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坡头镇 | 隶属:镇雄县 |
区划代码:530627113 | 代码前6位:530627 |
行政区域:云南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云C |
长途区号:0870 | 邮政编码:657200 |
辖区面积:约153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2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坡头村 | ~201 | 镇中心区 | 因前来此地的行人需途经一缓坡地带,到达目的地后即是到了缓坡终点,故而得名坡头。…[详细] |
德隆村 | ~202 | 村庄 | 彝语地名:德隆是彝语“重陆”的谐音,“得”意为宽、大,“陆”意为村,即大寨,因彝语译音为“德隆”,故而得名德隆。…[详细] |
亳都村 | ~203 | 村庄 | 亳都系彝语地名,“亳”意为山,“堵”意为洞,即有山洞的地方,因彝语译音为“亳都”,故而得名亳都。片村名。…[详细] |
簸笠村 | ~204 | 村庄 | “博”意为山,“尼”意为坪子,即山间坪子地,因彝语译音为“簸笠”,故而得名。…[详细] |
营上村 | ~205 | 村庄 | 因清末,彝族头目陇甫成在此地一山包上修较大的石房子称营上,故而得名营上。…[详细] |
龙洞村 | ~206 | 村庄 | 据传:因此处有一股清泉出洞,村民称出水时疑似龙在洞内活动,故而得名龙洞。片村名。…[详细] |
堰塘村 | ~207 | 村庄 | 因此地有一天然池塘,故而得名堰塘。1951年设堰塘乡;1969年更名为堰塘管理区;1978年更名为堰塘大队;1984年更名为堰塘乡;1989年更名为堰…[详细] |
新场村 | ~208 | 村庄 | 因此地距堰塘街近,建新场时间晚于堰塘,取名新场,故而得名新场。…[详细] |
仁和村 | ~209 | 村庄 | 命名时以提倡“忠孝仁爱、礼仪廉耻、信义和平”,故而得名仁和。…[详细] |
石里村 | ~210 | 村庄 | 因境内有一壁石灰岩,约十华里长,故而得石里。…[详细] |
花果村 | ~211 | 村庄 | 因清朝时期,有花姓人家在此居住,“果”是彝语“陆果”的简称,意为寨子,即花姓人在此寨子居住,故而得名花果。…[详细] |
笔花村 | ~212 | 村庄 | 因此地曾有一棵大树,春天开花,花絮下垂似毛笔尖,故而得名笔花。…[详细] |
地名由来:
坡头镇因镇人民政府驻地地势高,达此地要爬坡到尽头,故称坡头。
荣誉排行:
2021年3月,坡头镇入选2020年云南省卫生乡镇名单。
2017年12月,国家民委命名坡头镇为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
基本介绍:
坡头镇位于镇雄县境东北部,全镇总面积153.24平方千米,辖12个行政村(社区)、291个村民小组(居民小组),耕地总面积3736.1公顷,农作物种植面积6768.6公顷,其中,粮食作物5759.5公顷,粮食产量18313吨;种植烤烟227.3公顷,产量311.1吨。年内大牲畜出栏1736头,年末存栏6013头;肥猪出栏50680头,生猪存栏37036头;羊出栏344只,存栏357只;家禽出栏98809只,存栏109136只。各行政村均通公路、通电、通自来水。广播电视覆盖率为79%。
历史沿革:
清朝,属下南靖远里(治所母享)五甲。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属三区(母享)跃东乡。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设带蜀乡。
1950年,属三区(母享)。
1953年,属七区。
1956年,区所迁驻坡头,称坡头区。
1988年,改坡头彝族苗族乡。
2006年,改坡头镇。