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华北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
上海
江苏
浙江
台湾
安徽
福建
山东
西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华中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西
华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香港
澳门
西北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AAAAA级
AAAA级
AAA级
AA级
A级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椒江区旅游
椒江区文物古迹介绍
台州市
椒江区文物古迹
椒江区红色旅游
椒江区十大景点
全部
椒江区特产
椒江区美食
椒江区地名网
椒江区名人
[移动版]
1、
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
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为纪念1955年1月18日在解放一江山岛战斗中光荣牺牲的525位烈士而建。。陵园主要建筑有牌楼、墓道、战斗纪念塔、纪念亭、石碑、烈士墓、烈士桥、烈士塑像、纪念馆、陈列馆等。被国家民政部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陵园1986年被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台州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被浙江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被中宣部授予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4年被国家旅游局列为红色旅游基地。2005年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列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为纪念解放一江山岛战斗和英勇牺牲的454名革命烈士,1956年3月4日,浙江省人民委员会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联合作战解放一江山岛而牺牲的烈士,在海门修建了烈士陵……
[详细]
2、
椒江戚继光祠
戚继光纪念馆位于椒江城区东山西南麓。占地面积2010平方米,陈列面积640平方米,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基地。戚继光(1528—1587),字元敬,号南塘,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自幼读书练武,十七岁袭职为登州卫指挥佥事。曾专任山东海上防御倭寇之职,后调任浙江台(州)金(华)严(州)参将等职。屯驻海门卫。在台州四年,转战台州各地,历经桃渚、海门、新河、太平等战,取得了九战九捷的胜利,大创倭寇。又四年,在讨平福建、广东的倭寇后,取得了抗倭战争的胜利,扫清了持续二百多年的倭患。海门人民为纪念戚继光的抗倭功绩,明代即于城隍庙戚家军驻兵处建立戚公祠,奉以香火。解放以后,党和人民政府重视保护文物古迹,多次拨专款维修,于1987年1月戚继光纪念馆正式开馆。纪念馆坐北朝南,前为照……
[详细]
3、
太和山塔
太和山塔位于椒江区海门街道太和山顶,古名鸿文宝塔。《咸丰临海县志稿》载:太和山巅,即鸿文宝塔故址。始建于明洪武六年(1373年),现塔为清同治六年(1867年)重建。走近太和山塔,砖石结构,六面七级,逐层收分,残高18.5米,现已修葺一新,塔基新修了六面台基。第一层以条石砌筑,每面宽2.6米,上以砖石做成斗拱出檐,第二层起均以砖砌,菱角牙子叠涩(一种古代砖石结构建筑的砌法)出檐,顶上宝顶。第一层腰檐下装饰斗栱,二、三层挑角下有浅斗栱装饰,四、五、六层没有。顶层西北面有一佛龛,佛龛内一座佛像端坐,塔顶为葫芦形。《海门志稿》记载:相传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文学家刘基(刘伯温)点基所造,始建于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其后圯坍。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坐粮厅刘汝达重建一塔,后被艚人以捕鱼……
[详细]
4、
一江山岛战役遗址
全国大陆解放以后,国民党军队仍盘踞于岛上,妄图把一江山岛作为--大陆的跳板。1955年1月18日,我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首次联合作战,在不到两小时的时间内,一举全歼岛上的国民党军队,获得重大胜利,迫使盘踞在大陈、披山、渔山、南麂等岛的国民党守军仓惶逃跑。至此,浙江沿海岛屿全部解放。一江山岛解放后,因大陈岛国民党军队很快撤离,一江山岛已基本成为荒岛,原岛上国民党军队的工事都基本以战后原样保存。现存碉堡、暗堡、炮位、堑壕、营房、埠头等150多处。2004年底,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旅游总局公布浙江省台州市解放一江山岛战役纪念地为红色旅游景点,其中包括一江山岛战役遗址。2008年11月,一江山岛战役遗址被评定为椒江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月7日,被评定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
[详细]
5、
台州清修寺
清修寺位于浙江台州市区枫山巅。旧名塔庵,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始正式建寺,治平三年(1066年)宋英宗赐款。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过江,高宗赵构仓皇南逃,舟至海门,登清修寺,北望椒江,东瞰大海,诗兴大发,索笔书“清修风景千年在,沧海烟岚一笑开”作为楹联,又在僧房题写了两首绝句。其一云:“古寺青山春更妍,长松修竹翠含烟,汲泉拟欲增茶具,暂就僧房借榻眠。”现清修寺山门及大殿尚存,部分是康熙年间重建时遗留的。大殿明间的四根复莲础石柱,做成梭子形,复莲极浅,比例粗矮,则年代更早。山门外西头,有古井一口,泉眼出岩层,井壁加条石支撑,地处山顶而大旱不枯。旧海门八景的“清修霁雪”就在这里,枫山山腰钟亭悬挂着南宋佑古铜钟一口,若清晨或子夜撞此钟,声闻十里外,余音袅袅不绝。……
[详细]
6、
小圆山塔
小圆山塔位于椒江前所街道小圆山顶,建于同治四年(1865年)。塔为砖石结构,六面七级,残高15.8米。第一层以条石砌筑,每面宽1.7米;第二层以上均为砖砌,菱角牙子叠涩出檐,二层南面嵌建塔记,已无字迹可认,其余五面筑龛,内塑天王像等;第三层每面塑一字为“高明悠久博厚”;第六层建龛;第七层每面又塑字,字迹风化严重,无法辨认,塔刹已毁。……
[详细]
7、
牛头颈塔
牛头颈塔位于椒江海门街道东山北牛头颈山,今塔建于同治四年(1865年),砖石结构,六面七级,残高10.3米。第一层以条石砌筑,每面宽1.35米,第二层以上均为砖砌,以菱角牙子叠涩出檐,每面建龛,内塑天王、力士像等,塔刹已毁。牛头颈山与江北岸小圆山相对,为台州湾椒江口最狭处,旧称海门,此塔与小圆山塔合称海门双塔。……
[详细]
8、
毓龙宫古涵洞
毓龙宫古涵洞位于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洪家街道祝昌村龙潭岙。毓龙宫始建于宋代,宫基即在涵洞之上。涵洞块石砌筑,高2.5米,宽2米,总长70余米,入口两洞,承上流两山谷流水,至洞中合二为一,呈丫形,流入溪河。河南20米山路入口处有一天然圭形巨石,上刻“龙泓濯秀”四大字,为王葆桢书。毓龙宫古涵洞早在1987年6月8日即被椒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椒江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6月7日又被台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台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立碑标示。这个古涵洞始建于宋代,为台州现存少有的古代水利建筑工程旧址,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物保护价值。洞中一股水流正顺着涵洞潺潺地流出来,水流边上长满了野草和灌水丛,也留下了许许多多神秘的传说。古涵洞毓龙宫前有一棵古樟树,挺拔参天,浓荫蔽日,树龄120多年,为国家三级保护古树,……
[详细]
9、
蔡桥
蔡桥又名弘济桥。桥东西横跨于回浦东支,南宋端平(1234-1236)间蔡兴龙始建。今桥为清乾隆59年(1794)重建。一孔石拱桥,长24.8米,宽4.5米,左右各望柱12,柱头雕饰狮子、莲花。栏板浮雕花鸟虫鱼等;两端石踏跺东25级,西24级。桥东建有桥亭,亭北侧尚存《弘济桥碑记》一通。……
[详细]
10、
章安桥
章安桥位于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章安街道章安街中,东西横跨于回浦,连接章安古街,始建于西汉,原为木桥,桥栏红漆,故又称赤柱桥。《临海县志》载,桥初建时“其上有楼,东西有亭”。晋时成公绥为章安令,曾登赤栏桥,望江作《云赋》。进桥为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建,三孔石拱桥,长30.6米,宽4.9米,高10米。左右望柱各10个,柱头雕饰狮、猴及莲花,栏板浮雕各种花卉,两端石踏跺各8级,桥西端与祠山庙相接,庙建于咸丰三年(1853年)。据《临海县志》记载,此桥原名赤栏桥。最早的时候,这座桥是木桥,因为桥栏涂上了红油漆之故。有关记载称:“旧有亭,东西有楼,晋成公绥为章安令,登桥望江制《云赋》。”成公绥是西晋著名的文学家,东郡白马(今河南滑县)人。他平时有一毛病,就是“口吃”,但却喜好音律,一到吹弹歌唱之……
[详细]
[第1页]
全国地名搜索
·
椒江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
椒江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
椒江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粤ICP备1300193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2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联系我们:
QQ:
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