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新疆 > 喀什地区 > 巴楚县 > 阿克萨克马热勒乡

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阿克萨克马热勒乡

[移动版]
地名:阿克萨克马热勒乡隶属巴楚县
区划代码:653130204代码前6位:653130
行政区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行政级别:乡车牌代码:新Q
长途区号:0998 邮政编码:844000
辖区面积:约1147平方公里人口数量:2.56万人
人口密度:22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21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喀马勒克村~200村庄
从前这里有一湖,湖里好多氺懒,所以名称为喀玛勒克,故而得名。喀玛勒克,意为:“水獭”。…[详细]
陈老七村~201村庄
1918年前有个名叫陈老七的汉族人在此定居种地,故而得名。陈老七居住的村民委员会。…[详细]
塘巴扎村~202乡中心区
此地在麦盖提县和巴楚县城中间,后建成小集市,现为当地农贸市场,故而得名。塘巴扎,意为:“两地中间的集市”。…[详细]
阿克库木村~203村庄
阿克库木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其乃库勒村~204村庄
从前这里有一湖,其形状似碗,故而得名。其乃库勒,意为:“像碗一样的水池”。…[详细]
吉格代库勒村~205村庄
此地周围有很多沙枣树,故而得名。吉格代库再,意为:“沙枣湖”。…[详细]
古再村~206村庄
50年前此村有一个小集市,人们到此地赶巴扎,故而得名。古再,意为:“从前集市”。…[详细]
喀塔墩村~207村庄
喀塔墩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亚松迪村~208村庄
一百多年前,此地为胡杨、红枣林,有一次打仗,一支箭折断在这里,后来人民来此定居,故而得名。亚松迪,意为:“断箭”。…[详细]
恰尔阿勒迪村~209村庄
百年前,牧民在水抗里捉到一条大花鱼,人无法将鱼拉上岸,后用牛拉上岸,故而得名。恰尔阿勒迪村,意为:“捕大花鱼的地方”。…[详细]
乌堂村~210村庄
清乾隆1759年前后,乌堂村建有五台又名仓台,是叶尔羌至阿克苏大路沿钱所建13个军台中主要台站之一。建有粮仓,靠叶尔羌河,船运于巴楚至叶尔羌河之间。以…[详细]
博尔其墩村~211村庄
百年前村民以编席为生,故而得名。博尔其墩,意为:“编席高坡”。…[详细]
阿克萨玛热勒村~212乡中心区
此村原为荒漠戈壁,相传村民以打猎为生,有人在此打猎到一头瘸腿鹿,故而得名。阿克萨克马热勒,意为:“瘸腿鹿”。…[详细]
库木库勒村~213村庄
村内沙坡中有湖泊,村民沿湖边建房子,故而得名。库木库勒,意为:“沙坡中的湖泊”。…[详细]
吐孜鲁克喀什村~214乡中心区
很早以前,村中有个湖泊,湖边多碱土,故而得名。吐孜鲁克喀什,意为:“湖边有盐土”。…[详细]
苏盖提勒克村~217村庄
苏盖提勒克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阔曲尔马贝希村~218村庄
村在水泥渡漕边,故而得名。库曲买贝希,意为:“水泥渡槽”。…[详细]
团结村~219村庄
团结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克其里克村~220村庄
此地地势平坦,村北为戈壁滩,很久以前这里种了很多油菜,故而得名。克其勒克,意为:“油菜地”。…[详细]
艾孜克松迪村~224村庄
此地在艾孜克松迪戈壁附近,故而得名。艾孜克松迪,意为:“断掉的牙齿”。…[详细]
英也尔村~227村庄
过去此地为荒滩,1972年后才建村开荒种地,故而得名。英也尔,意为:“新地”。…[详细]

地名由来:

此地原为荒漠戈壁,相传村民以打猎为生,有人在此捕猎了一只瘸腿鹿,故而得名。阿克萨克玛热勒,意为“瘸腿鹿”。

基本介绍:

阿克萨克玛热勒乡地处巴楚县城西南,距县人民政府驻地48公里,省道215线贯穿乡境,与农三师48团毗邻。总面积1147平方公里,人口25565人,主要有维吾尔、汉等民族。其中,维吾尔族23317人,占90%;汉族2448人,占10%。1984年改为阿克萨克马热勒乡。全乡有20个行政村,主要经济来源以农业、畜牧业和商业为主。该乡是巴楚县经济发达的乡镇之一。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56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2亿元,人均收入1800元。主要以粮、棉、畜为主,后续林果产业发展迅速。粮食产量2100吨、棉花产量20万担;农区畜牧业发达,主要有西门塔尔牛、黑白花牛、刀朗羊、波尔山羊以及鸡、鸭、七彩山鸡、珍

+查看详细阿克萨克马热勒乡概况>>

历史沿革:

1950年为色力布亚区二乡。

1954年设阿克沙克毛拉区。

1958年属色力布亚公社。

1968年改为红光公社。

1978年更名阿克萨克马热勒公社。

1984年建乡,沿用至今。


以下地名与阿克萨克马热勒乡面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