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谷拉乡 | 隶属:富宁县 |
区划代码:532628202 | 代码前6位:532628 |
行政区域:云南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行政级别:乡 | 车牌代码:云H |
长途区号:0876 | 邮政编码:663400 |
辖区面积:约38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2.5万人 |
人口密度:65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1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龙色村 | ~201 | 乡中心区 | 民国时期建村。1953年设龙万乡,实驻龙色村,是因解放前普在龙万设保,建乡时仍按习惯沿用“龙万”旧名。1958年称龙万管理区。1962年称龙万公社。1…[详细] |
峨村村 | ~202 | 村庄 | 1953年至1956年划分为小乡时,马贯为小乡,峨村归马贯乡所辖,学校仍在峨村。1957年至1961年马贯为初级社管理区,峨村仍归马贯。1968年从马…[详细] |
马贯村 | ~203 | 村庄 | 宋代建村,1940年至1949年为旧制爱敬乡的一个保。1950年至1952年为新的第二区上半区、下半区的行政村。1953年至1956年划分为小乡。19…[详细] |
新村村 | ~204 | 村庄 | 宋代建村。2000年改为新村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
谷桃村 | ~205 | 村庄 | 元代建村。1951年设乡。为第二区(归朝)敬龙乡。1953年为第二区(谷拉)敬龙乡。1958年称敬龙管理区。1961年称敬龙公社。1969年称敬龙大队…[详细] |
多贡村 | ~206 | 村庄 | 清代建村。1953年始设乡,属第二区(谷拉)。1958年称管理区。1962年公社。1969年称大队。1984年改乡。1987年改为行政村。2000年改…[详细] |
龙灯村 | ~207 | 村庄 | 清代建村。1962年设龙登公社。1969年改为龙灯大队。1984年又改为乡。1987年改为行政村。2000年改为龙灯村民委员会,并沿用至今。…[详细] |
那龙村 | ~208 | 村庄 | 明代建村。1931年设连桂乡(驻地今平桐村),属第二区(皈朝)。1953年改为第二区(谷拉)那龙乡。1958年称管理区。1961年废入平蒙公社。196…[详细] |
平蒙村 | ~209 | 村庄 | 宋朝建村。本村1948年、1949年为民兵基干第三中队驻地。1953年始设第二区(谷拉)平蒙乡。1958年称管理区。1961年称公社。1969年称大队…[详细] |
立达村 | ~210 | 村庄 | 元代建村。1951年设乡,属第二区(归朝)。1953年为第二区(谷拉)立达乡。1958年称管理区。1962年称公社。1969年称大队。1984年改为乡…[详细] |
能地村 | ~211 | 村庄 | 清代建村。1953年设乡。1958年称管理区。1962年称公社。1969年称大队。1984年复乡。1987年改为行政村。2000年改为能地村民委员会并…[详细] |
地名由来:
谷拉乡谷拉系壮语,“谷”是根脚,“拉”是羊屎果树,以村居羊屎果树之下而得名。
荣誉排行:
2022年2月,云南省爱卫办命名谷拉乡为2021年度云南省卫生乡镇。
基本介绍:
谷拉乡地处富宁县东部,处在东经105°97′—106°17.5′,北纬23°27′—23°43′之间。地处两省(区)四县(市)五乡镇结合部,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泮水乡、靖西县魁圩乡、那坡县龙合乡接壤;西北与本县的归朝镇、者桑乡相邻,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80公里。全乡国土面积386平方公里,辖11个村委会237个村小组344个自然村5753户25052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3241人,占总人口的92.77%。全乡有国土面积386平方公里,有林地37.8万亩、土地27236亩;山区(坝区)占70%;森林覆盖率约63%;过境河流有二条;年降雨量1200毫米;政府所在地海拔285米,境内最高海拔13
历史沿革:
元代时期,谷拉乡境域属罗佐州。
明代初期,并入富州,并在此设沁村夕,在南部九艽。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改土归流,谷拉乡属皈朝第二区。
民国二十年(1931年),在峨村设德化乡、谷桃设连桂乡,俱属皈朝第二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废区,上述2乡并为爱敬乡驻谷拉。
1950年,建立谷拉乡,属皈朝第二区。
1958年,析置谷拉公社。
1961年,改谷拉区。
1969年,改公社。
1984年,复称谷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