长恰白次旦彭措认为,这个摩崖造像是赤松德赞时代的,在年代上要比拉萨大昭寺门前的唐蕃会盟碑早,对研究吐蕃时期的政治、文化、语言、书法、绘画、雕刻技术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而且这是一个东西向的峡谷……
[详细]
闂備胶枪缁诲牓宕濈仦鐭懓螖閸涱厽宓嶉梺鍝勵槹鐎笛囧磹閹惰姤鐓欓柛蹇氬亹閻矂鏌涘畝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