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永嘉县旅游

永嘉县红色旅游景点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军部旧址
  大革命失败后不久,浙南农民武装斗争风起云涌,引起了中共中央的重视。1930年1月,中央派金贯真巡视浙南 。3月,中央军委派胡公冕等到浙南领导武装斗争。5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在永嘉正式成立,军长胡公冕,政委金贯真,政治部主任陈文杰,下辖三个团(师),最盛时达6000余人,军部设在五氵束鸟 村。红十三军是当时编入中央军委序列的全国14支正规红军之一,它以永嘉、温岭、永康为活动中心,进行大小战斗百余次,足迹遍及浙江南部20余县。但由于党内“左”倾错误的指导,红十三军斗争最终遭到失败。 红十三军斗争虽然失败,但它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统治和农村封建势力,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国民党“围剿”中央苏区的兵力。红十三军在浙南广大农村中宣传了党和红军的主张,播下了革命的种子,他们战斗过的中心区域,以后大多……[详细]
永嘉县革命历史纪念馆
  永嘉县是老革命根据地县,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的策源地。自1924年中共温州独立支部成立以来,永嘉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作出了重要贡献。无数革命先辈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永嘉县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永嘉县上塘镇屿山公园。纪念馆建于1993年,为坐西朝东、钢筋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占地面积1900平方米,建筑面积860平方米。纪念馆前是花岗岩石铺设的可容纳千余人的广场,广场南侧沿着围墙是一条碑廊,东侧是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碑高15.5米、宽3米、底厚7.4米、顶厚3米。碑体以蟹青色磨光花岗岩石贴面,碑体正面中间黑色的花岗岩石上镌刻着张爱萍将军题写的“永嘉革命烈士纪念碑”,下方刻记全县586名革命烈士英名,背面镌刻着纪念碑碑……[详细]
谢文锦烈士纪念碑
  谢文锦(1894—1927),永嘉县潘坑村人。1911年考入浙江省立第十中学(今温州中学),后考入杭州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17年秋,毕业后回到家乡主办岩头高等小学,积极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在师生和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1919年春离乡赴沪,在《新青年》杂志社工作。1920年8月,在上海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4月,受党指派,同刘少奇、任弼时、罗亦农、肖劲光等前往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者大学学习,翌年12月7日,在该校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是我国第一批赴苏联留学的十几位革命知识分子之一。1923年冬回国,担任中共中央秘书兼共产国际代表、苏联军事政治顾问鲍罗廷的翻译。1924年8月,他奉中共中央之命,回到家乡筹建党团组织,于12月创建浙南地区最早的党组织——中共温州独立支部。五卅惨案后,参……[详细]
李得钊烈士纪念碑
  李得钊(1905—1936),又名德昭,永嘉县港头村人。1920年春,以优异成绩考入温州艺文中学,在校期间,和金贯真等学友积极参加进步学生组织的“溪山学友会”。1924年毕业后,受聘在母校附属小学任教。是年冬,由谢文锦介绍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后转为中共党员)。1925年冬,受中共中央指派,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者大学学习。1927年回国后,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并担任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日报》编辑。1930年,任中共中央军委秘书,是军委书记周恩来的得力助手,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的建立作出了贡献。1933年,调到中共中央特科总务部工作,后又到中共上海中央局工作。1934年6月26日晚7时左右,在中共中央分局机关(上海马立斯新村)被捕,后移送南京-看守所。在狱中,他坚贞不屈,翌年8月被判……[详细]
郑恻尘烈士墓亭
  郑恻尘(1888—1927),字采臣,乳名日起,又名振中、朝寮。1888年3月26日出生于永嘉县表山乡一个小康之家。16岁进入浙江第十中学(今温州中学)读书,毕业后又到浙江学堂(设在北京)和杭州的王氏工艺讲习所学习。1910年,回到温州,先后创办“中一花席厂”“振亚肥皂公司”等实业,探索实业救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到湖北投靠革命军,参加学生队赴前线作战,翌年转入湖北军官学校。1924年秋,在谢文锦、胡公冕的引导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为中共温州独立支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为人诚恳宽厚,大公无私,坚毅稳重,办事干练,深受同志们的信任和爱戴。 1926年6月至1927年初,由于革命的需要,在杭州任国民党浙江省党部商民部部长兼杭州民众大会筹委会主任。1927年4月11日,国民党反动-突然包……[详细]
吴毓等六烈士纪念碑亭
  吴毓(1911—1943),又名祖育,1911年生于平阳县南宋垟大埔村(今属苍南县)。1926年春,进温州瓯海公学读书。1929年秋,在温属联立商校毕业后,考入上海持志大学,后转入上海君毅学院学习。1937年12月,由刘英、粟裕介绍入党。1939年7月,是参加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会的省委机关五名代表之一。同年12月,为加强对永嘉、瑞安工作的指导,中共浙南特委决定建立中共永瑞中心县委,由吴毓任中心县委书记。1942年3月,任中共浙南特委委员,兼任中共浙南特委驻纸山办事处主任,指导永嘉、瑞安两县工作。 1943年2月,调任江北(括苍)办事处主任,指导瓯北、乐清两县及玉环党的工作。是年冬,吴毓决定在永(嘉)、仙(居)、黄(岩)边境的黄山村小坑一带开辟新的工作区域,建立新的隐蔽点。但此地带盘踞着几股土……[详细]
吴超征烈士故居及纪念碑
  吴超征(1904—1933),又名下蒙,永嘉县瓯渠村人,出生于武术世家。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三期,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第一营见习官排长。1926年7月参加北伐,荣获“北伐功勋章”,由上尉晋升为少校营长,1931年任陆军二师师部主任副官,1932年调任十七军二师六旅十一团副团长。1933年4月,在长城古北口对日战役中壮烈殉国。当时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为吴超征烈士题词“精忠为国”,国民政府要员和高级将领孙科、宋子文、张治中、蔡廷锴、顾祝同、刘峙、黄杰等均亲笔题词并赠送悼念挽联,同时授予“为国捐躯”匾额,以昭忠烈。匾额及题词被其后人挂于吴超征烈士故居,以作纪念。 吴超征烈士故居,位于永嘉县西溪乡瓯渠村,于晚清建成,距今约120年左右。该故居占地面积约2500余平方米,坐东朝西,整体……[详细]
金石真烈士故居
  金石真(1901—1929),原名学清,又名石声,永嘉县枫林镇外垟村人。从1907年起,先后在本地私塾和廊下小学读书,1919年2月考入温州省立第十师范学校。在校期间,同金贯真、金省真等一起阅读进步书刊,开展各项宣传活动,积极响应五四运动,宣传新文化新思想。1923年毕业后,因擅长体育,翌年考入上海东亚体育专科学校。1925年毕业,受聘于母校温州省立第十师范学校任体育教员。教学期间,他积极参加“温独支”领导的革命活动,并由胡识因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四一二”-政变之后,国民党-包围了他住处,搜走了革命书刊。金石真在进步师生的掩护下避入厨房,在厨工的帮助下翻墙出逃。之后,他与金贯真、胡识因、金省真等一起赴苏,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军事班,后转到炮兵学校学习。1929年春奉命回国,受中共中央指派担任……[详细]
金贯真烈士墓碑
  金贯真(1902—1930),原名家济,永嘉县岩头村人,1919年考入浙江省立第十中学。1923年,他同蔡雄、苏渊雷等组织“血波社”、“宏文会”等新文学团体,与李得钊、金省真等组织“溪山学友会”、“青年策进会”,开展新文化运动。由于他品学兼优,坚持正义,追求真理,勇于斗争,校长金嵘轩为他改名为“贯真”,激励他为实践真理而奋斗。1924年冬,他由谢文锦介绍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春,转为中共党员,为中共温州独立支部主要成员。北伐时任东路军前敌总指挥部秘书兼党团书记。1927年秋,赴苏联中山大学学习。1929年8月回国。翌年1月,任中共中央巡视员。5月,任红十三军政委。是月20日,在温州城区不幸被捕,当晚壮烈牺牲于松台山麓。同年6月11日,中共中央军委秘书李得钊在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上著文悼念……[详细]
浙南红军游击总指挥部成立旧址
  永嘉县溪下乡黄皮村地处永嘉、仙居两县边境,原属仙居县金竹乡黄皮村,1948年划归永嘉县溪下乡管辖,是温(州)、台(州)、金(华)3个地区接壤的三角地带,易守难攻,且具备群众基础,是理想的红军后方基地。1929年11月19日,中共永嘉中心县委领导-农民在此成立浙南革命委员会与浙南红军游击队,该村一批贫苦农民踊跃入伍。翌年2月3日,浙南红军游击队在该村革命群众的支持下,打败了仙居十八地反动民团。3月初,中共中央军委派胡公冕到浙南领导武装斗争。3月9日,红军游击队在该村广福禅寺中大殿召开大会,400多名红军战士参加会议。大会宣布浙南红军游击总指挥部成立,由胡公冕任总指挥,刘蜚雄任参谋长,王国祯、李振声负责政治工作,金国祥负责经济工作。随后,红军游击队整编为3个支队、1个直属队,雷高升、胡协和、谢文……[详细]
龙溪会议旧址
  1930年夏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活动进入全盛时期,活动范围遍及浙江南部的温州、台州、丽水、金华等地区的20余个县、市,经历大小百余次战斗,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地方政府和封建豪绅势力。同年9月国民党军队疯狂反扑,调集了浙保第三、四、五、七团共4个团的兵力,再配以永嘉、黄岩、仙居、缙云等4个县的保卫团,从四面八方向红十三军第一团(师)包抄过来,形势非常严峻。是月底,面对风云突变的严峻形势,红十三军军长胡公冕在五氵束鸟龙溪山洞主持召开军事干部紧急会议,参加会议的有雷高升、刘蜚雄、胡协和、胡衍真、戴元谱、金则意、李立敬等19人。会议制订了化整为零、分散行动、保存实力、伺机再起的应变方针,采取出走、上山、隐蔽、潜伏等具体办法。根据当时具体情况,决定胡公冕、刘蜚雄和杨波等留苏回国人员回上海,向中共中央……[详细]
永嘉县革命烈士陵园
  永嘉县是革命老区,这里曾涌现出许多革命先烈。1955年永嘉县人民政府在永嘉县沙头镇的龙头山修建了永嘉县革命烈士墓,后经多次重修,形成现在的烈士陵园。陵园背靠龙头山高峰,面对楠溪江宏伟的引水工程大坝,前低后高,长55.5米、宽40米,计2220平方米。这里交通便利,风景幽美。永仙公路(41省道)与清澈的楠溪江蜿蜒而过。公路边通道山墙上 书写着“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墓道边栽植着常青的柏树,陵园正中的大门上方镌刻着“烈士墓”三个大字。 走进烈士陵园大门是一条笔直的道路,两边是草坪、花坛,并各有一座纪念亭。再往上便是上下分行营建的墓区,每个墓穴前有石刻的墓志,镌刻着烈士姓名、籍贯。墓区上方正中高高矗立的纪念碑上,书写着“人民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十个大字。最高处是陈列馆、吊唁厅,陈列着47位革……[详细]
屿北武装起义纪念碑亭
  屿北村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村落,民风淳朴,曾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十三军活动的中心区域之一。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中共瓯北县委的主要驻地。1945年3月2日,国民党永嘉县警备队妄图破坏该机关。屿北民兵拿起火枪、锄头,击退国民党军的进攻,缴获了岩坦乡公所、溪口警察所的武器,史称“屿北武装起义”。随后,县委在此建立了瓯北抗日武装中队,后同乐清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合编为700人枪的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击总队,开创了瓯北地区抗日反顽斗争的新局面。从1945年3月至5月,该村先后五次击退了顽军的“清剿”,其中第五次“清剿”,国民党顽固派调集重兵进攻,并进行抢劫掳掠,焚烧民房540多间。屿北村人民不屈不饶,为革命事业付出了重大牺牲和代价。 屿北武装起义纪念碑亭,位于永嘉县岩坦镇屿北村,1985年建成。……[详细]
括苍支队岭头会师遗址
  1949年元旦,新华社发表了毛泽东的新年献辞《将革命进行到底》,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望。此时,永嘉(瓯北)广大农村已为浙南人民武装括苍支队所控制。1月6日至25日,中共括苍中心县委第三次扩大会议在岭头村召开,传达了中共浙南地委关于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部的指示。会议结束后,括苍支队所属的一、二、三四中队和机关警卫队等主力600余人,陆续到达岭头村集中。这就是括苍地区游击队的一次胜利大会师。 大会师期间,当地的党组织和农联会、妇女会、民兵连热心投入接待工作,岭头村群众自觉腾出房屋供部队解决住宿和吃饭等生活问题,乐清、黄岩等地群众送来很多慰问品。1月29日(农历正月初一)上午,游击队在潘家祠堂召开新年祝捷庆功大会,中心县委书记邱清华作形势报告。翌日,中心县委和括苍支队领导检阅部队。随后几天……[详细]
中共永嘉县委旧址
  藤桥镇石垟村有着悠久的革命传统,良好的群众基础,解放战争时期,永嘉县委的一些重大活动都在这里得到顺利开展。该村曾为中共永嘉县委机关常驻地之一。 1946年,中共永嘉县委在泽西、泽临、纸山一带开辟新区,开展革命活动,发展党组织。为了进一步壮大党的组织,并为温州的解放培养造就大批基层干部,1948年11月上旬至1949年1月28日,永嘉县委以石垟村为主要学习地,流动举办了党务干部培训班。1949年1月28日,县委集中举行了形式多样的军民文艺联欢,共度新春佳节。2月10日,举行警卫队军人大会。4月中旬,县委在石垟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历时半月的县委扩大会,参加对象是区委委员和部队排长以上干部。4月22日举行了“我30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庆祝活动。 中共永嘉县委旧址,位于鹿城区藤桥镇石垟村,原为林宝昌……[详细]
闪坑村烈士纪念碑馆
  永嘉县岩坦镇闪坑村,地处永嘉县北部革命老区,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1930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刚建立时,该村的戴宝传、戴显汉、戴时松、戴家云等一批青年即参加了革命斗争。1938年,该村戴寿椿、戴成波等一批青年毅然参加皖南新四军4支队。1939年,谢用卿到该村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指派谢用鲁任党支部书记。 1942年,中共瓯北县委宣传部长徐寿考驻此进行革命活动。翌年,中共瓯北县委书记胡景瑊也秘密转移到此开展革命斗争。丽水地区党的领导人傅振军及中共缙云县委书记李文辉也曾到此与胡景瑊会面,研究永(嘉)、青(田)、丽(水)、仙(仙居)、缙(云)边区抗日反顽斗争问题。1945年3月2日夜,国民党顽固派派兵袭击屿北,屿北武装民兵奋起自卫反抗,闪坑村也组织武装民兵赶赴屿北,参加武装斗争。解放战争时期,闪……[详细]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成立旧址
  浙南红军游击总指挥部成立后,为了与浙西武装力量联合“-浙江”,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和中共永嘉中心县委决议,1930年5月3日在永嘉县五氵束鸟村四分祠堂商议建立红十三军军部事宜,决定先将各县的红军游击队集中枫林整训,5月9日攻打枫林。攻入枫林后,红军战士在枫林镇的勉园召开大会,会议宣布将浙南红军游击队统一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简称红十三军),正式成立红十三军军部,军长胡公冕、政委金贯真、政治部主任陈文杰,军部设在永嘉县五束鸟村。此后,军部陆续下设参谋处、教导处、经济处、秘书处、直属警卫队、教导队等。同时,将西楠溪三十多支红军游击队编为红十三军第一团,团长为雷高升、政委为金国祥,下辖3个大队。嗣后,又将瑞安、黄岩、仙居、青田和缙云等县的部分游击队编入红一团建制,红一团的人数达3000之多,是红十……[详细]
徐岙革命烈士陵园
  1928年6月,徐岙村民杨岩斌、徐岩星分别组织了上百名农民武装队伍参加永嘉、瑞安、平阳3县农-合大-。7月,中共钟山区委成立。在区委领导下,徐岙农民运动更加轰轰烈烈地向前发展。1929年11月13日,钟山区委和西内区委一起组织了84个村庄4000余农民参加的武装-,与省保安队和地方反动民团展开激烈战斗,捣毁了昆阳公安分局。翌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在永嘉西楠溪宣告成立后,徐岙多数青壮年参加红军。他们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与骄横残暴的国民党反动派展开殊死的搏斗,许多红军战士英勇牺牲。部分英烈遗骸今葬于徐岙革命烈士陵园。 徐岙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永嘉县徐岙乡徐岙村。初建于1958年4月,1988年与1992年分别进行修缮,占地200平方米。陵园坐北朝南,前是公路大道和粮……[详细]
浙南革命委员会和浙南红军游击队成立旧址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温州独立支部成员将革命工作的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推动城郊和西楠溪地区农民运动的发展。农村普遍成立农民协会,纷纷建立农民武装,并时常发起-。1929年11月,西内和钟山两区84个村庄4000农民大-,中共永嘉中心县委决定因势利导,发展游击队,公开组织红军,推翻豪绅地主阶级的统治,并提出:“要赶快成立革命委员会,以指导机关。” 1929年11月19日,浙南革命委员会和浙南红军游击队在永嘉西内区溪下白龙五石金氏宗祠成立。浙南革命委员会是浙南地区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李振声、雷高升为主要负责人;浙南红军游击队由西楠溪各地武装农民队伍整编而成,下设4个中队,共计360人,雷高升为负责人,它是浙南地区第一支红军游击队,为后来浙南游击总指挥和红十三军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浙南革命委员会和浙南红……[详细]
中共瓯北县委成立旧址
  1942年2月上旬,刘英在温州的秘密联络点被捕,省委机关被破坏,形势严峻。2月下旬,龙跃在瑞安梅山主持召开中共浙南特委常委紧急会议,研究特委如何坚持斗争的问题。会议决定贯彻隐蔽精干方针,继续坚持农村革命阵地。为了适应斗争的需要,特委决定在永嘉县瓯江以北,建立中共瓯北县委。 同年3月,中共瓯北县委在永嘉苍坡村成立,书记为胡景瑊,组织部长为徐顺性,宣传部长为徐寿考,领导下属5个区的党组织。这些组织有实行委员会制,如岩头区委书记徐寿考、枫林区委书记徐顺性(后金强);有实行特派员制,如沙头地区特派员郑九芝(后陈胜筹)、碧莲地区特派员关榕、五束鸟直属区特派员胡国州。永嘉县瓯江以南地区(今鹿城区、瓯海区、龙湾区)的党组织仍归中共永嘉县委领导。 中共瓯北县委成立旧址,位于岩头镇苍坡村文明东街30号,系木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