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红山区旅游

红山区文物古迹介绍

红山遗址群
  红山遗址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城东北3公里红山北麓。为我国北方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存,距今约五千年。“红山文化”由此得名。包括聚落古遗址和古墓葬等。出土新石器和青铜器时代陶器、石器、骨器。以细泥彩陶和石耜最重要,在北方农业发展史的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一工作队与红山区文化局、区文物管理所联合对红山史前遗址群进行考古调查,除实地考察了日本人1935年发掘的红山后第一、二地点的保存现状后,新发现了红山文化中期聚落遗址、夏家店下层文化祭祀遗址、小型城址、夏家店上层文化墓地各一处,为全面认识红山史前遗址群的重要学术价值提供了科学依据。新发现的红山文化聚落遗址位于英金河东岸的一级阶地上(编号为第三地点),遗址地势平坦,现为耕地,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春耕过后,地表清晰……[详细]
夏家店聚落遗址
  夏家店聚落遗址位于赤峰街东15公里英金河北岸临河一带的小山岗下。1960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内蒙古工作队在夏家店村首次发现。该遗址中有两种文化性质的堆积。“夏家店下层文化”遗物有:陶器,以夹砂灰陶为主,泥质灰陶和夹砂褐陶次之,还有少量的红陶和黑陶。陶质坚硬,火候较高,陶色较纯。器形有尊、钵、罐、鬲、、盆、鼎、瓮、圈足器、纺轮等。石器,有打制的窄顶宽刃石锄,磨制的长方形石铲、石刀、石杵、石球等。其它还有骨镞、骨匕、骨针、骨锥、卜骨、骨管、蚌饰等。还有狗、羊、鹿、牛等兽骨。“夏家店上层文化”遗物有:陶器,陶质疏松粗糙,火候较低,红陶较多,褐陶次之。器物表面多经压磨,显出光泽,器表有纹饰的较少,器形有鬲、、罐、豆、钵、纺轮、陶坠等,均为手工制作。石器数量较多,大多经过打制成形,再磨制加工。器……[详细]
魏家窝铺遗址
  魏家窝铺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文钟镇魏家窝铺村东北部约2公里处的台地上。2008年5月该遗址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首次被发现。2008年10月到11月,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实地测量与勘探,初步确认该遗址总面积约9.3万平方米,是一处保存较好、规模较大的红山文化早中期聚落遗址。2009年至2011年期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组成联合考古队,已先后三次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累计发掘面积13,300平方米左右,确认房址103座,灰坑201座,灰沟4条,灶址12座以及其他遗迹等,出土了陶器、石器、动物骨骼、蚌器等大量遗物。2009年7月,联合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了第一次考古发掘,揭露面积约5000平方米,共发现房址28座,灰坑8个,灶址3个,墓葬2座,灰沟……[详细]
二道井子遗址
  二道井子遗址位于赤峰市红山区二道井子村北部的山坡上,面积约3万平方米,是2009年考古六大发现之一。当初这里并不叫“二道井子遗址”,而是叫“大灰包”遗址。记者了解到,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之所以被俗称为“大灰包”,有其特定的历史含义。古人在选择住址时有一定的要求:向阳、周边具备水源和能够控制一定的耕种范围。房子建好以后,生活中用火产生的灰烬就倒入房边的灰坑或直接堆在房子周围,时间长了,随着房子逐渐破旧、倒塌,外面的灰堆也越来越大,古人便把旧房子用灰烬予以回填,在旧房址之上再建起新房子。如此若干年后,房子越建越高,就形成了“大灰包”。建筑规模赤峰市二道井子遗址总面积近30000平方米,属于夏家店下层文化中小型聚落,遗址看上去呈东高西低之势,南北两侧有自然冲沟,现在东、南、北三侧聚落环壕仍依稀可见,……[详细]
红山后聚落遗址
  红山后聚落遗址位于赤峰市区东北英金河东岸红山最北山峰的东坡及南坡,文化内涵丰富。遗物中有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的泥质红陶罐、彩陶钵、盆、碗及夹砂“之”字纹直腹罐等。石器有磨制石犁、磨棒及细石器等。青铜时代“夏家店文化”的素面磨光褐陶鬲、灰色绳纹陶罐、夹砂素面红陶罐、鬲等。红山文化遗址早在本世纪初已引起国内外专家的重视。日本人鸟居龙藏,1908年,探查了赤峰城北英金河畔几处新石器时代遗址。1933年,日本人牟田哲二把红山一带出土的陶器、石器、青铜器等重要文物窃给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上治寅次郎。后又和鸟取森男、金子健儿等进行调查,并将一部分文物盗去赠给日本东亚考古学会。同年秋,以德永重康为首的“满蒙调查团”来到赤峰,对红山遗址进行了挖掘。1935年,日本东亚考古学会滨田耕作等人又进行大规模的挖掘盗……[详细]
蜘蛛山遗址
  蜘蛛山遗址位于赤峰街区旧北大桥西侧蜘蛛山,1963年,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发掘。遗址文化层堆积厚达6—8米,分别有新石器时代、夏家店文化和秦汉时期三个不同时代的内涵。新石器时代文化堆积层0土有红山文化的彩陶等珍贵文物。秦汉时期文化层0土了秦国统一后颁行的标准量器——秦陶量。器表印有秦始皇廿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度量衡时颁诏天下的“诏书”,是秦国统一天下,势力到达赤峰地区(辽西郡、右北平郡)的珍贵实物例证,为研究东北地区古代地理疆域提供了重要资料。蜘蛛山遗址(H42木炭)距今3965±90年,树轮校正为4360±140年。其测定年代木炭出于遗址的早期层位。……[详细]
赤峰清真北大寺
  清真北大寺又称礼拜寺,位于赤峰市红山区步行街北侧路西,始建于1739年(乾隆四年),距今近三百年。该寺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800余平方米,为坐西面东四合式前后两进院落。由正门、正殿、瑶殿、望月亭、左右配房、浴室等几个主要部分组成。在殿堂建筑的装饰上,以几何纹、植物纹图案为主,为了突出这些图案的特点,多系用平面化装饰手法,少见立体高浮雕手法,富有生活气息,充分体现清代伊斯兰教建筑传统的地方工艺技术。如:抱厦、礼拜殿和后窑殿(邦克楼)的清官式绘画艺术;新疆石膏塑制艺术;河州的砖石雕刻艺术等,这些都体现了这座建筑浓烈而辉煌的艺术特色。清真北大寺建成后几经修缮、扩建,是赤峰地区目前现存规模较大、保存完整的一处古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是赤峰市重要的穆斯林宗教活动场所。20……[详细]
小河沿文化遗址
  小河沿文化遗址其年代晚于红山文化,早于夏家店下层文化,是介于新石器时代与青铜时代文化之间的重要类型。距今约4500年,考古学上命名为“小河沿文化”。代表性遗址有三道湾子、南台地、四棱山等……[详细]
鲁班庙
  鲁班庙位于新华大桥南口路东,它是清代供奉铁木两行始祖鲁班、老君的庙宇。大约在乾隆年间,赤峰地区发展成为热河的商贸中心,随着城市建设的需要,铁木两行迅速崛起,并相应建立了行会组织。按照祖制,铁木行业颇具规模的地区都要建鲁班庙作为行业守护神,于是赤峰铁木行会在老爷庙东侧修建了这座鲁班庙。鲁班庙建成以后,终年香火不断,成为凝聚铁木行业工匠力量的圣地。到了清同治十年(1874年),铁木两行又捐资将庙宇重新维修了一次,占地八亩,共有殿堂十八间,主殿一棚一卷,飞檐斗角,雕梁画栋。殿内供奉着木行始祖鲁班和铁行始祖太上老君的塑像,两侧还有耳房和东西配殿,尽管鲁班庙规模不大,但其做工却颇具匠心,在哈达街几十座庙宇中,堪称典范。鲁班庙在赤峰近代史上久负盛名,1908年,赤峰历史上第一个防疫机构痘局便在这里诞生,……[详细]
赤峰天主教堂
  赤峰天主教堂位于赤峰市红山区二道街路北,教堂是清政府在1860年与法国定立的“中法北京条约”的背景下——许可法国传教士掌管,并于清末年间在赤峰始建。该教堂后经比利时圣母圣心会整修,长38.5米,堂宽12米,有14根圆柱支撑,面积663平方米,能容纳700余人。此堂为双塔哥特式建筑,座北面南,正门两侧各耸立一座钟楼,青砖红瓦,建筑为11间拱形石旋,门窗亦同,有唱经楼。天主教堂是赤峰市区近代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赤峰市唯一的一座古老欧式教堂建筑。这座古老的教堂是赤峰近现代宗教历史文化的标志性建筑,具有重要的文化艺术价值。2006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蔡家沟杨大孺人贞节牌坊
  蔡家沟杨大孺人贞节牌坊位于赤峰市红山区文钟镇二道井子村蔡家沟村,始建于清代咸丰四年(1854年),通高四米,占地约三十六平方米。该牌坊属石质,由粉红色砂岩凿筑而成,四柱三门,中间门大,两侧门小,门上各有门楣,均无加冠盖顶。中间的大门较宽较高,上面门楣处横有四个阴刻楷书大字——“门题沛相”。门脸的四根石柱的正面上方各有一条盘龙缓缓爬行,产生突兀起伏的艺术效果。柱子的顶端刻有一个望天猴,(现已不存在)。整个建筑全是由浅红色的大石块扣合而成。牌坊的背面与正面形式近似,只是没有对联,正门楣额刻有“瑶池冰雪”四字,字体舒展大方,楷体书成。楣额的上下边沿还镌刻着细腻的花纹飞鸟兽,活灵活现,富有生活情趣。右门楣额刻有“玉洁”二字,左门楣额虽缺,但按右门楣额字意,推理为“冰清”二字。牌坊两侧还摆放着两块长方……[详细]
玉皇庙山城遗址
  玉皇庙山城遗址位于赤峰市红山区文钟镇东三眼井村玉皇庙村北,遗址大体呈长方形分布,面积约6000平方米。山城遗址的底部为人工用黄土堆起,山上部用自然石块垒砌呈圆形石墙,现存城墙为东北高,西南低,城墙现存离地面最高处约4米,最低处约1米。城内现存遗物较少,城墙遗迹明显,是一个非常独立的小城址。地表采集标本有口沿、器底等陶片和石斧等,根据地表采集标本分析判断,该遗址的文化类型为夏家店下层文化,有一定的研究价值。2014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药王山遗址
  药王山遗址位于赤峰市红山区文钟镇药王庙村东,遗址形状为椭圆形,西北坡较陡,西南坡较缓,面积约12000平方米。药王山遗址的考古研究工作始于1960年,1960年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在此发掘药王庙遗址,试掘简报发表于《考古》1961年第2期。简报提出了两种文化的看法,即“夏家店下层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从此夏家店文化蜚声海内外。药王庙遗址的发掘是确立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夏家店上层文化的主要遗址之一。2014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姚家洼遗址
  姚家洼遗址位于赤峰市红山区桥北街道姚家洼社区。遗址大体呈长方形分布,面积约5000平方米。地表采集标本有石斧、器底、鬲足等,根据地表采集标本分析判断,该遗址的文化类型以夏家店下层文化为主,还包含有战国时期文化因素,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2014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