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南海区旅游

南海区文物古迹介绍

华平李氏大宗祠
  华平李氏大宗祠位于南海区狮山小塘华平村,年代为清。该祠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同治年间重修。三进院落式,抬梁与穿斗木构架,硬山顶建筑,占地936平方米。为同胞三翰祠,李可端、李可藩、李可琼兄弟三人先后封翰林荣归后建。原南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62、探花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探花桥
  探花桥位于南海区九江下西翘南村,年代为明。该桥是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陈子壮中探花后,往九江下西探望其外祖父朱讓时所建,清代重修。桥为平铺花岗石板桥,长11.3米,宽1.85米,高2米,桥的两边设有望柱栏板,桥栏中间刻有“探花桥”三字。陈子壮(1596-1647),字集生,号秋涛,谥文忠,南海沙贝(今属广州)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探花,累官至东阁大学士、礼、兵部尚书等,史称“明末三忠”之一。原南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大沥三眼桥
  大沥三眼桥位于南海区大沥盐步河东,年代为明。该桥建于明末,清代重修。为红砂岩石砌筑的墩拱式石桥,长28.2米,宽3.2米,两墩三孔,拱桥的桥面和壁拱用红砂岩石砌成,拱壁、桥墩、以花岗岩为基底。原南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第弌洞天牌坊
  第弌洞天牌坊位于南海区西樵山白云洞,年代为清。该牌坊建于清乾隆年间,咸丰八年(1858)重修,两柱单间冲天柱牌坊,高2.5米,横跨白云古道中。额正面刻“第弌洞天”四字。两柱刻:“千重云气排丹阙,万古泉声护洞门”联,是黎简所书。原南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65、三元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元桥
  三元桥位于南海区九江上东村,年代为清。建于清道光年间,为花岗岩石壁拱桥,长17.67米,宽2.44米,高2.3米,有栏板、柱,中间栏板刻有“三元桥”三字。原南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里水大石桥
  里水大石桥位于南海区里水洲村,年代为清。该桥是清道光戊申(1848)年黄生和店造石,洲村乡建,为花岗石墩式梁桥,长15米,宽1.8米,高6米,有栏板、柱。二墩下砌船头式分水尖。原南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67、光分亭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光分亭
  光分亭位于南海区西樵山白云洞,年代为清。该亭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建于逍遥台上,占地面积56平方米,抬梁木构架,歇山顶建筑。逍遥台,旧名曝书台。康有为青年时期在西樵山白云洞时,每天登上逍遥台或高声朗读,或徘徊远望,或低声吟哦。原南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朝议世家邝公祠
  朝议世家邝公祠位于南海区大沥大镇。位于南海大沥大镇村。始建于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年),为奉祀二世祖谚公的祠堂,现存建筑为明代重建。是一座三进三间悬山顶建筑。墙垣以近尺许,用大蚝壳混合砌成。面积约820平方米。……[详细]
69、吉水窦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吉水窦
  吉水窦位于南海区西樵山吉水村口,年代为清。吉水窦是1894年陈启沅为造福乡梓,捐资帮助先登、简村两堡重建的水利工程,今仍是西樵一重要的水利工程。窦上有横书“吉水窦”三字,左直书“先登、简村堡重建”,右直书“光绪甲午年”(1894)。原南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蔡道可、蔡子华墓
  蔡道可、蔡子华墓位于南海区里水和顺文头岭。位于南海里水镇和顺文头岭,是一座距今800余年的南宋古墓。现存墓表建筑构件大都为清代以后的建筑物,墓主人是曾任宋朝理刑官的蔡子华及其父蔡道可,蔡氏父子出身宋朝显赫家族。是南海目前发现的为数不多的宋墓之一。……[详细]
张浚家族墓
  张浚家族墓位于南海区狮山大榄分场。位于南海狮山镇狮山林场大榄分场大旗岭,现存张浚次子张枃墓、张浚孙张耿及三名重孙墓。张浚(1097—1164)字德远,为唐宰相张九岭之弟张九皋之后。绍兴五年(1135)任南宋宰相,曾重用岳飞、韩世忠等抗金名将,力主抗金,收复失地,是南宋抗金派首领。宋孝宗曾说“朕倚魏公(张浚)如长城。”时人誉“浚之忠大类汉诸葛亮。”金国宰相粘罕曾对金帅兀术说:“自吾入中国,未尝有敢攫吾锋者,独张枢密(张浚)与我抗。”后遭卖--秦桧诬陷,罢相流放岭南。张枃枃,字定叟,张浚次子,曾随父流放岭南,后定居广州。官至兵、刑、户三部侍郎(三品官)兼临安府知府等,是当时著名清官。张枃被张边村民尊为“二世祖”,定居广州后,取号“南居”,是张浚后裔南迁岭南的始祖。张耿之子张耿,字泉清,号松琅,张……[详细]
邝氏始祖墓
  邝氏始祖墓位于南海区九江大沥大镇。位于南海大沥大镇的邝氏“太婆山”,是宋乾道九年(1173)邝氏始祖三七公(1103-1166)两位夫人何氏、冼氏的合葬墓。邝氏始祖三七公在宋朝廷当内侍,诰赠朝议大夫,於宋建炎三年(1129)南迁定居南海大镇乡尚书郎里(原龙田里),何氏、冼氏诰赠为正一品夫人。根据族谱记载,明成化十年(1474)和清道光十七年(1837)该墓曾进行过两次重修。现墓表建筑仍保留了明代风格,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该墓是广东邝氏始祖墓。……[详细]
九江冯氏家族墓
  九江冯氏家族墓位于南海区九江沙头水南村。位于南海九江镇沙头水南村,是宋代冯若海及其夫人萧氏、其儿冯迪元夫妇、冯德兴夫妇的合葬墓。据墓碑记载,该墓在清康熙十三年(1674)及乾隆七年(1742)进行重修,墓表建筑为典型的清代风格,均用麻石砌筑,并树立有冯氏后人的旗杆夹四对,分别为嘉庆六年(1801)举人,嘉庆十年(1805)进士、嘉庆十三年(1808)举人,嘉庆十九年(1814)进士。……[详细]
方道隆墓
  方道隆墓位于南海区丹灶良登孔边村。位于南海丹灶镇孔边村后山,有700多年历史的元代古墓,现墓表建筑尚保留了清同治年间的维修遗迹。方道隆曾任元朝广州路总管、武节大夫(五品官),为孔边村方姓村民的始祖。……[详细]
伦文叙墓
  伦文叙墓位于南海区罗村芦塘麒子岭长安墓园。原位于南海罗村状元岗,1992年因修建南海东西大道,由伦氏后人迁至罗村义地岗,出土有墓志铭,现存南海区博物馆,2002年又迁至罗村长安园。伦文叙(1467-1513),字伯畴,别号迂岗。南海魁岗(现佛山澜石黎涌村)人。明正德年间以会试殿试皆第一而大魁天下,成为状元,官授翰林院修撰。……[详细]
霍韬夫人墓
  霍韬夫人墓位于南海区西樵山宝峰下。该墓位于南海西樵山宝峰下,为霍韬夫人区氏(1486-1517)墓,诰赠淑人。霍韬(1487-1540),字渭先,南海石头(今属佛山市澜石石头乡)人;正德八年(1513)乡试第二名,翌年会试考中进士,累官至礼部尚书。他工书法,擅绘画,著有《诗经解》、《象山学辩》、《渭厓训》和一批书画作品流传民间。……[详细]
骆秉章墓
  骆秉章墓位于南海区罗村芦塘村。该墓位于南海罗村芦塘村三雅三队,是骆秉章及其夫人的合葬墓。骆秉章(1793-1867年),原名俊,字吁门,号儒斋。广州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人。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进士,被选充翰林院庶常馆庶吉士练习办事,由于成绩优良,被授以翰林院编修,掌撰著记载等事。道光十八年(1838年)起,骆秉章历任监察御史,稽察北新仓,会试同考官,稽察银库。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补詹事府左春坊左庶子。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因母病故,在家服丧。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补右春坊右庶子。十月,提拔为翰林院侍讲学士。十一月,提为湖北按察史。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骆秉章迁任贵州布政使。道光三十年(1850年),提升为湖南巡抚。骆秉章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调任四川总督。……[详细]
旌表节孝牌坊
  旌表节孝牌坊位于南海区九江烟桥。位于南海九江烟桥新庄,建于清道光年间。以花岗岩构筑,四柱三间冲天式,高5.42M,6.95M,1.72M。右间刻有“百世”,左间刻有“流芳”,中间为“旌表节孝”,竖刻“道光元年(1821)六月为处士何蕴斯之妻节妇何程氏建”。据族谱记载,何蕴斯之妻程氏在其夫去世后克守妇道,守义四十年。其夫弟何文绮在京师为官,留下其长子给程氏抚养,程氏视若己出。其行闻于朝,道光元年(1821)文绮奉旨建坊旌表。……[详细]
朱子襄墓
  朱子襄墓位于南海区九江下西坊龟山。朱次琦(1807-1881年),字子襄,号稚圭,南海九江人,世称朱九江先生。次琦聪敏好学,七岁能诗,十八岁肆业于广州羊城书院,26岁进广州越华书院深造。道光27年(1847年)进士,道光29年(1849年)在山西任即用知县,咸丰2年(1852年)出任襄陵知县,在任190天后引疾去职南归。咸丰8年(1858年),讲学于九江礼山草堂,历20年,门生有康有为等。其治学以明理达用为主,以经世救民为归,享年75岁。墓向西南,占地25平方米,有碑文。原南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遁叟江公祠和江氏宗祠
  遁叟江公祠和江氏宗祠位于南海区桂城叠滘。位于南海桂城叠南江头村,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重修,1991年曾进行修葺。是一座清代三进三间、抬梁式木构架建筑,面积534平方米。祠内现仍保留有清代砖雕、石刻、满州窗及江孔殷殿试二十七名碑记。……[详细]

缂侇噮妫稢P濠㈣鎷�13001937闁告瑱鎷� 缂侇喓鍊曢崣鏇犵磾閹存繄鏆斿璁规嫹 44010602000422闁告瑱鎷�

闁稿繐鍘栫花顒勫箣閹存粍绮� 闁艰鲸姊婚柈鎾棘閻熸壆纭€ 闁稿繐绉烽惌妤佺珶閻楀牊顫� 缂傚啯鍨归悵顖炲触閸粎绋� 闁瑰瓨鍨奸々锔界瑹濞戞锟�
闁艰鲸姊婚柈鎾箣閹存粍绮﹂柨娑虫嫹 QQ闁挎冻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