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三明市 > 将乐县旅游

将乐县旅游景点介绍

红军驻地暨水南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红军驻地暨水南区苏维埃政府旧址谢氏宗祠位于将乐县水南镇溪南路124号。1931年至1934年,红军曾三次进驻水南,成立了水南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先后由邱文周、邱继贤担任。办公地点设在溪南书院。区苏维埃政府领导群众开展打土豪分田地、扩红筹款等运动,许多水南区青年参加了红军,其中徐花狗还担任了县苏维埃政府裁判部长和红军侦察员,邱辉泗担任县苏维埃没收委员会事务长,还押解过打土豪得来的两担银元、一担纸钞和一担烟土到建宁交给邵式平。1933年8月21日,彭德怀、滕代远在归化红军东方军司令部下达《东方军为消灭洋口、顺昌、将乐之敌的行军命令》,电令红19师57团为左翼支队于24日进至将乐、水南,以一个营的兵力隔河监视并钳制将乐县城的守敌,并保持与金溪河北岸的61团部队的联络。8月24日至25日,在围攻将乐县……[详细]
禊俚乡革命委员会遗址
  禊俚乡革命委员会遗址位于将乐县光明乡禊俚村2号。1931年6月22日,红3军团第6师政委彭雪枫奉命率红6师7团从泰宁进军将乐,在光明乡消灭罗鸿标匪部500余人。随后,红军深入光明乡发动群众打土豪、筹粮款,建立农会、贫农团、赤卫队、游击队等组织。6月25日,红6师7团在将乐建立第一个乡苏维埃政权──将乐西区禊俚乡革命委员会,主席廖承明,副主席白宗惠,游击队长白宗渠,革命委员会办公地点就设在白宗惠家。上世纪70年代,该民房大门两边板壁上还保留有红军刷写的标语群。内容有“《国民党十大罪状》”、“《共产党十大政纲》”、“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军阀打仗,升官发财;-打仗,白白送死;红军打仗,分得田地”;“欢迎保卫团的弟兄回家分田”;“工人办阶级的工会,农民办贫农团”;“不还租,不还债,不还粮,不还税,……[详细]
将乐县革命烈士陵园
  将乐县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将乐县古镛镇玉华村附近的天阁陵园。将乐县在1931年6月成立县苏维埃政府,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30年至今,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程中,在将乐境内牺牲的有名烈士及在外牺牲的将乐籍有名烈士共116名,其中红军烈士29名,苏维埃、农会干部、游击队及赤卫队烈士30名,在解放战争、剿匪及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解放军烈士23名,在国防施工和保护国家、集体、人民群众生命财产而牺牲的烈士34名。安息在烈士陵园的烈士有郭合成、肖深谋、丁世恩、秦福河、刘俊延等。将乐县革命烈士陵园坐南朝北,安排在天阁陵园天宝区第一排,共有12个墓位,墓前建有数百平方米的水泥坪地便于群众集体吊唁。现有烈士墓8座,其中5座为将乐解放前夕因剿匪而牺牲的解放军战士和地方政府……[详细]
五马山革命烈士纪念碑
  五马山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将乐县古镛镇城南五马山上。将乐县于1931年6月成立县苏维埃政府,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里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为了缅怀英烈,激励后人,继承先烈革命精神,发扬优良传统,1959年,中共将乐县委、将乐县人民政府在县城东面建碑以志纪念。五马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始建于1959年,坐落在城东,面积仅有19平方米。1983年在现址重建,1984年底竣工。五马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坐西南朝东北,总占地面积30.1亩,建筑面积2243平方米,修有盘山水泥公路340米。纪念碑高16.73米,正面青色花岗岩上镌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碑座分两层,上下层-分别为18米、45.6米。碑前空地810平方米,为瞻仰坪。2008年,将乐县……[详细]
将乐中央苏区县纪念馆
  将乐中央苏区县纪念馆位于将乐县古镛镇滨河北路32号。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将乐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彭德怀等曾经在将乐战斗和生活过。红1、红3、红5、红7、红9军团以及红军东方军等部队指战员,都曾经纵横驰骋在这块红色土地上。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红军在这里建立苏维埃政权,组织发动将乐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参军参战,建立地方武装,为红军筹粮筹款。将乐人民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为红军反“围剿”和实现战略大转移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付出过巨大牺牲。将乐县是1933年6月至1934年2月红军东方军开辟的新苏区。2008年,中共将乐县委、将乐县人民政府为进一步宣传将乐苏区革命斗争历史,弘扬苏区精神,修建了“将乐·中央苏区县纪念馆”,并于当年9月18日……[详细]
闽北独立师游击队活动旧址
  闽北独立师游击队活动旧址普照寺位于将乐县古镛镇新路村附近的九仙山。1937年3月初,马长炎、黄立贵各率闽北红军独立师第2纵队一部和第5纵队在将(乐)泰(宁)建(宁)游击根据地会师。为适应斗争需要,黄立贵师长决定将第5、第6纵队合并为第6纵队,分别由黄立贵兼第2纵队队长,马长炎任第6纵队政委,坚持以将乐为中心,在将泰建游击根据地开展活动。第6纵队进入将乐正溪、孔坪村后,与中共将泰邵中心县委书记邱子明带领的游击队会合,驻扎在九仙山普照寺,配合当地党组织在万安、安仁一带镇压-分子,发展游击武装。6月底,国民党当局发现红军游击队在万安、安仁、大源一带活动,立即调第7师、第12师和邵武、将乐的保安队,兵分三路,分别从邵武的桥头和将乐的高唐、万安向游击根据地九仙山“围剿”,将黄立贵所率的第2纵队一部、马……[详细]
红军古佛堂塔战斗遗址
  红军古佛堂塔战斗遗址位于将乐县古镛镇和平村附近的莒峡山上。1934年1月2日,中革军委命令红9军团接替红7军团在将乐的防务,要求“第9军团的主力应在将乐城周围的山地选筑堡垒”。古佛堂塔成为红9军团构筑保卫将乐县城堡垒的重要防御阵地之一。1934年3月4日,国民党东路军汤恩伯部第4师为了策应第88、第89两师进攻将乐,从顺昌向将乐移动。红军及时侦破了敌军的进攻部署,决定利用黄坑口、积善、漠俚、下村、古佛堂塔山(即莒峡山)一带的有利地形布设阵地,迎头痛击来犯之敌。红7军61团事先在积善和古佛堂塔山等处选择好阵地,构筑工事。3月6日下午3时许,国民党军第88师到达古佛堂塔山、蔗厂和水南附近时,受到重创,只好停止前进。《红色中华》第162期以“将乐城旁击溃白匪一团,给进犯的敌人以迎头痛击”为标题报道……[详细]
朱德召开秘密会议会址暨中共闽中特区委旧址
  朱德召开秘密会议会址暨中共闽中特区委旧址天主教堂位于将乐县古镛镇建设街玉华巷9号。为适应革命形势蓬勃发展的需要,1934年1月,中共闽赣省委派出以省财政部长郑亦胜为团长的工作团进驻将乐,重建将乐县苏维埃政府。同时,将中共黄潭边特委改为中共闽中特区委,书记王××,特区委下辖将乐9个区委和沙县特支委。中共闽中特区委办公地点就设在古镛镇建设街玉华巷天主教堂。在中共闽中特区委的领导下,“建立革命委员会,组织赤卫军,要求加薪并监督老板的生产,工资增加百分之二十至七、八倍”,将乐苏区的斗争开展得红红火火。是年2月9日,朱德总司令从泰宁亲临将乐指导革命斗争,住在该天主教堂左侧楼房。朱总司令在中共闽中特区委办公地点接见了将乐县苏维埃政府的领导干部和20多名坚持地下斗争的党员,并根据第五次反“围剿”的严峻斗争……[详细]
东北门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东北门区苏维埃政府旧址节孝坊位于将乐县古镛镇新华村新华街模范路30号。1931年6月22日,红3军团第6师从泰宁兵分两路进攻将乐,解放了将乐县城。28日成立将乐县革命委员会。同时成立东北门区苏维埃政府,办公地点就设在节孝坊(王厝大院),黄大松担任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区苏维埃政府组织群众开展打土豪、分田地运动,积极扩红筹款。由于将乐是连接中央苏区和闽浙赣苏区的战略要地,是中央苏区在东面的重要门户之一,因此,处于斗争前沿的将乐县乡苏维埃政权也随着中央主力红军的进出而形成了拉锯状态。在中央苏区第三次、第四次反“围剿”期间,由于红军主力的撤出,将乐县乡苏维埃政权工作便处于低潮,但随之胜利,县乡苏维埃又很快得以恢复,迎来了革命高潮。1933年12月30日,随着红7军团进入,将乐得以第三次解放,中共闽赣省……[详细]
朱德住地遗址
  朱德住地遗址位于将乐县古镛镇滨河北路1号。1934年2月9日,朱德率红军主力从泰宁亲临将乐指导革命斗争,住在县城水门天主教堂左侧楼房。期间,他亲自撰写布告,内容有:红军是人民子弟兵,是为广大劳苦人民谋利益的;城内大小商店,只要不是-资本家的,一律保护,要照常开门营业;红军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希望城区广大人民热烈拥护红军,勇敢自动报名参军参战;打倒压迫人民的-军队,镇压一切坚持破坏苏维埃政府和人民利益的--分子……布告贴出后,受到将乐各阶层人士的热烈拥护。朱德在将乐县城住了三天,协助地方苏维埃政权制定了一系列革命斗争的方针、政策和工作计划。朱德住地遗址原系城关水门教堂神父宿舍楼,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西班牙传教士南尼南根所建。坐北朝南,共两座楼,一座为神父楼,一座为修女楼,占地……[详细]
玉华洞题刻
  玉华洞题刻位于将乐县古镛镇梅花井村,年代为宋—民国。简介:玉华洞内有历代摩崖题刻17处。其中宋代3处、元代1处、明代6处、清代2处、民国5处。题刻者大多为历代福建和将乐本地官员、名人,较著名的有宋代理学大师杨时、宋代将乐知县黄去疾、明代福建巡抚杨四知、明代福建学使沈敬蚧、民国首任将乐县知事卢榕林等题刻。2013年,玉华洞题刻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从前洞到后洞内外各外延20米。……[详细]
墈厚荣光公祠
  墈厚荣光公祠位于将乐县白莲镇墈厚村,年代为清。简介:又名思敬堂、中山堂,始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左祠右塾格局,主座坐东朝西、由门厅、正厅、左右廊等组成,占地面积532平方米;正厅面阔五间,进深六柱,抬梁、穿斗式梁架,硬山顶。书塾坐北朝南,由两廊和书房组成,占地面积216平方米。书房面阔四间,进深六柱,东起第二间为厅堂,穿斗式梁架、悬山顶。1934年3月红十九师铜铁岭战斗指挥部设于此,墙上存留红军标语。2013年,墈厚荣光公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祠四周各外延10米。……[详细]
蛟湖杨氏宗祠
  蛟湖杨氏宗祠位于将乐县南口乡蛟湖村,年代为清。简介:又名永思堂,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清道光十七年(1837)重修。坐西北朝东南,左右两列,占地面积1141平方米。右列由下堂、左右廊、上堂等组成,下堂面阔五间,进深三柱,抬梁、穿斗式梁架;上堂面阔三间,进深七柱出游廊,穿斗式梁架,均硬山顶。左列现存上堂、横屋,上堂面阔三间,进深七柱,悬山顶;横屋面阔五间,进深四柱。1933年秋红六师驻扎蛟湖,师部机关设此。2013年,蛟湖杨氏宗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祠四周各外延5米。……[详细]
良地建筑群
  良地建筑群位于将乐县万全乡良地村,年代为清。简介:主要由文武庙、梁氏宗祠、绪蜒厝、月山公屋、后恢谷仓、水尾木廊桥等六处乡土建筑组成。文武庙建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坐西南朝东北,由前埕、八字形木构门楼、前天井三面回廊、拜亭、两层殿阁及后部附属建筑等组成,占地面积378平方米。梁氏宗祠,又名裕启堂,坐西朝东,由主座上下两厅、前埕与两侧过街门楼、两侧附屋及前部弧形吊脚楼、倒座仓房等组成,占地面积588平方米。绪蜒厝,坐西北朝东南,由左前侧门头房、院埕、上下两厅、左列花厅、右侧两列横屋及后部半圆形围垅、右院墙外附属建筑等组成,占地面积1094平方米;在山墙内壁保留有“反对国民党出卖中国—中国工农红军政治部宣”标语口号。月山公屋,坐西北朝东南,由右前侧门道、上下两厅、右后侧书房、左后侧藏书阁等……[详细]
  积善侍郎墓遗址位于将乐县古镛镇积善村,年代为南宋。简介:2003年考古发掘。墓葬由围垄、墓坪、墓室、神道、享堂遗迹和五级墓埕组成,墓前尚存有石翁仲及石虎、石马、石羊等。墓园长100余米,宽30余米,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2013年,积善侍郎墓遗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墓边沿各外延30米。……[详细]
将乐擂茶具窑址群
  将乐擂茶具窑址群位于将乐县古镛镇胜利村五马山窑址、将乐县古镛镇玉华村廖厝山遗址、将乐县古镛镇玉华村横窠岽窑址、将乐县安仁乡武宿村良坊自然村良坊窑址,年代为五代—现代。简介:由五马山窑址、廖厝山窑址、横窠岽窑址和良坊窑址等四处窑址组成,从五代北宋初、经明代、清代至现代,以烧制有擂茶的主要器具——擂钵等。其中,五马山窑以烧制青瓷器为主兼烧陶器,廖厝山窑址、横窠岽窑址和良坊窑址为专门烧造陶器的窑址。窑址群构建了从五代到现代的擂茶具发展的清晰链条。2013年,将乐擂茶具窑址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各窑址地表陶瓷器堆积及窑炉遗迹周边各外延40米。……[详细]
  肖坊红三军团第六师工作团旧址位于将乐县大源乡肖坊村,年代为1931年。简介:包括张氏祖厝、土库坪张氏祖厝(美称“鸳鸯栋”)、张氏宗祠牌楼、节孝坊等四处。张氏祖厝始建于明天启年间(1621-1627),其他均始建于清代。1931年6月3日,彭德怀指挥红三军团第六师兵分二路进军泰宁,6月4日解放泰宁,派出工作团在大源乡肖坊等地建立了乡级苏维埃政权——乡革命委员会,隶属泰宁县马岭区革命委员会,主席谢有兴,办公地址设在张氏祖厝;还成立了农会、贫农团、妇女会、少先队等群众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打土豪、烧田契、废债约、筹粮款等活动。红三军团第六师工作团进驻大源肖坊期间,工作团成员就住在肖坊村的张氏祖屋及左侧的鸳鸯栋。1931年7月9日,红六师奉命结束分兵工作,经将乐、归化回师赣南参加第三次反“围剿”作战,红……[详细]
碗碟墩窑址
  碗碟墩窑址位于将乐县万全乡竹舟村八担自然村,年代为宋。简介:窑址主要分布于金溪北侧以碗碟墩为中心的四座山坡上,窑址面积约35000平方米。主要产品有青瓷、青白瓷和酱釉瓷,器形有碗、碟、盏、执壶、谷仓罐、炉、盒、杯等,窑具有垫座、匣钵等。产品胎质洁白细腻者和青白釉带乳浊者居多,亦有少量呈影青色。青釉瓷釉色以青黄、青绿为主,酱釉瓷以酱红色、酱褐色为主,少量呈酱黑色。窑址年代为北宋中晚期至南宋。保护范围:东至三号窑址所在山坡的东侧,南至金溪,西至二号窑址西侧寺庙,北至-窑址北面山坡。2018年,碗碟墩窑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岩仔洞遗址
  岩仔洞遗址年代:新石器时代地址:将乐县古镛镇梅花井村简介:1988年进行小规模试掘,获取一批动物化石。2003年对岩仔洞遗址山顶区域进行小规模试掘,获取丰富的新石器时代遗存。2014年对岩仔洞遗址进行正式考古发掘,发掘面积400平方米,共发现墓葬2座,沟1条,房址2座,十余个灰坑、柱洞,以及陶、石、骨器千余件和大量木炭样品等。经碳十四测定,遗址年代距今5000-4500年。保护范围:东至岩仔关溪,南至水田,西至车碓溪,北至公路。2018年,岩仔洞遗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岩仔洞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光明余氏宗祠(光明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光明余氏宗祠年代:清座落地点:将乐县光明乡光明村简介:元、明时期始建,屡有维修,现存建筑保留清后期风格。坐西南朝东北,平面略呈梯形,占地面积约192.5平方米。主厅面阔三间,进深六柱带前廊,前廊卷棚顶;内檐使用大额枋,抬梁减前金柱及中柱。附属文物有左侧的余氏祖墓。1931年6月8日,盘踞在将乐、泰宁和邵武一带的最大股匪首罗鸿标,带领500多名匪徒,冒充红军队伍,在邵武县城大肆劫掠商店、--烧杀3天后,掳走汉美中学100多名女学生及大量金银财宝。该匪帮途经安仁、万安等地后,于23日窜到将乐县光明乡境内。红3军团第6师政委彭雪枫命令红8团一部和红7团两面夹攻,把罗匪分别包围在光明乡余氏祠堂和附近的一座山头上。红军犹如天兵而降,把正在祠堂内喝酒的匪徒-械全部缴获。当发现匪首罗鸿标不在其中后,红军便……[详细]

绮CP澶�13001937鍙� 绮ゅ叕缃戝畨澶� 44010602000422鍙�

鍏充簬鎴戜滑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鎴戣渚涚ǹ
鑱旂郴鎴戜滑锛� QQ锛�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